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9月19日,无视民众和在野党的强烈反对,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凭借在国会中的议席优势,强行表决通过新安保法案。根据新安保法,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弹药运送、战机加油等后方支援,还可为他国军队运送核武器,自卫队可行使武力的范围从日本周边扩大到全球。日本从此彻底抛弃“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国策,新安保法案也被称为“战争法案”。

  • 标签: 安保 日本自民党 安倍 执政联盟 海外派兵 专守防卫
  • 简介:1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透露,他将会在1月稍晚时候访问俄罗斯。此前,他在2019年新年讲话中还称,日本希望在新一年内推动解决“北方四岛”问题并缔结日俄和平条约。“二战”后,日俄迄今未缔结和平条约,“北方四岛”领土争端是其中主因。

  • 标签: 安倍晋三 日本首相 和平条约 北方四岛 “二战” 领土争端
  • 简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是高中历史必修I课程内容学习模块中的九个专题之一,是了解欧美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索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的重要载体。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国家,其政治制度的开创性和典型性使其成为后世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政治制度的参照。中学师生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往往不得要领,为此,本刊特别约请有关研究者和实践者撰写了这组文章,目的就是要用史学、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课堂观察等多个角度,聚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通过交流视野、思想和资源,切实促进对英国制度创新的教学研究。

  • 标签: 英国议会 责任内阁 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 课堂观察
  • 简介:1月22日,在瑞士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大放厥词,错误地把当前的中日关系与一战时的德英关系进行类比,暗示日中难免一战。他这番谬论令全球悚然。

  • 标签: 安倍晋三 谬论 对比 世界经济论坛 日本首相 中日关系
  • 简介: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第一次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总统和14名内阁部长为了参加这次会议,特意学习了怎样潜水。马尔代夫之所以召开这么特殊的内阁会议.是为了提醒人们气候变暖对岛国造成的影响。

  • 标签: 马尔代夫 内阁 气候变暖 印度洋 岛国 潜水
  • 简介:在革命与宪政影响下产生的清末内阁,基本上是按照西方内阁建制所组构的一种新内阁,虽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较为浓厚的封建色彩,但本质上已不同于封建专制下的旧内阁,其在立宪依据及阁制的组构等方面,反映了封建专制政体向近代立宪政体趋动的一种历史轨迹

  • 标签: 旧内阁 新内阁 演变
  • 简介:论布吕宁和他的“总统内阁”陈晓春关键词魏玛德国,布吕宁,总统内阁魏玛共和国,这个德国历史上议会民主制的首次尝试,只经历了短短的14个年头便寿终正寝了。这一民主制度过早夭折的原因何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各国的史学家们就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

  • 标签: 魏玛德国 布吕宁 总统内阁
  • 简介:内阁是明代中央辅政体制重要而又特殊的一个环节。它在洪武和永乐时期出现雏形,在英宗正统年间基本形成定制。成化、弘治年间,内阁一度受到抑制,但在嘉靖年间和万历时又相继出现“权相”。明代内阁的沉浮凸现出明皇权的加强,它与司礼监一起形成了明代中央行政决策的双轨制。

  • 标签: 内阁制 明代 永乐时期 嘉靖年间 行政决策 双轨制
  • 简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4月26日至5月3日对美国进行为期八天的国事访问。除美国首都华盛顿外,还将到访波士顿、旧金山和洛杉矶。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4月28日在白宫会见安倍晋三,并为其举办国宴。奥巴马和安倍晋三将讨论经济、安全等一系列国际问题,包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进展、日本在美日同盟中角色的扩展和气候变化议题。

  • 标签: 日本 美国总统 国事访问 国际问题 气候变化 奥巴马
  • 简介: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于19世纪中叶,主要标志是1841年皮尔领导的保守党在大选中取得胜利,上台组阁。其成因包括虚君制的出现、两党制的形成和政党组织的发展。此后,内阁加强了对议会立法工作的控制,影子内阁出现并有所发展,首相地位上升。内阁不仅是该国中央行政机构的中枢,实际上也是国家政权总系统的顶点和最高决策机关,并凸显了英国行政和司法交叉混合的特征,淡化了"议会至上"原则。英国强化内阁制职能的基本原因,是其国内外事务的增多和对政府工作效率的追求。

  • 标签: 职能强化 影子内阁 议会 政党 皮尔
  • 简介:不久前,笔者承担了苏州市公开课教学任务,执教人教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学习要求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特点”的理解一定是基于对史实的了解。纵观英国历史,《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实现了国王真正的“统而不治”。在备课过程中,我深感史实认识不清会严重影响对“特点”的理解。因此,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条分缕析,意在使教学内容主干清晰、细节充盈。在备课过程中,我校的沈为慧、沈克学两位老师也积极参与,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与建议,对我深有启发。下面以理清“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这一内容为例,谈谈备课过程中的做法与认识。

  • 标签: 责任制 史实 内阁 活用教材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 简介:作为清末的政要,奕劻在诸多方面的确有着不合人意之处。但实际上,奕劻在担任总理大臣时还是有所作为的。政局的动荡、财政的困乏、人才的不济、急躁的国人心理等因素促使暂行内阁被催生,继而使奕劻暂时担任该总理大臣。就其深层次原因而言,这不但与清廷集权和皇族内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和奕劻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以及与他为革政而在预备立宪中的不断努力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奕劻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半年过程中,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也还是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有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奕劻 预备立宪 暂行内阁 总理大臣
  • 简介:2014年10月,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了新的联邦政府高科技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加快推动“创新设想”到“具体创新成果”的实现,提升德国经济增长和居民富裕水平。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约翰娜·婉卡表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德国必须保持其在科学和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

  • 标签: 德国联邦 教研部 创新成果 经济增长 国际竞争 合作策略
  • 简介:摘要:2022年7月8日,安倍晋三在日本奈良县奈良市街头演讲时遭枪击,经数小时抢救后不治身亡,终年67岁。作为日本战后最年轻且任期最长的首相,其遇刺事件引起学界热议,就作为恐怖主义的刺杀事件来说,学界研究成果颇多。但研究刺杀恐怖主义与政治伦理关系的文章却较少。以刺政治事件为切入点,文章通过对刺杀恐怖主义事件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摘录出安倍晋三遇刺事件中的政治伦理因素,再就刺政治事件与政治伦理因素的相关性加以剖析,从而对刺政治与恐怖主义事件中的政治伦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刺政治视阈下的政治伦理研究作以补阙。

  • 标签: 刺政治 恐怖主义 政治伦理
  • 简介: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创立。”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重点内容,而集体负责制是责任内阁制的重要表现。它要求阁员必须和首相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并与首相共进退,形象地说,就是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其制度的演进过程。以英国内阁的集体负责制为例,我们不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集体负责制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因为,过程是历史环境的反映,是制度发展的体现。

  • 标签: 集体负责制 责任内阁制 演进过程 制度史 英国 教学
  • 简介:“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干燥乏味。”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人教版教科书总结出以下三点:(1)首相是内阁的首脑;(2)首相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阁员由首相从两院议员中提名产生;(3)内阁不受国王控制,但集体向议会负责。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徐永琴老师在设计与实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时,注意把人事与制度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责任内阁制 英国 历史课 议会下院 君主立宪制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