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楚简《老子》所用文字属战国楚系文字,其间存有大量文字通假现象。本文在参照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及通行本的基础上,对楚简《老子》使用的、《汉语大字典》中未收录的通假字,进行了考辨和增补。

  • 标签: 楚简《老子》 通假字 《汉语大字典》 增补
  • 简介:广州方言的“形+量”实际上包含两种性质各不相同、且成互补分布的语言成分,不能一概看作是量词接受形容词的修饰。数词后的“形+量”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中心在后,仍保留量词的语义特征和基本的语法功能,但已经和量词有一些不同。不出现在数词后面的“形+量”基本上是一种后补式的合成词,中心在前,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接近性质形容词,其中少数有专门的词义,已经是地道的形容词,但大部分仍和典型的词有所不同。

  • 标签: 广州方言 形容词 量词
  • 简介:<正>一众所周知,汉语是世界上方言现象比较复杂的语言之一。汉语方言间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以语音的差别最为突出,词汇的差别次之,语法的差别最小。在汉语语法手段中,语序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一般说来,汉语各方言的语序跟普通

  • 标签: 广州话 普通话 广州方言 形容词 汉语方言 方言现象
  • 简介:虚成分指构形的词缀及虚词。虚成分的性质,可以从下列方面加以考察:1.组合功能,包括位置(前粘着的或石粘着的)和粘附的对象(词根、词或词缀);2.语义功能(修饰性的或结构性的)。一个方言的虚成分有其本身的系统性,分类时应根据以上各项全面考察,从本方言的实际出发,注意虚成分间区别和联系,不能简单地比照普通话而定。广州方言后置(前粘着)的虚成分中,有一类如“你行先”、“咪行自”中的“先”、“自”之类,其语义功能属修饰性的,与副词相类;另一类如“执”、“生得靓”中的“”、“靓”之类,其语义功能是结构性的,与介词、连词相类。前者历来多看作“后置副词”,后者多归入动词。我们认为前者宜归入助词,而后者宜从助词中分出。本文先讨论虚成分的分类原则和广州方言的某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虚成分的分类系统,将常见的虚成分归入系统中相应的类。

  • 标签: 虚成分 广州方言 修饰性 语义功能 粘附 结构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以广州话中的副词“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句法成分、语法意义及语义特征对句子成分的制约。

  • 标签: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语料库的封闭性检索,运用计量分析手段,调查分析了广州话动词完成体的变异。结果表明完成体形式的发展趋势在广州人和香港人里面都呈现一致。通过动词的变调来表示完成(V[L]),这一形式的常用度远远不及动词后加体标记的形式(V+咗)。“V+咗”的常用度跟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呈正相关,文化水平高的人,更倾向使用共同语的标准形式体标记来表示完成体,教育是共同语向方言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动词用于“V“’的常用度的高低与动词个体相关,与动词的声调关系不大;高频动词用于“V*”的机会可能会大些。

  • 标签: 广州话 完成体 变异 问卷调查 语料库
  • 简介:德里在《声音与现象》中第一次提出了“分延”这个概念。通过对胡塞尔符号中翻译、符号、在场、悬搁、补充等具体问题的考察,我们初步看出德里从对胡塞尔符号学中的拆解中,解构“在场形而上学”,不断建构他自身的“延异哲学”。

  • 标签: 符号 在场形而上学 补充 延异哲学
  • 简介:本研究以462名广州青少年为样本进行城市语言调查,认为广州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现状可表述为"普通话与粤方言并重";普通话使用比例的快速增加,并未对粤方言造成冲击,而原本有不少使用者的其他方言则趋于边缘化;广州青少年在语言态度方面总体上略偏爱粤方言,这种偏爱主要来自情感认同维度。研究还发现,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与性别有关,但在探讨语言态度与性别的关系时,需要排除与语言态度无关的其他因素,否则会高估性别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

  • 标签: 广州 青少年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 简介:<正>新近我有机会读到台湾出版的余迺先生校著的《互注校正宋本广韵》,觉得是一本很好、用起来很方便的书。只是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错误,作者亟应作些纠正或勘误之类的说明,以免贻误读者。这部书是一九七五年七月在台北联贯出版社初版印行,一九八○年十月修订再版。初

