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汉语,只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所代表的标准现代汉语也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 标签: 现代汉语 教学方法 通用语言 北京语音 基础方言 语法规范
  • 简介:聚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较为独特而又极具研究价值的词汇现象。聚合词多为四项式,语素间以并列的形式组合,词义具有泛化性。本文尝试以语用学的角度,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揭示聚合词特殊的修辞作用。

  • 标签: 聚合词 修辞作用 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
  • 简介:聚合词是现代汉语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以四项式为主,由类义语素并列构成,衍生出的意义与各语素意义相关但又更为泛化。这类词除了在形式上有着鲜明的特征外,其语法功能也很值得研究。

  • 标签: 聚合词 句法功能 组合功能
  • 作者: 马小玲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8-18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8期
  • 机构:摘要: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本文试从兼语句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以及兼语句与其它句式的结构比较中区别这一句式的特性,并试图通过分析说明“使/让”类动词的使役特征,说明其在兼语句中具体致使意义和在使动结构中抽象致使意义的区别。
  • 作者: 杨麦姣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4-14
  •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年第4期
  • 机构:[摘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汉语教材的改革,新时期现代汉语教材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形式上向多媒体教材迈进;内容上重实用,紧密结合时代语言。
  • 简介:陕西省高中学校统一开始实施新课程需要开设的一门新课程——通用技术,开课一年以通用技术课程在学校教学情况如何?教师、学生对该技术模块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和疑虑呢?文章透过一位专职通用技术教师的视角,通过她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领读者去审视和体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 标签: 通用技术 课程发展 思考
  • 简介:指出国家教委高等学校预科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基础汉语》一书存在着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概念不清、指代不确切和前后矛盾等错误,影响教学工作,修订十分必要。

  • 标签: 《基础汉语》 教材 错误 修订
  • 简介:〕提高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措施应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准备和实施工作,方能切切实实的提高通用技术教学的水平。

  • 标签: 〔〕通用技术教学高中设 计文化
  • 作者: 侯丽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汉语拼音实质是用来书写现代共同汉语的专用的符号形式系统,具有音标性质。汉语拼音经过音位的概括,可以通过25个字母,用最节省的方式书写汉语,因此也具有表音体制的音素文字的性质,虽然还没有取得法定文字的地位。汉语拼音方案不仅可以给汉字注音,而且可以拼写汉语。
  • 简介:〔摘要〕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为目标。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门立足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意技术与设计的综合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平台。下面就这一平台谈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 简介:〔摘要〕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共同之处,就是都拥有介词。但在使用上,即汉语与英文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变化是很大的。这是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和汉语时,特别是英语转化成汉语时一定要注意的。

  • 标签: 〔〕转化介词语言学习
  • 简介:〕在汉语的词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词汇的含义、用法、又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已达到词汇学习的目的。

  • 标签: 〔〕语言词汇尝试解释
  • 简介:摘要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学得是否有效。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我在通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归纳了一些教学方法、手段,与同行探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来进行课堂设计与教学。

  • 标签: 通用技术有效课堂教学
  • 作者: 杨春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5-15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
  • 机构:摘要:本文基于语言即语篇的语言教学观,运用偏误分析和汉泰对比的方法,对近20万字的泰国学生汉语作文进行了语篇结构、语篇特征、语篇衔接与连贯等语篇能力表现及成因的分析和描述;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来探究1)学生的汉语学习习惯、自我评价和对汉语语篇知识的知晓程度;2)教师对汉语教学目标的看法、教学方法、对学生汉语学习的评价方式以及对汉语语篇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了解以上因素对培养学生汉语语篇能力的干扰程度。文章最后并就实践“语言即语篇”教学观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 简介:儿童进入小学学习语文,首先接触的便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学习汉语拼音,如果方法不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怎样才能引起小学生对拼音的长久兴趣,愉快地跨过小学学习中的第一道难关呢?

  • 标签: 汉语拼音 小学生 厌学情绪 学习 语文
  • 作者: 阿依努尔·对山哈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比较关注的问题,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表达水平也是能够更加促进民族融合的有效方法,初中汉语教学作为能够提升该地区汉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做好对初中汉语教学的分析研究,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水平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作者: 地力娜孜·艾斯拉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做好对维族小学生的汉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及其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先对维族小学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其解决方法予以探讨,希望能够为汉语教学水平的进步带来支持与帮助。
  • 简介: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应该将汉语当作工具来教,而不应作为一种知识系统来教。随着语言教学对象对课程要求提高,在教学中倡导,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以及互相合作与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共识。那么,本文将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原则入手,通过社交语用、文化习得等应用分析和研究,实现课程总体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相结合,从而完成学习并正确运用汉语交际能力的任务。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