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将恐怖犯罪的预备行为作为实行行为予以规定,对其正当性的讨论将为我国当前刑事立法扩张的趋势提供依据。从风险刑法的角度看,对恐怖主义犯罪这种"当代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具有合理性。但不可否认,这一刑罚处罚前置的手段也可能成为过分扩大处罚范围的问题手段,有必要在司法适用和未来刑事立法上对其界限进行划定。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预备行为实行化 风险社会 抽象危险犯
  • 简介:环境犯罪的隐蔽性和不可逆反性,要求侦查机关突破传统的侦查手段,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在环境犯罪的防控中引入诱惑侦查符合道德和法理,应当予以推行。需要注意的是,在环境犯罪防控中只有在充足证据且犯罪意识外化的情形下才可以启动诱惑侦查。

  • 标签: 环境犯罪 诱惑侦查 道德依据 法理依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未成年罪犯作为罪犯中一类特殊群体,在进行社区改造时应区别于成年罪犯。作为社区矫正的发源地之一,美国设立单行法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进行规范,并设置配套执行机关予以实施。但在我国,未成年人在社区矫正方面并未享有独立的制度。借鉴美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经验与做法,秉承刑法谦抑性原则,坚持教育为主,设立未成年人专门矫正机构,实现预防、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促使其较好回归社会。

  • 标签: 社区矫正制度 未成年人犯罪 现状 对策
  • 简介: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实施20年来,经济刑法成为刑法修正和补充的重点之一。立法通过设置新罪或者对原规范的构成要素进行修正而大幅度地拓展了入罪范围,经济刑法犯罪化趋势凸显。转型时期对经济刑法的需求以及经济刑法本身的发展历程,使经济刑法犯罪化趋势的合理性能够得到证成。管窥20年来历次修正案对经济刑法修正内容,检讨其犯罪化进程中的得失,确立经济刑法犯罪化的一些基本原则,可以为未来经济刑法犯罪化作业提供参考性建议,以防止经济刑法出现"肥大化"。

  • 标签: 经济刑法 犯罪化 非犯罪化 经济犯罪
  • 简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深入和日益普及,使得各行各业已经把计算机当成一种智能的办公工具,不管是在企业单位还是在事业单位,计算机已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之而来的大数据技术也开始了新的征程,本文主要以计算机的大数据技术为背景,分析其在预防犯罪方面的应用。

  • 标签: 计算机 大数据技术 预防犯罪
  • 简介:近几年P2P网络借贷平台得到迅速发展,但国家法律规制尚不完善,许多不法分子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使得P2P网络借贷成为非法集资犯罪的“重灾区”。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P2P网络借贷犯罪的入罪标准、共犯的认定及是否成立单位犯罪等均存在问题,不利于P2P网络借贷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据此,国家应以全局性视野重新审视P2P网络借贷的相关问题,建立集准入、监管及退出机制的“三位一体”预防性监管体制。

  • 标签: P2P网贷 互联网金融 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