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鲁迅先生曾云:“小说和戏曲,中国向来是看作邪宗的。”特别以有元一代的曲家作品为甚,虽然诸人粉墨登场,其作光辉灿烂,南呼北应,擅一代文学之胜,成铺天盖地之势,但“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遂使一代文献,郁湮沉晦者,且数百年”。由此,唯钟嗣成《录簿》问世,才使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家族趋于完整,才使鄙弃不道的戏曲具有了史家不朽的价值。对于《录簿》的地位、意义、内涵等,名家公论极多,但对于首部比较系统辑录曲家和作品的要籍,何以以“”称之,却罕有专家论及。本文不揣浅陋,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录簿》之“”义作一解读。

  • 标签: 《录鬼簿》 “鬼” 古代文学艺术 比较系统 钟嗣成 戏曲艺术
  • 简介:屈原的《山》,写的是一个美丽而忧怨的女神,这个女神,并不是单纯虚拟出来的,而是出自一个美丽凄婉的楚国传说,也就是说,《山》这首诗,实际上是对一个传说人物的具体描写。郭沫若、马茂元等人考证:“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就是巫山,这山就是巫山女神。《宋玉集》《洛神

  • 标签: 《山鬼》 屈原 文学研究 审美特征 诗歌 民间传说
  • 简介:王梵志诗中“朴”一词数见。《王梵志诗校辑》0一二首注:“朴:指使、鬼魅。”项楚先生认为此注不妥,云:“‘朴’者,指行将化为鬼物之人,或云候补鬼物。唯何以称‘朴’,颇难索解。《战国策·秦策三》……故知死鼠未腊者称·朴’,‘朴者’,肉脯也。而古人确有称待死之人为‘肉脯’者……此与‘朴’之语同一联想也。”

  • 标签: 补释 王梵志 战国策 肉脯 “鬼朴”
  • 简介:”、“傀”、“怪”三者音义皆有相近相通之处,在源流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关于“”之本义及其文化源流的考释较多,但探寻“”与“傀”、“怪”等关系的文章较少。现试将三者的意义进行梳理,认为“傀”“怪”二字应为“”之分化之字,又由“”之形体特征后又分化出“傀”‘魁”等从声之词。

  • 标签: 关系
  • 简介: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凌云调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现实因素制约,凌云调出现老一辈传承人和新一代传承人“交接断层”的现象。壮英信仰对比强调了凌云调的传承需要多种传承方式和各界力量的参与,要求调的创新使用和传承人的潜心奉献。在传承传播方面,包括凌云壮族调传承人的培养;文字记载、文物、音像等原始资料的整理、保存和保护,及电影、电视、新闻、广告和艺术展等传播形式在内的宣传。在发展创新方面,包括调经济价值的开发,调音乐创新使用的艺术价值的开发和调研究的学术价值的开发。由此实现凌云壮族调新时代的文化发展。

  • 标签: 壮英信仰 凌云壮族巫调 现状 提示 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