  • 标签: 广韵 又音 平声 校勘记 说文 增补
  •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孟的为人,司马懿的英明。从言辞激烈提醒曹丕远离小人、瞅准机会英明决断、运用策反策略瓦解孟机体、速战速决快刀斩乱麻等四个方面论述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 标签: 孟达 司马懿 才能
  • 简介:<正>谭祥先生的《汉语修辞美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12月),把修辞学的研究纳入美学范畴,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修辞学,并第一次用“美学”给修辞学命名,这对90年代修辞学研究新境界的开辟有其重要的意义。该书是谭先生继《修辞新格》之后又一部以“新”见长的修辞学理论专著。言其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的修辞学理论如修辞学的定义问题,作者在总结了现代修辞学史上品种繁多、众说纷纭的六种定义后,独辟蹊径,提出自己的见解:“简而言之:修辞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言语艺术,是言语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详而言之,修辞,是理性、情感和美感等信息量丰富甚至超载的言语现象,也称修辞现象。把理性、情感和美感等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注入载体,叫修辞活动。”“研究修辞现象和修辞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叫修辞学,亦可称为言语美学,或曰修辞美

  • 标签: 汉语修辞 现代修辞学 修辞美学 辞趣 修辞现象 修辞学理论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对广州话声母共时层面上的音变情况仅停留在经验层次的感性认识上。针对广州话出现音变现象的3个声母,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广州荔湾区3个年龄层的青少年,并且运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响应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广州话声母演变总趋势是趋于简化,但在青少年中,已发生音变的3个声母读音变化的程度和速度并不相同:(1)n、1已相混,n读作1;(2)η声母脱落的情况在不同词语中程度不同,呈“词汇扩散”的状态,且使用频率随年龄的递减而减少,有着较迅速地向零声母发展的趋势;(3)kw中w的脱落只发生在与Ф相拼时,量还不算多。已出现脱落现象的词语,呈现出年龄越小脱落得越厉害的趋势。

  • 标签: 广州话 声母 音变 SPSS 方差分析
  • 简介:广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是广州市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为汉语言文学)重要支系,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培养点.2011年以本学科为主要学术依托.广州大学与教育部语言史字应用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已逐渐形成学科特色鲜明、学术成果丰硕、团队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与发展态势。

  • 标签: 应用语言学 重点学科 广州大学 硕士学位 学术成果 汉语言文学
  • 简介:为了进一步凝聚力量,促进心理语言学的健康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定于2011年12月17日至18日举办首届中国心理语言学研讨会。经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同意,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中国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标签: 心理语言学 中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州 语言学研究 英汉语比较
  • 简介:<正>谭祥的《修辞精品六十格》(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印刷本)是一部以“辨异指误”为主要特色的修辞学著作。作者以极大的勇气和深厚的功力,对当代辞格研究中的负面予以集中的披露,并细致入微地进行分析,其锐利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使它成为一部有棱有角的不可多得的修

  • 标签: 辨异 辞格研究 修辞学史 精品 辞例 求疵
  • 简介:2017年11月17-19日,由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单位主办,《语言科学》等单位协办的“首届全国医学与翻译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医学与语言、文化、文学和翻译的交叉学科研究:现状与趋势”,涉及“临床语言学研究'“医学语言学研究'“神经语言学研究”等多个议题.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医学语言 翻译 广州 《语言科学》 外国语学院
  • 简介:提要近两百年来,广州方言正反问句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1)宾语后移;2)带可能补语正反问句中省略第一个动词后的补语结构;3)“VPneg”式中,除“VP未”外,其余格式皆消退.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广州方言正反问句演变的重要阶段.其发展演变的动因除了“疑问焦点愈来愈凸显”“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思维习惯”等语言内部因素外,受汉语的影响是其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

  • 标签: 广州方言 正反问句 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而汽车广告是宣传、销售产品最快的方式。但在消费者购买汽车的过程中,广告并未对消费者充当合格的宣传者和引导者。本文将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汽车广告,也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提供理性参考。

  • 标签: 汽车广告 分类 物质过程
  • 简介:摘要本文讲述了维吾尔族民间斯坦《诺祖姑姆》中诺祖姑姆悲剧的女性形象。试析了诺祖姑姆身上的人性美以及诺祖姑姆悲剧形象的价值。

  • 标签: 达斯坦 诺祖姑姆 形象
  • 简介:摘要在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数学思想方法正是灵魂和核心,学生在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时,同样也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规律的认识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导学生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

  • 标签: 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 方法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