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借助符号学的推动,“身体”以其社会建构的身体观诸多领域相关涉而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关键词,反之,“符号”也因其对身体的建构而后来居上,成为社会批判、权力诊断、文化分析的基本要素.然而,“身体”在借“符号”而“显”的同时又构成了“隐”的困境,即符号建构中的身体是一个沉默的、无声息的身体;在符号学的话语实践上,这一困境表现为话语决定论中的“能动性难题”.女性主义者巴特勒试图以其“操演”理论在话语符号系统内部解决福柯、拉康等社会建构论者理论中的能动性难题,但其最终所提供的策略——“作为被排除之物的身体的破坏性回归”,又构成了其身体建构论立场的反对项,这一悖谬或许促使我们超越西方的文化、哲学语境中重新思考身体的肉体性.

  • 标签: 身体 符号 能动性问题
  • 简介:本文旨在阐明笔者所认为的伦理符号学为何,以及"伦理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应当如何。本文以约翰·菲利斯的《自然律自然权利》为基础,认为对中心意义的寻求是伦理符号学的行为,并讨论了这一行为在不同的领域中,如摄影研究中的面相。在两个方面,这一讨论都是富有成果的:其一,它进一步地说明了对中心意义进行伦理符号学研究的哲学益处;第二,自然律的现实认为基本善和共同善本身是值得孜孜以求的,而对摄影和相机的伦理符号学研究为新自然律理论的主张提供了经验性的、三边的论据。

  • 标签: 伦理符号学 自然律 中心意义 相机 共同善
  • 简介:本文以意大利主流报纸上关于噪音沉默的文章为基础,旨在说明音乐在意大利的城市声景中所起到的作用。由于再生产技术的大规模传播,音乐得以在不同的地方流传,人们也认为音乐是无处不在、绵延不绝的。由是,环境音乐成为城市噪音的一个典型例子,一个可以用来解释声景中的噪音的模式:城市中的噪音和衬托性的背景音乐往往都是不清楚的、无差别的,造成了感觉的丧失。因此,音乐家和作曲家们展开了抗议活动。声音漫步和声音设计等活动,就是想要找回失去的意义:从不和谐的声音中创造出连续、和谐的整体的各种变体,通过对完全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的否定,涵义得以产生。当音乐自身产生区别并且从背景中突显出来时,就获得了意义,而这样的音乐和沉默产生了互动。

  • 标签: 环境音乐 沉默 噪音 意大利声景
  • 简介:本文提出了汉字符号学研究的两个核心范畴即"文字间性"和"类文字"。作者认为,汉字历时地或内在地隐含了,共时地或外在地关联了它与汉语、图像符号、实物符号所共同构成的一个异质性符号关系场,这个异质符号关系就是文字间性。本文分析了三种文字间性关系:AB对立型、AB移心型和AB执中型,并认为后两种属于类文字。本文给类文字的定义是:文字间性关系中的异质符号之间处于跨界状态就是类文字。本文最后提出,AB执中型的汉字是汉字符号学研究的中心,它所携带的汉民族文化基因,将成为世界符号谱系中的重要一极。

  • 标签: 汉字符号学 文字间性 类文字
  • 简介:汉语语用能力是指操汉语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的技术和能力,他决定了一个人汉语语言能力的实际表现。汉语语用能力的构成涉及到语篇、语体、言语行为、言外之意、礼貌、修辞等六个方面的理解运用。围绕这六个方面,可以有序开展汉语语用能力评估量表的制定及相关的描述语库建设。重要的是,语用能力的评估不应只针对非汉语母语者,汉语母语者的语用能力评估对推动我国国民语言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

  • 标签: 语用能力 语言能力 言语障碍 描述语库 量表
  • 简介:好莱坞电影习惯讲述白人英雄在华夏大地上行侠救难的故事。作为叙事结构中被抑制的客体和被讲述的对象,蒙昧的中国角色迎合了西方观众深入蛮邦征服救赎的幻想。这套经典模板在1999年华裔导演胡安的影片《西洋镜》(ShadowMagic)里出现了有趣的调整。在这部全球发行的华裔制作影片中,北京照相馆的伙计小刘和赴华淘金的英国人雷门之间的摩擦、争执和友谊既挑战了好莱坞传统的族裔文化等级话语,又肯定了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向世界讲述了一个新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故事。本文认为,《西洋镜》对好莱坞的经典叙事重构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逐渐介入西方主流话语、建构新型国家民族形象的趋势。

  • 标签: 好莱坞 经典叙事 白人拯救 族裔文化等级 重构
  • 简介:作者:RosalindGill书名:GenderandtheMedia出版社:PolityPress出版时间:2007年ISBN:0745612733性别研究理论方法和途径很多,从批评理论到文化研究,从结构分析到民族志观察,从形象分析到阅听人研究,从文本分析到行动研究,从质性研究到量化研究,从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到后殖民主义,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运用的理论方法都在这里各有其领地。

  • 标签: 性别研究 大众传媒 女性主义 符号化 后结构主义 罗萨
  • 简介:建筑是否会发出声音?《建筑的声音:聆听老建筑》一书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建筑是有声音的,并且值得聆听——无论是一座废弃的大教堂、一家以前的妓院、一幢雄伟的房子,还是一家皇家邮局分拣处,透过作者的耳朵,都重新呈现出了它们各自的声音。

