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唐时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岷江、金沙江汇集处(其下称长江)——俗称“三江口”的宜宾市。《尚书·夏书·禹贡》属梁州之域。秦为西南夷僰国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开置僰道县,为犍为郡治,王莽改曰西顺,为僰治。后汉为犍为郡。晋、宋因之。萧齐复为犍为郡治。梁大同十年置戎州。周保定三年改曰外江。隋大业初,复日僰道,为犍为郡治。唐武德初复曰戎州,移治南溪。太宗时,徙僰道在蜀江之西三江口,明皇天宝元年改为南溪郡,复为戎州,肃宗乾元元年属剑南道西川节度使辖。管县五:僰道、义宾、开边、南溪、归顺。

  • 标签: 荔枝 杜甫 涪州 小议 犍为 集注》
  • 简介:杜甫诗歌研究中,他的寓言较少被论及。以杜甫中晚年创作的寓言为中心,结合其创作时期的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可勾勒出安史之乱前后文人的心态共相。在杜对骢马的赞赏和对白丝被恣意沾染的哀叹中,寄托了他关注仕途、渴望建功的豪情,也流露出他无处施展抱负的苦闷;在杜对鹘鸟见义勇为的赞赏中,表现了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侠义精神;弃官客居秦州,饥寒交迫之际仍心系社稷,书写凤凰之事以寓己,字字血泪中饱含忠君爱国,舍己为民的高尚情怀;在战乱时期危机四伏的时代背景下,杜甫的寓言最终成为其日暮途穷,故土难归的悲情见证。

  • 标签: 杜甫 寓言诗 安史之乱 《义鹘行》
  • 简介:杜甫一生都在游历,其游历由十个阶段组成.在喜好创作大篇这一点上,元白受到过杜甫的影响.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许多直接的证据说明他喜好佛教的净土宗.元稹好佛表现在五个方面,多涉及佛教的诗作,多涉及佛教的和作,有直接论述佛教的文章,好佛是其终生的宗教倾向,其之意境是道佛兼容的综合意境.元白的宗教倾向均不单一,他们佛道兼好.白居易的宗教倾向是道多于佛,元稹的宗教倾向是佛多于道.杜甫的长篇游历是刻意而为的创作,元白诗歌中的大篇也是刻意而为的创作.中国古典文学具有鸿篇巨制,中国古典文学富于宗教性的原动力,这就是杜甫游历在世界文学参照系中的价值.

  • 标签: 杜甫 游历 元白 宗教 大篇
  • 简介: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集中使用'漂(飘)泊'这一词的诗人,在其'漂泊西南'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大量表现'漂泊感'的词语与意象.在这些'漂泊'中,杜甫赋予了它们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诗人报国无望的哀伤,浓厚的思乡情结,疾病缠身的痛楚等多重悲剧主题.

  • 标签: 漂泊 政治 社会 悲剧主题
  • 简介:本文在评述一千多年来“扬杜抑李”和“扬李抑杜”之争的历史背景上,从诗歌创作主张不同、创作方法各异和艺术风格各立标范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杜甫在中国古典诗坛上建树的不朽绩,论述了他们各自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所作的独特而无法替代的贡献,从而提出“对李白与杜甫,任何扬此抑彼都是不适当的”论断。

  • 标签: 李白 杜甫 诗绩 扬杜 抑李 扬李
  • 简介:摘要:杜甫寓居夔州期间的作品,主要通过躬耕之乐、采药卖药、乡邻问答等来表达闲适之情,无不流露着“自然”意识,这与杜甫的平民立场、倚人求食、贫病交加的生存状态有关。

  • 标签: 杜甫 夔州诗 “自然”意识
  • 简介:杜甫的笔下有许多内容上与“雨”相关的诗歌,这些咏雨既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雨的多姿多彩。又融注了诗人特有的感受、体验和情绪。这些情感的生发过程主要有三种情形:因雨而喜,对雨而愁以及值雨而赏。

