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热身活动对FMS得分的影响。方法测试40名受试者热身活动前后FMS得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热身活动前男女FMS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热身活动后男受试者得分(18.3±1.3)和女受试者得分(17.3±1.4)存在显著差异(p<0.01)。热身活动前总分为(14.3±1.5),热身活动后总分为(17.8±1.4),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热身活动前各单项FMS得分与热身活动后各单项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热身活动可提高FMS测试得分,影响对受试者功能动作质量的判定。

  • 标签: 热身活动 功能性动作筛查
  • 简介:运用实验法对台州市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了功能动作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大部分运动员身体两侧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躯干在上下肢旋转时躯干的稳定性等方面整体表现较差,运动员躯干稳定性不够,对改进青少年基础训练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青少年 武术套路 动作 分析
  • 简介: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测试的地图、线路以及参测选手定向实践赛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5000m跑成绩设计出选手测试过程中用于解决定向技术问题用时的方法及其所占总用时的百分比,以此作为评价运动员定向技术水平的指标。

  • 标签: 定向运动 路线 技术水平 评价
  • 简介:外显攻击属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为研究体育专业和体育专业在外显特点方面的差异,采用Buss-Perry攻击问卷,对200名在校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①体育专业大学生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整体外显攻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攻击因素上明显高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敌意因素上,体育专业明显高于体育专业大学生;②体育专业男生与女生在身体攻击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男性的身体攻击高于女性;③体育专业大学生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愤怒和敌意因素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④在言语攻击方面,体育专业女性高于男生;⑤体育专业与体育专业外显攻击个因素中,不存在年级差异.

  • 标签: 外显攻击性 体育教育 特点
  • 简介:1前言高原训练(HighAltitudeTraining)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训练的双重刺激,使个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传统的高原训练较注重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而对运动员的力量的测试与评价的研究较为滞后。

  • 标签: 职业足球运动员 高原训练 训练期 评价 测试 力量
  • 简介:对中国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的两种方法(12min跑和YOYO测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认为这两种测试方法都存在评价标准过于统一,无视体能与技术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足协应改革足球管理体制。把体能测试的权力下放给各俱乐部,并预言体能测试最终会退出中国足球的历史舞台。

  • 标签: 中国足球运动员 体能测试 12MIN跑 YOYO测试
  • 简介:视觉运动反应测试仪国内虽已有研制,但都造价昂贵(1500元/台),而且都只能以瞬间数字显示,不能自动记录,后期的数据处理费时费力。本系统采用微机控制,为实现运动生理、心理实验自动记录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将介绍它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

  • 标签: 视觉运动反应 测试系统 研制
  • 简介:纵跳高度测试仪器国内虽已有研制,但都造价昂贵(2000元/台),而且都只能以瞬间数字显示,不能自动记录。本系统的研制为实现运动生理实验自动记录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介绍它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

  • 标签: 运动生理 测试系统 测试仪器 工作原理 数字显示 滞空
  • 简介:应用TMG无创肌肉状态测试仪对静力牵拉放松和PowerPlate振动放松这两种不同的肌肉放松方法放松肌肉后其肌肉兴奋状态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对象为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肌肉重复疲劳后,即时使用TMG肌肉状态测试仪诱发肌肉自主收缩,测试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时间和肌腹最大径向位移,在3分钟的放松后再次测试,采用多次实验和自身对照,量化地评价和对比两种肌肉放松方法的即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静力牵拉放松对疲劳肌肉的径向位移的恢复有更显著效果,对于肌肉反应时间的恢复,两种方法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大众健身和较低水平训练中普及静力牵拉放松。

