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两部作品的主题虽然同为复仇,可是复仇的内涵以及复仇执行者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并且复仇之后的哈姆雷特和赵武容易被学术界所忽略,故对两部作品中的复仇进行解读,记录下由复仇引发的思考,希望能对《哈姆雷特》及《赵氏孤儿》故事的研究献上绵薄之力。

  • 标签: 《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 复仇
  • 简介: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女作家,有"古今第一才妇"的美誉。其词婉约纤柔,缠绵凄婉,诗则沉郁悲壮,雄浑粗犷。由于其作品大量散失,且自宋以来往往只重其词而忽略了其诗文研究,她给人留下的始终是忧愁思妇的刻板印象。研究李清照诗作,探析诗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和个性品格,对于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李清照其人,进而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真正价值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李清照 思想 爱国 气节 愁绪
  • 简介:六朝时期人们极力推崇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又在诸多方面崇敬诸葛亮;相比诸葛亮的贤相和名将形象,六朝时期诸葛亮的谋士形象似乎最为薄弱。原因之一是后主时期,诸葛亮一身数任,内政外交治国用兵其实均离不开智谋,但贤相等角色的光芒可能遮蔽了谋士角色,加之北伐功业有限,无疑会影响后人对其智谋水平的评价;二是《隆中对》提出了跨有荆益等战略蓝图,但要付诸现实,仍需应机谋划,而赤壁之战后直至夷陵之战,似乎少见诸葛亮运筹帷幄,其基本上充任了萧何的角色,辅政治国,足食足兵。

  • 标签: 诸葛亮 谋士 六朝
  • 简介:文章以新年画运动(1949-1966)中的现实主义画面形象为切入点,解读该时期各类画面形象的特点和公众对其的精神诉求,以及画面形象所具备的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具体分析其时代风格和示范意义。

  • 标签: 新年画运动 现实主义画面形象 社会功能
  • 简介: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体系,实现中国形象的“自塑”提供了历史机遇。结合习近平“一带一路”演讲相关语料,尝试将语用顺应论和戏剧修辞“同一”论相结合,提出中国形象建构的“顺应-同一”模式。认为话语产出需正确处理话语、语境、目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建构中国形象只有在话语顺应各种语境关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只有当交际双方相关方面趋向“同一”才能实现,即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应以“顺应”为策略,以“同一”为目的。

  • 标签: 中国形象 “顺应-同一”模式 话语建构
  • 简介:康乾时期文言小说中儿童形象的艺术作用与功能主要表现在文本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在文本功能上,儿童形象起到了道具符号类作用,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小说主题和烘托其他人物形象三方面有着关键作用;在社会功能上,作家通过文本中的儿童形象寄托了对世人进行道德教育的理念,从传承孝悌观念、约束人民的道德意识、批判社会不良风气三方面展现其社会改良作用。

  • 标签: 康乾时期 儿童形象 艺术作用与功能
  • 简介: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游记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设和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是景区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以泰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携程网和马蜂窝游客网络游记,按照预定条件筛选后得到网络游记90篇,运用扎根理论对泰山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泰山旅游形象的积极感知因素体现在旭日东升,摩崖石刻,文化圣地,五岳独尊,风景壮丽和记忆之地等;2)泰山旅游形象的消极感知因素分别是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吸引和旅游安全等五个方面.游客对泰山旅游形象的总体感知是积极的,但在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 标签: 旅游形象 扎根理论 泰山
  • 简介:本文对大连“沙滩文化节”使用了SWOT态势分析法,列举了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针对不同象限的情况制定对策,进而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大连“沙滩文化节”品牌形象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应行动计划。

  • 标签: 品牌 形象 战略
  • 简介:帝师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即是文学作品中帝师形象的典型。在作品中他兼具刘备的政治决策军师和刘禅的"师傅型"帝师两重身份,具有对君主忠诚,对学生负责,对"道"亲身躬行的完美帝师道德,这在深层次上反映了元末明初文人对待统治者的复杂心理状态,即饱受压抑后政治理想的强烈反弹与对强权政治的恐惧。