  • 标签: 建筑 声音 基亚 萨斯 大卫 叙述
  • 简介:编辑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互通度有显著相关性,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方言间的编辑距离越大,互通度越小;反之,编辑距离越小,互通度则越大。对五个吴方言点的互通度来说,辅音互通度的关系并不显著,元音在吴方言内部的互通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吴语 互通度 语言距离 编辑距离
  • 简介:"行胜",一般认为通"行縢",即绑腿。实质上"行胜"是汉代头巾之一,即远行时戴的头巾。"常韦",对其解释迄今为止约有五说,皆不确。"常韦"当指绑腿。绑腿在古代也属于下衣的裳,常韦即作为裳的韦,也即作为下衣的柔皮。

  • 标签: 汉简 词语考释 常韦
  • 简介:作者:陆正兰书名:《歌曲性别: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ISBN:9787516133613一、漩涡转动:歌曲研究性别议题的"合流"在人类社会中,性别问题相关的实践生成了一个意义丰厚庞杂的文化场域。在这一场域中,性别管控颠覆的戏码持续不断地上演,为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艺学、符号学以及文化研究等领域贡献了诸多热门议题。

  • 标签: 性别符号 音乐研究 中国当代 歌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众化
  • 简介:《同音文海宝韵合编》是一部很有特点的西夏文辞书。它将《同音》《文海宝韵》两部辞书的优点糅合在一起,以《同音》按声类编排为序,纳入《文海宝韵》的形、音、义解释,弥补了《同音》之简,规避了《文海宝韵》之繁。这部文献的出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海宝韵》仅存半部的残缺之憾。《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原卷残损严重,正反面重复利用,透墨严重,难于辨识。《〈同音文海宝韵合编〉整理研究》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以取代原书成为方便实用的工具之书。

  • 标签: 西夏辞书 《同音文海宝韵合编》 《同音》 《文海宝韵》
  • 简介:机器语言能力是当代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和重大课题。文章首先对机器语言能力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然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研究语言的大脑神经机制是实现机器语言能力研究突破的新路径;有必要构建机器语言能力评估等级量表,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升机器处理人类自然语言的能力;提高机器的语言能力还必须加强学科间的合作和研究队伍的培养建设。

  • 标签: 机器 语言能力 神经机制 等级量表
  • 简介:字母词的规范实际包含入典使用规范两层含义;大众传媒中,字母词规范问题的重点不应该是用不用的问题,而应该是如何规范地使用的问题。通过对《人民日报》《新闻和报纸》《新闻联播》等十个权威新闻类节目或报纸字母词使用状况的调查发现,媒体主题的不同都会对字母词的使用特点和规范重点产生影响。权威媒体应肩负起语言示范的责任,加强字母词的使用规范。

  • 标签: 权威媒体 字母词 调查 使用 规范
  • 简介:字母词是以纯外文字母或外文字母汉字或数字的组合来体现的一类新词语。近年来,字母词在大众媒介中广为运用,引起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量化考察、定性分析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字母词进行界定和分级,并提出大众媒介应依字母词通行度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媒体语境中使用。

  • 标签: 大众媒介 字母词 计量 分级 使用
  • 简介:《齐乘释音》共有音注材料238条,其所反映的声母特点在宋元通语保持一致的同时,又吐露了其独特的方音——元代苏州吴音。

  • 标签: 《齐乘释音》 声母 吴音
  • 简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能力评估的理论应用研究,在国内已开展了二十余年,成果颇丰,尤其是在开发应用研究领域,先后推出了不同系列、不同类别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以及《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评估依据,在国际汉语教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语言学界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尚处于探索过程之中,国内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能力理论研究不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能力的评估在受测者的实际语言能力、评估界定能力和能力量表三者之间的关联度上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文章基于HSK在推广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适应度问题,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能力的评估现状加以分析,旨在发现问题,希冀通过总结HSK和汉语能力标准制订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制订出准确、客观的的汉语能力量表,使之更好地满足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需要。

  • 标签: 语言能力 交际语言能力 HSK《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 简介:吕叔湘的汉语句段思想是关于汉语构句的语法单位结构、语法单位的层次关系、构句成分的语法功能以及句式间的逻辑联结的系统性语法理论。结合系统功能语法(SFG)的相关理念,文章对汉语句段的语法单位意义以及小段的形式和功能进行尝试性探讨,说明汉语句段和SFG中的小句在形式和意义上的相通性,同时,也指出二者的差异。

  • 标签: 句段 语法单位结构 小段 小句 SFG
  • 简介:全元曲入韵字中有841字不见于《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有2029字不见于元曲押韵。比较二者相重韵字,我们发现“琼贞他氛”等37字《中原音韵》漏收(指理应两或三部兼收,但《中原音韵》只收入其中一或两部),“底媸蚩徙塞”5字《中原音韵》错收。

  • 标签: 元曲 中原音韵 韵字 比较
  • 简介: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对汉语"有"字句和越南语"có"字句进行对比,文章发现"有"字句和"có"字句的相同点多于不同点。

  • 标签: “有”字句 “có”字句 句法 语义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