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急性胰腺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胰腺的常用方法。文章阐释了国内外关于胰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 急性胰腺炎 影像学检查 综述
  • 简介:摘 要:急性胰腺是最常见的急性胃肠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到现在为止,80% - 85% 的患者为轻症,病程呈自限性,但也有约 20% 的患者会发展为中度或重症胰腺,病死率可达 13% - 35%。因此在急诊科及时诊断或及早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的发生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出现非常重要。在急性胰腺的早期阶段,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可以从多个方向获得病变的全面信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证据,可以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解决诊断和治疗问题,本文总结了几年来CT、MRI在急性胰腺诊断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 MRI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中比较CT与MRI对诊断急性胰腺的价值,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以确定最佳的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22年7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疑似急性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比较四种不同病理类型急性胰腺的诊断符合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胰腺不同影像改变情况的诊断效果。结果:MRI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是98.71%、95.55%均显著高于CT(P<0.05),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急性水肿型胰腺急性坏死型胰腺的检出率分别是0.046%、0.003%均高于CT(P<0.05),而对急性积液型胰腺急性脓肿型胰腺的检出率与CT相当(P>0.05)。与CT相比,MRI更能发现胰周渗液、胰周结构改变、胰腺轮廓改变等征象,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成像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分别是均高于CT,且可较好发现患者胰周渗液、胰周结构改变、胰腺轮廓改变,因此MRI对于急性胰腺的检查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CT MRI 急性胰腺炎 诊断效能 影像学改变
  • 简介:摘 要:急性胰腺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胃肠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及时诊断或及早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的发生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出现非常重要。本文收集了近期部分相关研究,探讨CT和MRI在急性胰腺诊断中的应用,以期辅助临床诊断。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青州市人民医院在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六十例疑似急性胰腺患者的医学影像学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MRI和CT检查,分析CT和MRI的影像资料。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CT和MRI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97.67%、94.12%,都明显高于CT的75.00%、76.74%、54.54%(P<0.05)。即MRI检查的各项数据明显高于CT检查。结论:MRI的各种指标远远优于CT,对急性胰腺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意义。

  • 标签: CT MRI 急性胰腺炎 诊断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通过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然后通过观察急性胰腺患者的CT表现,预估CT平扫与CT增强对急性胰腺的诊断价值。CT平扫检查和CT增强检查都是急性胰腺的优选检查,但是CT平扫检查优点在于检查时间短,价格低廉,显示胰腺水肿、变大更加直观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措施。胰腺实质、胰周脂肪间隙平扫组的诊断效果较好。基于胰腺实质和胰周脂肪间隙的观察分析,平扫组的有效诊断急性胰腺的严重程度优于增强组,CT平扫作为一种无创、快捷的检查方式,为早期识别急性胰腺严重程度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平扫 CT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超声和CT技术在急性阑尾早期诊断上的应用以及其对于疾病的误报情况进行详细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支持和诊断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对76例急性阑尾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超声和CT技术进行了影像学检查。统计并比较其诊断准确性和误报情况,分析不同类型阑尾在超声和CT表现上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发现,超声和CT技术在急性阑尾的早期诊断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CT技术的准确率相对更高一些。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阑尾在超声和CT表现上有所差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诊断鉴别。结论: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超声和CT技术在急性阑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CT技术相对较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此外,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对不同类型阑尾进行诊断鉴别,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效果并探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似胰腺癌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60例旋CT和MRI都扫描的患者影像资料,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检查后漏诊概率为37.04%(20/54),误诊概率为16.67%(1/6)。经MRI检查后误诊率为16.67%(1/6),漏诊率为25.93%(14/54)。CT与MRI两种方法在准确率,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对部分胰腺病变有效果,MRI总体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还是稍优于CT。但CT与MRI皆可进行胰腺癌的检查。

  • 标签: CT MRI 胰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选取罗山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检查、MRI检查和DSA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2.17±3.41)岁。比较CT与MRI对急性脑梗死发生具体部位的检出率、确诊率、病灶大小的检出情况、不同时间内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确诊率。结合影像学检查的标准、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查体,最终共有70名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MRI检查检出率(80.49%)高于CT检查(6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准确率(94.29%)高于CT检查(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病灶≤5mm的检出率(35.61%)高于CT检查(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h内MRI诊断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出血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确诊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相比,MR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诊断准确率较高。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了临床上老年骨性关节应用中医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某院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期间接收的62例骨性关节患者为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划分成两组,且每组有相同的人数。其中,对照组患者以西医治疗为主,而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骨科治疗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JOA骨性关节功能评分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降低了VAS评分,相较之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更好好。差异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疾病时,应用中医骨科治疗方法其治疗疗效是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比较高。