  • 标签: 《三国演义》 诸葛亮 帝师形象 文人心态
  • 简介:旅游形象作为旅游管理重要研究分支,影响着旅游者感知、决策行为,引导着目的地管理、营销模式。基于1986-2017年CNKI中文知网站收录的旅游形象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相关知识图谱,探析旅游形象发展脉络及演化动向。结果表明:旅游形象研究领域存在核心群,围绕核心群形成四大合作网络;高校是旅游形象研究的中坚力量,机构间合作现象不明显,形成小聚集大分散分布态势;国内旅游形象研究以城市旅游形象、目的地旅游形象、旅游资源为依托,研究形象定位、形象设计、形象塑造、形象传播、形象感知及品牌形象等热点问题;旅游形象研究经历萌芽、初探、发展及井喷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研究侧重不同;未来,理论创新、方法科学是旅游形象研究需要突破的难题。

  • 标签: Cite SPACE 旅游形象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 简介:"场域"概念源于法国社会学大师布迪厄对各种位置间存在的相对独立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构型,它在关注行为发生的物理环境之余将与之关联的多方他类因素考量在内。得益于场域理论的科学性与可延伸性,社会各领域场域研究广受关注。从文化场域视角看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与张艺谋改编版电影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南、北文化场域选择对主人公颂莲形象塑造及作品主题的影响,对深入考察颂莲形象的现实典型性,把握文学作品中女性地位及话语权的消解有一定积极意义。

  • 标签: 场域 文化场域 颂莲形象 作品主题
  • 简介:电影《驴得水》作为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一部大陆喜剧作品,主要得益于其深刻的寓意。如何兼具喜剧效果和影片内涵,是当下华语喜剧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驴得水》典型人物的行为对话和景物镜头、典型物象等视觉表现两方面的研究,分析修辞对影片寓意表达所产生的作用。

  • 标签: 《驴得水》 典型人物 景物镜头 典型物象
  • 简介: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德米安》中尽管出现“隐居”字样,然而通过小主人公辛克莱的视角,其人生导师德米安作为社会型隐者的形象在叙事层面被逐渐呈现:不仅辛克莱观察到了德米安的特立独行,而且作为信息传朱播途径的谣言和神秘主义色彩浓重的“入定”行为也塑造了他被隐匿的隐士身份。在德米安的辅导下,辛克莱最终也走上了独行者“通向内心”的个体化道路。

  • 标签: 赫尔曼·黑塞 社会型隐者 人生导师 个体化
  • 简介: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的日益升级,消费者时间压缩化、碎片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对消费的即时性和便利性需求也在增强,因此我国便利店行业将迎来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每个便利店品牌都努力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并使其产生持续的购买意愿。对此,本文将通过品牌认同来解释便利店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为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应提升便利店品牌所在企业的企业形象及其产品与服务形象

  • 标签: 便利店 品牌形象 品牌认同 购买意愿
  • 简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禾楼舞,是粤西地区文化产业旅游的重点保护对象。结合卡通形象的原真化、系列化、可爱化、亲和化、内涵化和精神化等审美取向,对具有禾楼舞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进行设计,能有效提升消费者对纪念品的依赖度、识别度、记忆度和关注度。具有卡通元素的旅游纪念品可以丰富大众对云浮地区非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时代性需求。对禾楼舞者卡通形象进行系列设计,以期为粤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纪念品 禾楼舞 卡通形象
  • 简介:史学游侠形象是由西汉司马迁塑造的,文学游侠形象最早出现在汉末魏初。汉末世积离乱,文人认识到生命的短暂,生命意识开始强烈起来。魏晋南北朝时局动荡,多家思想交融,文人们渴望利用有限的生命建立功业、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他们视侠为情感的重要寄托。诗人笔下的侠也各具特色,游侠类诗歌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游侠文化的繁荣深刻影响着后世传统文学。

  • 标签: 史学游侠 文学游侠 形象演变 游侠文化
  • 简介:“互联网+经济”模式的流行催生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快递员群体。文章借助新闻框架理论对《南方都市报》自2008年到2017年共10年间关于快递员的报道进行解读,发现其建构出了三种典型的快递员媒介形象,即污名化的越轨者、有担当的公民和讨生活的弱势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南方都市报》在有关快递员的报道中更倾向于报道具有冲突性、争议性和戏剧性的事件,因此“污名化的越轨者”这一媒介形象更为突出。这一现象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媒介形象只是我们可以观察得到的“前台”,其建构机制却需要深入到新闻生产的“后台”之中,才能得到较为妥当的理解。

  • 标签: 《南方都市报》 快递员 媒介形象 新闻框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