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青藏高原论坛》是由青海民族大学主管、主办,《青藏高原论坛》编辑部发行的学术性连续出版物,国际标;隹刊号ISSN2095-5219,国内统一刊号为CN63-1077/C,季刊.《青藏高原论坛》宗旨:本刊在省文化与新闻出版厅和校党委领导下.

  • 标签: 青藏高原 论坛 征稿启事 国内统一刊号 连续出版物 民族大学
  • 简介:摘要山东公司北部区域有鲁北公司、滨州公司二个火电单位,两厂燃料采购煤种、运输模式基本相同,可以制定统一的采购策略。上半年国家出台了一些有利于煤炭采购的政策,但是进入夏季以来,在神华、中煤等煤矿企业集中上调7月煤价及限制进口煤等因素影响下,煤炭采购进入"高温"模式。面对跌宕起伏的煤炭市场,此区域该制定怎样的采购策略,该保持怎样的可用天数,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燃料采购策略 山东公司 北部区域
  • 简介:虎,数千年来,威猛强大,百兽之王。从赫哲族人和满族人神话中的森林之王,到韩国人的图腾"太极虎",从《水浒传》中景阳冈的吊睛白额大虫,到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州徽上的图案……额前醒目的"王"字、黄黑相间的斑斓皮毛、暗夜的森林中一双如明灯般发光的大眼,都是它威猛强大的标志。

  • 标签: 满族人 森林之王 犹太自治州 景阳冈 神话故事 北京八达岭
  • 简介:青藏高原藏区是青藏高原广大的藏族聚居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青藏高原藏区在地理范畴上紧密相连,具有相似的资源特征、生态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共同的宗教文化信仰。绿色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如何实现青藏高原藏区的绿色发展,既要考虑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内生因素,即传统文化与绿色发展之间的渊源关系。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藏区共同特征的揭示,指出现阶段青藏高原藏区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 标签: 青藏高原 藏区 绿色发展
  • 简介:由大连民族大学南文渊教授所著的学术专著《文化高原》一书最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藏高原生态功能区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论证”的最终研究成果。《文化高原》一书围绕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从环境人类学的角度揭示了高原不同生境—文化区的形成、演变与类型特征,探讨当今生态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有机结合的合适途径,以期为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佳参考方案。全书分为前言、正文9章和参考文献。

  • 标签: 民族文化传承 青藏高原 人文价值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民族出版社
  • 简介:女神崇拜是广西北部湾地区信俗的特征之一。究其历史成因,女神崇拜与原始宗教、人类渴望生命得到护佑的心理及统治者顺应民意的敕封推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女神崇拜的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使人产生敬畏之心、祭祀女神能起仪式化的作用、使人们始终保持对美好的追求、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研究女神崇拜,能让民众更好地做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 标签: 北部湾地区 女神崇拜 生命
  • 简介:姥姥、姥爷的家在东北,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年夜饭是一年中家里最丰盛的一顿饭。虽说是年夜饭,但从三十那天中午就开始准备了,甚至下午一两点钟就已经开吃了。那天,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尽情吃喝,连小孩子都可以喝酒,当然只是少量的,一来不伤身,二来可以助兴,成为大人们口中谈论的一件乐事,

  • 标签: 年夜饭 东北 人情味
  • 简介: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国古建筑中,一般将对联悬挂于堂宅殿阁的楹柱(厅堂前部的柱子)上,因而又称楹联。“楹联习俗”入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国家对其高度重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一些传统村落留存着数量较大的古代楹联,如灵山大芦村现存明清时期的古楹联数百副,被广西楹联学会命名为“广西楹联第一村”,集中地展示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楹联习俗。

  • 标签: 北部湾 楹联民俗 灵山大芦村 大朗书院
  • 简介:随着青藏高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在青、藏两省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但同时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协调好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因而有必要加强旅游产业规范化,实现旅游与经济的双赢。本文以国家《旅游法》的出台为背景,对两省区的旅游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法制角度提出如何解决问题与矛盾,更好地促进青藏高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 标签: 青藏高原 旅游 生态 法制
  • 简介: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野外走访和标本采集等方法,对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石竹科藏药植物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甘南地区石竹科藏药植物共有6属10种,并对青藏高原甘南地区石竹科藏药植物药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藏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石竹科 藏药植物 植物区系 药用价值 青藏高原甘南地区
  • 简介:摘要东北移民问题一直是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热点。近代晚清由于内忧外患不得不放弃百余年的封禁政策。东北地区拥有大面积的荒地吸引着关内人民,从清代末期华北有大量的移民涌入东北,直至民国初期这种势头有增无减。本文旨在考察移民的社会心态,为移民文化研究提供心理素材。

