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刑法》中增设的第二十条第三款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该条款是对正当防卫制度在某些暴力犯罪情形下的特别规定。立法技术的不完善导致该条文在用词表达上不够准确,加之学界对其内涵存在分歧,使司法实践中该条款的适用产生了一定的问题。通过案件引入来归纳梳理目前特殊防卫权的各个要件,可以参照提出防卫限度认定标准的问题。探讨防卫人防卫时的心理情绪因素,考察国内外立法,将其纳入防卫限度标准的不同态度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特殊防卫权 防卫限度 心理因素
  • 简介:情势变更原则曾在德国民法上依照"经济不能"处理,而履行费用过高在学理上被称作"实际给付不能",司法实践中多对两者区分不明。实际上,情势变更与履行费用过高在利益比较的对象、当事人的可归责性和法律后果等方面都存在差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情势变更是指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的失衡,而履行费用过高是指债务人的履行费用与债权人的履行收益显失比例。两者出现竞合时,优先适用履行费用过高,无论是从要件判断还是诉讼程序上都更为简便,但在当事人主张的情况下,优先适用情势变更也有其合理性。

  • 标签: 情势变更 履行费用过高 实际履行 给付不能 利益衡量
  • 简介:学界对于合同解除后“恢复原状”之性质素有争议。在合同过程论的视角下,可将“恢复原状”视作合同动态过程中潜在的,解除权的行使触发了这一清算义务的发生,实现对已履行给付的回转。考察域外合同解除后“返还”+“价值补偿”的立法模式,并参照《合同法》58条进行体系解释,可将我国《合同法》97条之“恢复原状”理解为“利益返还型恢复原状”,返还的客体包括原物、替代物、孳息和用益等,而“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则系返还不能时的“折价补偿”。法国在债法领域设立了统一的返还规则,我国也有必要就合同无效、解除后的返还制定明确的规则,以厘清其与不当得利返还之间的区别。

  • 标签: 合同解除 清算义务 恢复原状 利益返还 《合同法》97条 返还内容
  • 简介: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已开始用"通知-移除"规则处理商标网络侵权纠纷,但商标立法体系中却并未确立商标网络侵权的"通知-移除"规则。对比较法以及我国目前的立法实践、司法实践等进行梳理,应当认为"通知-移除"规则在商标网络侵权中的适用并非全无可能,《侵权责任法》第36条可看作其法律依据。基于当前立法规制的不足,"通知-移除"规则适用于商标侵权中提供商侵权责任的认定时,应当于立法上厘清通知的有效性判断要件以及移除的具体方式,并确立反通知规则,以减少适用上的争议。同时,应以此为基础,尽快确立商标法体系中网络侵权的"通知-移除"规则.

  • 标签: 提供商 商标专用权 通知规则 移除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