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中庸》是以命、性、道、教一体贯通的理路来阐发教之为教。"教"的根本在道,而道的根本在人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性,人性的实质是天命;天命是天道自然之"分",天命即天道。天生人,人性之中天道本具,人性的彰显即蕴含着天道流行。天人一体,天道作为宇宙生命体生命运行的根本机制,其决定人自然生命生长和道德生命意义生发的内在机理,构成了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理论基础,这一内在机理就是"生生之道"。"生生之道"以天道的实在、实有为其学理的本体,以自当不二、内本外末、成己成人、生生不息等为其教化哲学的生命价值追求,以"诚明两进"为基本的方法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方法论的实践落实为日用伦常中个体生命意义的真实体验与内在生命力的自我兴发。

  • 标签: 生生之道 先秦儒家 教化哲学 《中庸》
  • 简介:在全球化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共同影响下,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出现了从"三角协调"向"治理均衡器"的转型,其中英国大学治理从学院治理转向了公司治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提高,大学管理自治得到增强。德国的竞争机制和利益相关者引导机制不断得到强化,国家规制持续削弱,大学和院系获得更多自主权。美国大学正逐渐从共同治理模式转向公司治理模式,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多参与到大学的日常运作中,大学管理层的控制权力不断得到强化。为实现治理机制之间的相对均衡,应健全国家规制和学术自治对利益相关者引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规范功能,激活专业协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在抵御市场化和国家规制中所扮演的"缓冲器"角色,通过五种治理机制之间的博弈与互动,形塑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均衡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能力。

  • 标签: 国家规制 学术自治 利益相关者 管理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