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当今大众体育的健身锻炼,正逐步进入科学的轨道,而体育锻炼与卫生结合,遵守锻炼卫生要求,已成为锻炼健身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遵循锻炼卫生要求,有助于健身锻炼收到最佳效果。

  • 标签: 健身锻炼 卫生要求 体育锻炼 效果 要点 内容
  • 简介:在比赛当中竭尽全力的运动员们必须仰仗他们的全面的保健情况和特殊饮食,以表现出最高的运动效果。可是,运动员们也会犯营养上的错误:可能是饮食过度(有43%的情况是这样),或者是营养不足(占17%)。一般说来,运动员们对蔬菜、新鲜水果和

  • 标签: 饮食卫生 运动效果 竞技状态 谷类食物 奶油蛋糕 凉拌菜
  • 简介:本文通过对云南省230名优秀运动员及47名少年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状态下血清睾酮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了云南省不同项群运动员血清睾酮的水平;复习文献,血清睾酮遣传力男女分别为0.78和0.91,根据云南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制定了本省体能类项目运动员选材标准。

  • 标签: 血清睾酮 运动员选材
  • 简介:我国女子公开级赛艇选手近年在一系列大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严格的形态指标起到了保证作用,但有关赛艇选手形态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对八十年代欧州锦标赛女子级前六名选手、88年参加汉城奥运会的中国女子级选手、目前浙江省优秀运动队和省少体校女子级选手的形态测量结果以及不同测量指标的分析比较,提出我国和我省女子级选手形态方面的评价及建议。

  • 标签: 赛艇运动 形态指标 汉城奥运会 优秀运动队 四人单桨有舵手 少体校
  • 简介:一为了解我男篮中锋与国外强队的差距,我们于87年8月在北京国际男篮邀请赛期间,对苏、美、中、捷、奥、波、辽宁、北京队之间的所有20场比赛作了临场统计,并用计算机对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希望对我中锋训练和比赛的不断完善有所助益。二1.我中锋平均每人每场让所防对手在有效攻击区接到4.8次球,外队为3.76次。外队中锋由于选位错误造成对手在效攻击区接球占总次数的60.64%,移动错误造成对手接球仅占总数39.36%。我队相应为54.17

  • 标签: 攻防能力 有效攻击区 选位 跳投 传切 攻击性防守
  • 简介:本文通过对蹦床运动的完成动作时间、动作难度,完成动作减分情况等项技术指标的统计,在主要技术上对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剖析我国蹦床运动在目前技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蹦床运动 技术指标 比较分析
  • 简介:排球运动是一种强度多变的动力性的速度——力量性运动。排球运动员的特点是身材高大(男子平均身高180厘米,女子——171厘米),且下肢很长(坐高与站高之比约等于51%)。上肢与下肢的围度出现不对称现象,同单臂扣球时跳跃技术的特点有关。运动员跳起的高度(弹跳力)依赖于力量发挥的速度(爆发力量)。评定弹跳力可使用以下指标:以身高

  • 标签: 排球运动员 生理学指标 爆发力量 坐高 身材高大 不对称现象
  • 简介:通过对大学目前体育教学的情况分析和调查了解,设计了大学体育课授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旨在加强对体育课堂教学监控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高校 体育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体育科研工作者已经运用许多生理学测试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生理学特征进行描述,同时对代谢方面的因素也进行了考虑,其中包括对运动员身体成份的描述和比较性分析。观察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都是通过各种身体成份指标简单的综合来加以说明的。所以,为了确定那些能够描述和区别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成份指标。本文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用这些指标判别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有效性。此外,还将研究相同的身体成份指标是否可以用来判别

  • 标签: 运动训练 女子运动员 青少年运动员 运动项目 体育科研 去脂体重
  • 简介:目前,国内关于动作神经过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如何把现有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市青少年的动作神经过程的评价,试图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神经过程 青少年运动员 测试指标 综合反应 动反应 显著性水平
  • 简介: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已成共识。心理障碍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如何,以及如何解决体育院系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现在应密切关注的问题。2004年8-9月,我们就此问题对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1、2002、2003、2004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文旨在探讨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学习成绩与其心理卫生状况的关系,为通过心理干预提高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体育院校 学生 心理卫生 学习成绩 SCL-90
  • 简介: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运动性贫血主要是以下三种原因造成的:1)运动引起高血容量反应;2)红细胞机械损伤、破坏、溶血;3)运动员需铁,耗铁剧增,铁吸收或供应不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的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上的贫血;而红细胞溶血和铁缺乏对运动员不利,可导致临床意义上的贫血。

  • 标签: 诊断 血容量 溶血 运动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