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是上古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词。作为人称代词和助词的""在中古急剧衰落,给汉语的句法演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古汉语中产生或大量出现的一系列重要句法现象,如狭义处置式、隔开式述补结构、新型受事主语句等都与代词""的衰落有关;而"被NV"式被动句、无标记关系小句等则与助词""的衰落有关。

  • 标签: “之” 衰落 中古汉语 句法演变
  • 简介:2014年底,"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正式发布,《语言研究》入选该名单。"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是对我国出版的6400多种人文社科期刊和科技期刊学术价值的科学评估,共选入60种人文社科期刊和175种科技期刊。

  • 标签: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国际影响力 语言研究 名单 清华大学图书馆 科技期刊
  • 简介:中国辞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拟于2015年11月下旬在广州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承办。会议议题为:1)语言学理论在词典学中的应用研究;2)辞书编纂实践;3)现代信息技术在辞书编纂、编辑和出版中的应用;4)学习词典与语言教学;5)国际辞书研究新动态。

  • 标签: 中国辞书学会 会议议题 语言学理论 研究中心 电子投稿 研究新动态
  • 简介:中国辞书学会第八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拟于2015年7月31日—8月2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秘书处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主办,兰州城市学院承办。会议议题为:1)海峡两岸辞书及华语辞书的出版现状和特点;2)海峡两岸辞书及华语辞书的收词和释义;3)海峡两岸科技术语比较研究;4)社区词和汉语新词研究;5)《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辞书编纂;

  • 标签: 中国辞书学会 辞书编纂 社区词 科学技术名词 科技术语 会议议题
  • 简介:在上古汉语中,当指示词""既充当主句中动词的宾语,同时又预示后面的从句所要表达的信息时,这种句子便是预指性主从句,预指性主从句是上古汉语主从句的一种重要类型。虽然预指性主从句中的""字具备了向引导宾语从句的标补词的方向发展的句法条件,但由于预指代词""字没有真正扩展到动态的命题句或事件句中,这极大地制约了它的虚化进程,导致它一直保留着较为明显的指代性,因而它向标补词演变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并未完成。

  • 标签: 上古汉语 指示词 “之” 预指性主从句
  • 简介:2014年12月27-28日,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40余位研究者在暨南大学会聚,如期举办了第十届语体风格学学术研讨会。本届研讨会涉及的论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语体的阐释。语体阐释主要指对语体本质的阐发、语体形成机制及描写框架的建构。袁晖梳理了语体学的发展脉络,强调通过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的结合,建构系统的语体学理论。李军认为,语体是一种交际行为或者交际事件,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语体学 风格学 研讨会综述 阐释 语言风格
  • 简介:在性别/性的概念上,存在着自然属性和社会建构两种考察思路。前者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后者认为人类自身构建了性别这一范畴,从而将男性与女性相区别。在20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属性的性别研究伴随着西方社会运动和思潮所引发的对既定概念的质疑得到进一步发展,性别划分中的政治权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 标签: 性别研究 符号学 社会建构 自然属性 20世纪 社会运动
  • 简介: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辞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6月13-15日在宁波市宁波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辞书专业委员会主办,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承办。会议议题为:1)双语词典理论与方法论研究;2)双语词典与二语教学研究;3)用户视角的词典编纂研究;4)国内外词典比较研究;5)语料库的数字化处理与双语词典编纂;6)跨学科的词典学研究。

  • 标签: 中国辞书学会 词典编纂 二语教学 会议议题 会议接待 方法论研究
  • 简介:本文由副文本目录的变迁系统梳理了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修辞构筑的嬗变历程,指出贯穿其中的主线为革命性导向与文学性导向的此消彼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现当代文学史构筑中的修辞策略,具体包括三种布局策略(收官式、主体式与开端式)、两种阐述策略(主观论证型与客观记述型)及五种视点策略(作家视点、事件视点、文体视点、地域视点与时段视点)。指出文学史修辞构筑中尚缺乏语言学视角,由此探索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另一种叙事的可能。

  • 标签: 新言语行为理论 副文本 文学史 修辞构筑 修辞策略
  • 简介:在演唱会电影和摇滚乐纪录片的历史上,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庞贝古城演唱会纪录片》因其独特的再现策略成为最富争议的作品之一。本文认为这部电影本身所独有的特征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在英国摇滚乐坛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同时这部电影也展现了该乐队在这一时期的艺术研究转向及其表现手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此假设基础上,本文认为此片的"真实性"应当被视为是组合文本符号所导致的结果:这类符号触发了"身份认证"的诸种可能实例,并廓清了由体裁定义、技术媒介以及视听建构方式所动态交互而成概念空间的边界,并展现了乐队或音乐人的独特身份。

  • 标签: 平克·弗洛伊德 《庞贝古城演唱会纪录片》 真实性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