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是解决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70号沥青与布顿岩沥青复配技术来获取高模量沥青,并借鉴法国EME设计思路进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基于MMLS3加速加栽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四分点小梁疲劳试验研究了BRA掺量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耐久性、低温抗裂性以及疲劳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BRA掺量对高模量沥青流变性能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推荐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适宜的BRA搀量为30%-40%.

  • 标签: 路面工程 高模量沥青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岩沥青 耐久性
  • 简介:合安高速公路全长152km,采用三层4+6+6cm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结合在试验工作中的实践,针对沥青混凝土目标设计阶段总结出几点建议与看法,供同行参考。

  • 标签: 沥青混凝土 目标配合比设计 试验 控制要点
  • 简介:沥青心墙坝堆石坝应用广泛,筑坝材料主要有沥青心墙、堆石、砂砾石等,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关系。建立坝体的三维模型,采用分级加载方式模拟坝体填筑过程,使模型单元和材料性质随时间改变,较好地计算了坝体的应力和应变。

  • 标签: 沥青心墙坝 有限元 非线性 变形和应力
  • 简介:研究了沈大、沈本等五种再生沥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并与单家寺沥青进行了比较。由再生沥青的元素组成分析可知:再生沥青中碳氢含量在98%左右,其中C含量稍高,H含量稍低,氢碳原子比较小,氮的含量偏高;从再生沥青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E-d-M法)可以看出:再生沥青的平均分子全部是多环结构,芳环稠合度较高,并且稠环系外周碳原子上侧链较少,平均分子中稠环烷烃比稠环芳香烃占优势。

  • 标签: 再生沥青 元素组成 结构参数 族组成
  • 简介: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城市道路改造方法,但由于其基层的特殊性,出现反射性裂缝在所难免。文章对基层的修复处理、加铺沥青面层施工的要点以及抑制和延缓反射性裂缝产生的若干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提高加铺工程质量、减少道路病害提供参考。

  • 标签: 道路改造 水泥路面 沥青混凝土面层 反射性裂缝 抑制
  • 简介:微表处是国外广泛应用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通过微表处在高速公路上的施工实践,介绍了微表处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情况,结果表明微表处技术能够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和防止水损害。

  • 标签: 微表处 沥青混凝土 养护 高速公路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就目前而言,公路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该技术不仅有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而且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意义;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就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为该技术推广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沥青路面基层 冷再生技术 应用
  • 简介:本文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分析了酸性、碱性矿粉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利用DSR试验获得沥青胶浆的相位角和沥青的相位角,对两种材料的相位角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物理化学反应。试验结果表明,DSR试验得到相位角关系:SK-70#+CaC03胶浆〈SK-70#沥青〈SK-70#+Si02胶浆,CaC03与沥青中化学组分发生反应,而Si02的加入没有改变沥青组分的化学构造,只是物理的增加了胶浆稠度。

  • 标签: 路面工程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沥青胶浆 相位角
  • 简介:双层多孔沥青路面相对于传统的路面结构,在降噪、抗滑、排水、抗冻及耐久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双层多孔沥青路面的发展,以及国外常见的结构类型,并对所使用材料的作用及要求进行了说明,包括集料、粘结料、活性剂、纤维等。然后简述了“贝雷法”在多孔路面级配设计中的运用,最后介绍了利用双层沥青摊铺机进行此类路面铺设的过程,并结合国内外的施工经验,对具体施工工艺中原路面的处理方式,以及需要考虑的环境和设备因素加以说明。

  • 标签: 双层多孔沥青路面 材料特性 设计方法 施工工艺
  • 简介:文章通过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后质量检测方法、检验评定方法、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和保修服务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过程的系统阐述,意在提高公路建设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使公路建设投资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交通运输途径。

  • 标签: 公路 沥青路面 质量控制
  • 简介:根据多年的公路施工经验,从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方面阐述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应采取的措施。

  • 标签: 沥青路面 平整度 工艺措施
  • 简介:沥青混凝土面层平整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而实际施工中由于对平整度这一指标控制不严,开放交通后,时常有行车抖动、跳车及失重感等现象发生,不仅使行车舒适性受到影响,而且在长期行车栽荷的作用下,容易继续发展为搓板、拥抱,引发交通事故,导致路面过早破坏。本文简述了沥青路面不平整的原因,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分析了保证路面平整度的主要技术措施。

  • 标签: 改善 沥青路面 平整度 措施
  • 简介:在分析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解耦分析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耦合分析法.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力学响应.计算结果为确定压电俘能系统的结构及埋设深度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行车荷载 沥青路面 动力响应 耦合分析法
  • 简介:对一种新型混凝土接缝材料(PTN)在不同温度下的表干时间和硬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甲料:乙料=1:2.5时为较好的配比,甲乙料配比从1:2.0到1:3.0随着乙料成分的增加,材料的表干时间呈递减趋势;同一配比的PTN在不同温度下的表干时间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不同温度下制成的PTN在相同温度下,随着比例从1:2.0到1:3.0逐渐增大,硬度逐渐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密封材料 接缝材料 表干时间 硬度
  • 简介:为改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和抗疲劳耐久性,本文通过BBR试验、MMLS3加速加载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分析了4%-12%橡胶粉掺量对高模量沥青及其混合料技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粉掺加超过8%后,高模量沥青的低温分级由-12℃降低到-18℃;橡胶粉的加入可改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耐久性和低温抗裂性,且掺8%-10%橡胶粉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显著提高,本文推荐PRM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适宜的橡胶粉掺量为8%-10%。

  • 标签: 路面工程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橡胶粉 路用性能
  • 简介:为了提高TPS改性沥青排水性混合料低温和疲劳性抗裂性,本文通过拉伸试验、BBR、和SCB疲劳试验分析了2%-5%聚酯纤维掺量对TPS改性沥青及其排水性混合料性能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纤维的加入显著改善了TPS改性沥青及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和疲劳抗裂性,且随着聚酯纤维掺量的增加,普通TP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4%聚酯纤维掺量时,TPS改性混合料的抗裂性出现峰值,并基于复合改性沥青胶浆和SCB试件破坏界面扫描电镜试验,揭示了聚酯纤维对TP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影响机理。

  • 标签: 路面工程 聚酯纤维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 抗裂性
  • 简介:以宁靖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为例,以工程项目为实际运用环境,根据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以E-R方法为工具,按照关系数据库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

  • 标签: 数据库 质量管理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