  • 标签: 清末民初移民心态
  • 简介:湛江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也是广东省拥有海岸线最长、海岛最多、自然资源最为优越的城市,滨海资源丰富。近年来湛江滨海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旅游收入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湛江的滨海旅游经济效益与优越的自然资源仍然不成正比,与相邻的三亚等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结合本土传统文化,挖掘湛江滨海旅游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推动湛江滨海旅游经济的增长,把湛江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滨海旅游名城,从而推动湛江经济的发展,是当前发展湛江滨海旅游需要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滨海旅游 湛江 竞争优势
  • 简介:北部湾城市旅游圈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海丝文化”近年来受到了高度重视。在邮轮旅游发展的背景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以海丝文化为核心、以邮轮旅游为形式、以消费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北部湾城市旅游圈的资源整合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进行资源整合过程中,也要处理好圈内各个城市的竞合关系,并从提升文化内涵、品牌建设、整合营销等方面保障资源整合的落实。

  • 标签: 资源整合 海丝文化 邮轮旅游 北部湾城市旅游圈
  • 简介:该文首先回顾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理论,总结归纳了中国主要区域旅游合作的经验;然后分析了东北东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和具备的主要条件;最后构建出东北东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系统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新环境 东北东部 区域旅游合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据2007-2009年夏季(6-8月)卫星遥感数据(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Kd490、PAR、海面风场等),通过VGPM模型和营养动态模型对2007-2009年夏季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和渔业资源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夏季初级生产力及渔业资源量最高,分别为440.817mg/(C·m^2·d)、412.634kg/(C·km^2),2009年渔业资源量次之,2007年渔业资源量最低分别为364.898kg/(C·km^2)、310.831kg/(C·km^2).基于风速数据反演得到2007-2009年夏季南海北部风场,结果表明2008年夏季闽粤沿岸及台湾海峡西侧上升流强度最强、2009年夏季次之、2007夏季年最弱,这种变化和渔业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通过各季节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渔业资源量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和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 标签: 上升流 VGPM 营养动态模型 渔业资源 遥感 南海北部
  • 简介:东北一带道教源远流长。明清以来,正一道诸派融合,引佛融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正一道。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正一道日渐复兴,信众多借助安神开光,祈福禳灾。仪式分择吉、安神、开光三个步骤,仪式过程、表文、符、咒均展现了正统道教内容,同时又体现出地方性特色。

  • 标签: 滇东北 民间正一道 科仪
  • 简介:摘要和亲政策是唐与周边各族双方在彼此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的。和亲在客观上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建设和谐的家园,有利于休养生息政策的顺利实施;连续不断的嫁出“宗女”和接连不断的大宗赏赐与朝贡的物品,直接促进了双方的贸易与交流,唐朝和亲政策不仅缓和了尖锐的民族矛盾,给双方带来了建设家园的平和局面,而且更直接地促进了沿线商业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 标签: 唐朝和亲东北亚经济发展
  • 简介: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传播、传承与发扬。为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东北育才学校采取了学术课题带动、教师学术社团引领、多样化样本实施等组织策略。在具体实施上,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围绕中医药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丰富、拓展国家课程;二是以"本土情怀,国际视野"为维度,开设专门选修课程;三是以自主体验为核心原则,围绕中医药文化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课程;四是以多样化教育对象为主体,把学生间的文化差异转化为课程资源。

  • 标签: 中医药文化 基础教育 东北育才学校
  • 简介:传统文献中对商人、商业少有记载,但是村庄的庙宇重修碑刻中对此记载较多,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其史料研究价值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从时间来看这些碑刻以清代中后期为主,从内容来看这些重修碑刻中多记载有捐款商号的名称、数量及商号所在地,故为研究山西清代商人的行商区域提供大量线索。通过对大阳泉村庄庙宇遗存碑刻的解读,可以勾勒出大阳泉商人的行商网络遍及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及东北分地区。

  • 标签: 清代 大阳泉村 商人 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