  • 标签: 杜甫 咏雨诗 情感
  • 简介:杜甫诗歌中涉及对妻子杨氏描写的诗篇有36首,这些诗歌从多个角度见证了他们的伉俪情深。其中有6首诗歌可以视为是专咏妻子的作品,它们集中表达了离别之思、重逢之喜及杜甫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在解析其赠内所包含的种种复杂情感的基础上,侧重从情感渊源的角度探究其赠内取得高超艺术成就的成因,其中突出强调了杨氏对杜甫及整个家庭的贡献,此是从情感双向互动的角度说明杜甫对杨氏钟情至极的缘由。

  • 标签: 杜甫 赠内诗 情感渊源
  • 简介: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史”,他的《楠树为风雨所拔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虽名为写风雨,但实际上是写杜甫自己的沧桑经历。

  • 标签: 杜甫 诗史 风雨诗
  • 简介:新内容需要新形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法则,不过新形式往往是经过长期的熔铸工夫的。在最初的阶段,往往要借用旧的形式、旧的方法,甚至旧的技巧。鲁迅先生《论“旧形式的采用”》一文说得最透辟:“旧形式的采取……正是新形式的发端,也就是旧形式的蜕变,……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这一点从杜甫在对形式的创造上,也明显地表现出来。

  • 标签: 杜甫 艺术法则 删除
  • 简介:杜甫是用典高手,其居陇右期间所写诗歌,善于摭拾拈取古人旧事、典故史实,或喻用,或反用,或对用,或起用,亦有高妙如藏头谐音运用者,故使其精丽典雅、含蕴深邃。

  • 标签: 杜甫 陇右诗 用典
  • 简介:羁旅意象是杜甫陇右的主体意象之一,它最能表现诗人客秦时的特殊心境,也颇能体现杜甫用意象说话的创作特色和杜沉郁悲凉的风格,本文试图用意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羁旅意象的审美内涵做一番审视,以提高人们对杜甫陇右创作特色的认识.

  • 标签: 杜甫 陇右诗 羁旅意象
  • 简介:乾元二年秋冬之际,杜甫在陇右生活的五个月期间,游历众多寺院,与赞公、阮昉等人交往密切,处于人生低谷期的杜甫受佛道思想影响较大,大有退隐山林寺院之情趣。这一时期诗人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并借云鸟等意象抒发归去来兮般的舒畅心情,陇右是杜甫思想发生变化的转关之地。

  • 标签: 陇右 杜甫寺院诗 云鸟意象
  • 简介: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这些诗歌中有关旅游的也非常典型地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旅游特色。而在这些浩繁的旅游诗歌中,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伟大诗人的诗歌也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以他们三人为代表的唐代文人对旅游的理解和认识与今天有所差别,但范围更广泛。他们的旅游赏观对象丰富多彩,所折射出的旅游情怀也多样真切,体现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 标签: 唐诗 旅游诗 旅游赏观对象 旅游情怀
  • 简介:杜甫作为盛唐伟大诗人,虽没有完整的文学批评专著传世,但纵观整部杜,其精深的诗学思想都集中反映在他的诗歌之中。本文通过系统的搜集整理杜甫诗集中的论诗断句并将之纳入到杜甫论诗的体系之中,从而完善杜甫的诗学思想,并试图从杜甫对同时代其他诗人诗歌创作及评论中探讨杜甫诗歌的文学批评价值。

  • 标签: 杜甫 论诗诗 论诗断句 文学批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杜甫一生中在关中生活了十数年,也有很多首曲江的诗作,关中和曲江都与其人身经历有关。在杜甫的不同时期,其诗中的家国情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关中杜甫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沉郁悲慨的风格,将诗人的家国情怀尽情展现。曲江则体现了他对当朝官场腐败的揭露,对个人前途的担忧。在杜甫的诗句中,我们既能体会他对故地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又能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 标签: 杜甫 关中诗 曲江诗 家国情怀
  • 简介:分析比较屈原、杜甫、陆游爱国的异同.从忠君、忧国议其同;从爱国思想表达的深度、时间长度、题材范围及创作方法论其异.

  • 标签: 屈原 杜甫 陆游 爱国诗 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