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学术界一般认为安多藏语至今还没有轻唇音,f只是一个借词音位。然而在安多藏语久治、阿坝、红原等地口语和书面语中已出现可以单独作声母的f,其来源主要是藏文复辅音声母sp-。sp-在书面语传统拼读时基本辅音-p-在久治、阿坝、红原藏语中不是双唇塞音P而是唇齿擦音f,sp-在玛曲话中又是hw。汉语方言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些汉语方言如湘、粤、闽、赣等都有f、xu相混的现象,有的是xu并入f而有的则是f并入xu,从中可以看到汉藏语言唇音演化的一些共性。

  • 标签: 安多藏语 轻唇音 重唇音 分化 来源
  • 简介:在多数情况下,株洲话中词的轻重格不随语气加强和后加语气词而改变。仅当非强语气下重音因末字调上声44、阳去21低显度前后摇摆不定时,强语气、后加语气词使得重音定位于后音节。这不同于荷兰语、德语在强语气作用下的重音迁移。

  • 标签: 株洲话 长沙话 轻重格 语气强弱
  • 简介:在蒙古语正蓝旗土语中,长元音基本保持了元音和谐的固有规律,而短元音和衍生音节弱读元音保持元音和谐基本规律的同时出现央化和中和倾向。词首元音决定后续元音的类性质,即阴阳性质(舌位的高低组所属),而对后续元音音质有重要影响的却是词的第二音节元音,除非后续音节有展元音和圆唇元音的转换。传统语音学的所谓阴阳,就是元音的高低组划分,大约以第一共振峰的600Hz为界(男性发音),体现在舌位图上,就是用一个分界线把元音舌位图分成上下两个区域。蒙古语中一个词的发音,开口度不会有频繁的大幅度的张合变换,说到底,是发音的省力原理在起作用。

  • 标签: 蒙古语 正蓝旗土语 元音和谐
  • 简介:本文旨在阐明笔者所认为的伦理符号学为何,以及"伦理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应当如何。本文以约翰·菲利斯的《自然与自然权利》为基础,认为对中心意义的寻求是伦理符号学的行为,并讨论了这一行为在不同的领域中,如摄影研究中的面相。在两个方面,这一讨论都是富有成果的:其一,它进一步地说明了对中心意义进行伦理符号学研究的哲学益处;第二,自然的现实认为基本善和共同善本身是值得孜孜以求的,而对摄影和相机的伦理符号学研究为新自然理论的主张提供了经验性的、三边的论据。

  • 标签: 伦理符号学 自然律 中心意义 相机 共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