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早期放映电影并无影院,看影戏都在茶楼饭馆里,这大概是沿袭了饮茶听书的风俗。1897年起,上海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都放映过电影。但看电影与听书到底不同,它须隔绝光亮使观众置身于黑暗中,所以放映电影从一开始就辟单室于茶楼,另售门票。

  • 标签: 中国 电影院 清朝 民国时期
  • 简介:民国以来,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和混战之中,秘密社会势力也在不断扩大。它们控制了大量的劳动群众,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有的还控制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它们虽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力量,但仍然不可忽视。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势力都想利用秘密社会达到其政治和经济的目的。因此,能否正确对待秘密社会,利用其革命的积极面,克服其消极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分化敌人,在早期从事工农运动中就开始对秘密社会问题作深入调查和研究,并为正确处理秘密社会问题作了坚韧不拔的努力。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秘密社会工作 理论实践 政治策略 发展状况 民国时期
  • 简介:丙寅医学社成立于1926年,是以协和医学院青年教师与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医学社团。从1926年到1949年,它参与创办了若干份医学刊物,进行现代医学宣传,唤起近代中国民众“卫生觉”。它的主要成员如陈志潜、朱季青(季青为其字,章赓为其名)、诸福棠、胡传揆、贾魁等等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中国近代医药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人物。应该说丙寅医学社在近代中国医药史上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对它的研究是很不够的。除了该社成员的回忆文章以及少数基本关于协和医学院的著作中有所提到外,尚未见到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且现有研究多有错讹之处。本文拟从基本史料出发,对丙寅医学社的成立情况及其早期活动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早期活动 医学院 成立背景 历史意义 医药卫生事业 中国近代
  • 简介: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大地震已经过去30周年.其惨景却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顷刻间化作一片废墟.24万余人丧生。唐山地震不仅使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而且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的毁坏.对档案装具和设施设备造成破坏.从而引发对档案的严重危害。据统计.全市各单位的档案库房绝大部分倒塌.90%的档案资料被埋压在废墟下.虽然经过抢扒和抢救.仍给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 标签: 档案馆 灾害预防 地震 重工业城市 设施设备 档案装具
  • 简介:预防医学档案是人类社会性的群体预防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在人们防止疾病发生、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劳动能力、延长人类寿命的科学和技术活动中形成并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原始凭证材料,是预防医学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是预防医学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技术储备。建国以来,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减少各

  • 标签: 预防医学档案 缩微处理 计算机检索
  • 简介:李子洲,名登瀛,1892年生,陕西绥德县人。1917年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哲学系。1919年任北大学生会干事,参加了五四运动和李大钊领导的革命活动。1920年,参与创办《秦钟》(月刊)杂志,向陕西传播新文化和先进思想。1922年和刘天章、杨钟健、魏野畴等人创建了陕西旅京学生进步组织共进社,出版《共进》(半月刊)杂志,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号召青年积极参加革命斗争。

  • 标签: 西安地区 党团组织 领导人 生平 李子洲
  • 简介:档案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实践进步的真实记录,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记录、借鉴、凭证、参考等作用,是现代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源。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围绕特殊的职能要求和业务范围,在从事党政管理、人员结构、防控业务、科学研究、财会统计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真实记录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疾控机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而且为后人总结经验、推动卫生疾控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标签: 疾病预防机构 疾病控制机构 档案管理 档案收集
  • 简介:朱德(1886~1976年),是从四川走出去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长期以来史学界在对朱德思想的研究中,主要注重对朱德中后期的研究,而关于朱德是如何从一名旧军阀转变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如何从旧民主义者成为新民主义者也即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研究却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中国的近现代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封建专制主义激烈交锋的年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青年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及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因此,笔者认为,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有关、与朱德的早期个人具体社会实践有关。

  • 标签: 中国 社会转型 朱德 民主革命思想 生平
  • 简介: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依仗着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就在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忧内患纷至沓来之时,从封闭的贵州山乡走出来一个杰出的人物──黎庶昌,他以自己不同凡响的言行,在中国近代史上,在贵州历史上,留下其特殊的形象。黎庶昌,字莼斋,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于遵义东乡沙滩(今遵义县新舟区禹门乡)。他出身于一个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祖辈、父辈多饱学之士。祖父黎安理晚年官至知县,其一生之中绝大部分时间以开馆课徒为业。黎庶昌的伯父、父亲也主要是以开馆或任府县官学教授、训导为职业。所以,他虽6岁丧父,家境贫寒,靠生母、庶母纺绩针常维持生计,但仍得到良好的家教,加之长兄庶焘教督

  • 标签: 黎庶昌 维新改良 外交家 曾国藩 思想家 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