  • 标签: 骨骼肌 TMG肌肉状态测试 静力性牵拉 振动放松 即时效果
  • 简介:分析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认识上的误区,如强调评价功能忽视其教育作用、将其代替体育课等。并提出建议:测试过程与教育过程同步进行;强调锻炼的过程而非以“达标”为目的;切实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 标签: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评价功能 误区 对策
  • 简介:我们设计一个随机控制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研究健康的未经专训练的青年在经过4个月机能综合训练后,对肌肉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随机选取了56名自愿者,其中男性21名,女性35名,年龄从19~38岁。我们将所有人分成两组,一组为摆动组,另一组为控制组。内容包括在垂直的摆动平台上机能综合训练4个月(每天4分钟,每周3~5次)。在最初、2个月后和4个月后共三次进行5种机能检验。这5种检验的内容是纵跳、下肢的等长的伸展力量、握力、往返跑和固定平台上身体摆动姿势。在经过4个月的机能综合训练后,受试者的纵跳能力提高8.5%(95%CI,3.7~13.5%,P=0.001)。下肢的的伸展力量在2个月后增加3.7%(95%CI,0.3~7.2%,P=0.034)。在4个月后,这种增长的力量减小。而对受试者的握力,往返跑和平衡能力的三次检验,其结果没有产生变化。4个月的身体垂直摆动能增加青年人的纵跳能力,显示出中枢神经系统这种刺激的适应。在另一个方面,垂直摆动对受试者的动力或静力平衡没有影响。我们建议更进一步的研究应当把注意力放在机能综合训练对机能水平的影响与传统的阻力训练的比较上,或者重直摆动对骨骼的构造和力量的影响研究上,也许我们可以研究老年人的摔伤事故。

  • 标签: 身体机能 综合测试 训练方法 肌肉能力
  • 简介:对浙江省高校教师身体成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师的PBF、WHR、BMI、细胞内外液、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逐渐增大,且各指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女教师的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隐性肥胖的发生率普遍高于男教师;教师的左右上下肢、躯干的水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上肢左右侧水分呈非常显著差异(P〈0.01),下肢左右侧水分存在性别差异,上肢左右对称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下肢左右对称差异不大。

  • 标签: 浙江省高校教师 身体成分 测试 评价
  • 简介: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测试通常包括乳酸阈值的确定、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工作能力、身体成分和血液测试。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测试的实际运用,得出以下结论:1.血液测试决定血液的输氧能力,使内铁的贮存量对铁的耗尽能给出较早的警告,供不应求会导致慢性疲劳和过量训练。

  • 标签: 中长跑运动员 身体成分 无氧代谢 有氧代谢能力 乳酸阈 慢性疲劳
  • 简介:采用实验法对58名健康儿童进行膝关节屈伸肌测试.等速测试采用了3种测试速度.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试速度中,在低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大,高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小,儿子童膝关节峰值力矩下降趋势与成年人一致.左右侧峰值力矩比较结果与成人相反,左侧大于右侧.屈伸峰值力矩的比例F/E>0.7,与国内外对成人的研究不一致,与优秀运动员比值相一致.男女儿童低速和中速的测试中没有性别差异,高速测试中有显著差异.

  • 标签: 等速测试 儿童 膝关节 峰值力矩 屈伸肌 峰值力矩
  • 简介:采用丈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各项目的测试成绩、变化趋势、等级评定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对湖南省高校实施M《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三年来的体质数据进行了深八分析。结果表明:湖南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虽有提高,但仍位居“及格”水平,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除遗传和地域环境外,学生营养状况、审美观念、体育行为、意志品质,以及学校体育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标签: 湖南 大学生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结果
  • 简介:影响人体肌肉力量的因素除了肌肉组织的生理特性外,还有几个其它因素也影响着人体的肌肉力量。这些因素是生物力学方面的因素——骨杠杆的排列;肌肉尺寸的因素;性别和年龄等因素。除了肌肉横截面的尺寸我们可以通过力量训练使其增长外,对于其它因素我们无法控制。但是,如果我们搞清楚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着一个人的力量潜力,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去改进和制定个人的训练方案。

  • 标签: 人体肌肉 生物力学 肌肉力量 生理特性 三头肌 附着点
  • 简介:从网络营销的概念出发,分析网络时代体育网络营销趋势。对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置评,并提出一些补充思考。

  • 标签: 体育用品业 互联网 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