  • 标签: 中医骨科治疗 老年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鉴别研究价值。方法:选择青岛妇幼医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6例,分别进行CT和MRI诊断,分析CT和MRI的影像学征象。结果:①MRI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检出率为85.5%,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检出率为50.0%,P<0.05。②MRI检出硬膜下血肿征象11例,CT检出硬膜下血肿征象7例,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中,CT作为诊断首选,MRI作为辅助手段,必要时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

  • 标签: CT MRI 急性颅脑损伤 诊断
  • 简介:     摘要;通过比较CT和MRI两种检查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优势与不足,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以及磁共振技术(MRI)扫描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价值,进而确定那种检查技术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得出MRI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率,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类型的结论,能够为当前严重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CT MRI 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MR和 CT在急性颅脑外伤诊断中的作用和准确性。方法:选择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其中男性患者为31名,女性患者为29名,60名女性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80岁,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是40.55±4.11岁。采用 MRI和 CT两种影像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 MRI和 CT两种影像学诊断的准确度。结果: MR的检出率比 CT稿,其中 CT检查的检出率为85.00%, 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比 CT在颞叶、额叶、顶叶、枕叶检查的检出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和 CT都能较好地诊断急性颅脑外伤,头部 CT与 MRI均可用于临床,但 MRI对于多发病变,尤其是颞叶、额、顶、枕等部位的病变, MRI具有较大优势。

  • 标签: CT MRI 急性颅脑损伤 应用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探讨MRI与CT对诊断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价值。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济南北城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CT和MRI检查。比较CT和MRI,根据两者检出的病灶大小、检查病灶的数量、检查时间,不同时间脑梗死急性期的检出率,及CT与MRI检查对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价值,做出数据分析。以随访取证结果为依据,计算单用CT、MRI、以及联合使用CT、MRI对脑梗死急性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MRI的检出率比CT的高,检出的病灶大小小于CT,但是检出的时间要比CT的短。经过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观察,发现MRI的特异度和准确度都比CT高。结论:CT与MRI检查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可以发现微小病灶部位与数量,缩短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检查时间,且对于早期患者的检出率较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 标签: MRI CT 脑梗死急性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模拟情景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100名实习生,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急性中毒模拟情景式教学,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通过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评分等指标,评估急性中毒模拟情景式教学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毒模拟情景式教学能够提高急诊医学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医学 急性中毒 模拟情景式教学 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比较MRI检查与CT检查在诊断强直性脊柱方面的效果,并探讨它们在各自领域的诊断价值。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结果,为强直性脊柱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临朐县人民医院因强直性脊柱疾病来就诊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符合进行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条件。研究将这60例患者根据检查方式分为两组,一组只进行MRI检查,另一组只进行CT检查,每组30人。结果:通过研究结果对比分析,CT对强直性脊柱骶髂关节的诊断准确率为69.70%,而MRI的诊断准确率为74.07%。CT对强直性脊柱骶髂关节的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40.00%,准确性66.67%,MRI检查的敏感性为95.83%,特异性为33.33%,准确性为83.33%。由此可见,更推荐患者选择MRI检查作为主要的检查方式。结论:根据各项检查结果显示MRI检查优于CT检查,更适合病变诊断和临床推广。

  • 标签: CT MRI 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     摘要:通过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的差异以及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确定以上两项指标在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中对急性心肌梗死预测诊断的意义与价值。采取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LR、CAR等检验数据与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并且采用ROC评估CAR、NLR及两者联合指标对A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外周血NLR和CAR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对疾病的致死几率有一个可靠的结论,并且CAR联合NLR预测院内死亡的AUC大于单独CAR或NLR,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视神经患者联合实施健康教育、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其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实验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4月,选入我院收治的视神经患者,共计64例,盲选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2例)施以常规护理,基于此,实验组(32例)施以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观察和比对组间疾病认知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用药知识(90.23±4.20)分、合理饮食(92.87±3.25)分、科学运动(90.05±3.26)分、自我护理认知度评分(94.71±3.26)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在健康教育基础上,为视神经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提升其疾病认知度。

  • 标签: 健康教育 视神经炎 个性化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