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立体车库监控系统中的上位机与PLC的串行通信因线路简单,实用可靠,使用十分广泛,本文介绍了上位机的功能以及利用VB实现串行通信的方法.

  • 标签: 立体车库 上位PC机 PLC VB
  • 简介:极化码是首次以构造性方法逼近信道容量的码。尽管编码和译码都具有较低的复杂度,但在中短码长时,性能并不理想,对此提出了一种采用CRC作为内码并与极化码级联的方案,与现有方案不同的是在译码时仅对内码位之间的位采用列表译,从而获得较低的译码复杂度。从仿真结果看,该算法在BEC信道下显著提高极化码的性能,并接近最大似然译码的性能,在AWGN信道下可获得0.5db的性能改善。

  • 标签: 极化码 串行抵消译码算法 循环码 列表译码
  • 简介:本文旨在探索单片机教学如何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运用灵活的项目教学方法,开展单片机串行口通信教学活动。实践证明,针对单片机串行口通信部分,通过项目教学、实例设计及调试等综合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单片机串行口相关知识。

  • 标签: 教学手段 项目教学 串行口通信
  • 简介:介绍了计算机标准配置的串行通信端口RS-232在异步传输中的9引脚功能.利用VisualBasic中通信控件及其在Windows平台下的通信软件,给出了实现串行通信控制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了基本的通信程序.实验证明,该软件能通过简单的程序完成串行通信控制.

  • 标签: RS-232 串行通信 MSCOMM
  • 简介:随着单片机使用的日益频繁,用单片机作数据采集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前置机采集各种终端数据后进行处理、存储,再主动或被动上报给管理站。这种情况下,与采集终端数据交换会需要一个串口,上报接收数据又需要另一个串口,由于51系列只提供一个串口,本文将论述利用中断程序模拟双串口功能,解决51系列串口个数不够的问题。

  • 标签: 单片机 串行通信 双口 中断 程序 实现
  • 简介:串口是常用的计算机与外部串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由于串行通信方便易行,所以应用广泛.详细分析了用VC++实现PC与单片机等设备串行通信的方法,包括单线程通信、多线程下实现串行通信及如何在单线程中建立自定义的通信类等,用Windows提供的相应文件I/O函数与通信函数,编制出了符合不同需要的通信程序,并给出了关键代码.

  • 标签: 串行通信 多线程 MSCOMM
  • 简介:单片机广泛应用在仪表上,其主要原因在于仪表和测量技术一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就会大大增强仪表的功能和灵活性,使许多原来用硬件逻辑难以解决或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用软件迎刃而解。仪表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后,除了增强仪表功能外,还提高了仪表的性能指标,通过微处理器的数据处理、存贮等能力可容易地实现各种自动校正、多次测量平均等技术,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此外它还具有操作自动化的优点,因此智能化仪表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智能化仪表在处理信号过程中,一般有许多重要参数需要存贮,而且需要在外部供电失掉情况下,能够继续保持到下次外部供电恢复。过去为了保存数据往往使用静态RAM外加镍镉电池或锂电池及外加辅助

  • 标签: 串行E~2PROM AT24C02 智能化仪表 E2PROM 智能仪表 单片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占位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体现低剂量螺旋CT在诊断肺部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在吴忠市某医院就诊经过病理检测确诊为肺部占位性病变的60名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低剂量螺旋CT组、常规剂量螺旋CT组,每组30例。通过对比检出率、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来体现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剂量螺旋CT相比其准确率中的差异没有任何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对比中低剂量螺旋CT组与常规剂量螺旋CT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低剂量螺旋CT辐射量远远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检查有着较大的优势,降低了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有利于患者安全,且低剂量螺旋CT在图像质量与诊断意义上与常规剂量螺旋CT差距较低。

  • 标签: 低剂量螺旋CT 肺部占位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经手术切除后活检及随访确诊的129例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合并组,各43例。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TCT检查,合并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及TCT检查。将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数据相比,合并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更高(98%VS95%VS77%)(p<0.05)。 结论:活检病理联合TCT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薄层液基细胞学 活检病理 早期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病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致残率高,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辅助临床治疗。文章阐释了国内外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的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腕关节病变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以及它们与该病变之间存在关系。方法:收集山东某医院检验科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其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分为了DR组和NDR组,其中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DR组)134例,未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NDR组)46例,其中男性有116例,女性有64例,年龄在38-75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且DR组年龄明显高于NDR组,两组水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他们的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对血糖变化做出评估。结果:经过对DR组和NDR组的比较发现,当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时,DR的患病率也会明显升高,前者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者的空腹血清C肽(FCP)和餐后2h血清C肽的水平也有所不同,前者的结果明显低于后者,且这种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准确测量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53、P16、Ki-67蛋白的表达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临床意义,以及检测P53、P16、Ki-67蛋白和HPV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市西青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妇科门诊收治的已经确诊为宫颈病变的患者的样本,其中包括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60例和宫颈鳞癌患者60例,另取6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53、P16、Ki-67蛋白及HPV基因检查法测定人乳头瘤病毒,然后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以得出结论。结果:P53、P16、Ki-67蛋白和HPV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67%、0%、5.00%、0%;在上皮内瘤变中阳性率分别为45.00%、80.00%、56.67%、90.00%;在宫颈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5.00%、100.00%、83.33%、1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宫颈病变 P53 P16 Ki-67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免疫组化法
  • 简介:目的:探究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各项详细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部门诊断确实为宫颈癌,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结果:HR-HPV检测能有效地降低TCT的假阴性;并且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级别的增加,HR-HPV阳性率也随之增加(P〈0.05).同TCT相比,HR-HPV与TCT联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以及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方法中CIN+宫颈癌的检测率在逐渐升高(P〈0.01);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CIN+宫颈癌的检出率同HR-HPV与TCT联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相比有明显升高(P〈0.01);HR-HPV、TCT联合与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CIN+宫颈癌相比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方法对ASCUS以及LSIL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于HR-HPV以及电子阴道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方法对SCC患者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同阴道镜检测和HR-HPV两组单一检测方法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的检测宫颈癌方法各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而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结合了各种单一检测方法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单一检测时的种种缺点,在临床应用中效果良好.

  • 标签: HR-HPV TCT 电子阴道镜 宫颈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