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于华在《中国档案》2016年第1期撰文,对馆藏珍贵档案给出的定义是:指档案馆保存的价值高、意义大的珍稀档案,如反映我国及一定区域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社会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具有特别影响的档案.对这种档案如何鉴定,作者提出如下思路:首先,研究馆藏珍贵档案鉴定原则的必要性.

  • 标签: 档案期刊 集萃 兄弟 《中国档案》 珍贵档案 鉴定原则
  • 简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丰润县涌现的苏氏双英烈即苏庄村的苏连庚和苏连存兄弟。他们至今受到当地人民的赞扬和怀念。苏连庚又名苏林彦(1907—1947年),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冀热边区第二地委书记、冀热边区特委组织部长、冀东区党委组织部长等职,为建立和发展冀东党组织,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标签: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苏连庚 苏连存 革命烈士
  • 简介: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沈阳卷)的"前言"中惊奇地发现"陈独秀与张作霖是义兄弟"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个"前言"说:"我们第一次发现,这家(北京)崇古斋的店东陈昔凡(陈衍庶),这位新民知府,既是他收编的响马张作霖的义父,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人物陈独秀的继父."

  • 标签: 张作霖 陈独秀 新民 领袖人物 发现 前言
  • 简介:浅议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赵国俊在《档案学通讯》2009年第3期撰文,首先回顾了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思想形成比较完备体系的过程,并从中体验到这一体系所具有的独创性和中国化的特点。

  • 标签: 《档案学通讯》 核心期刊 开发利用战略 文摘 兄弟 信息资源
  • 简介:关于人事档案所有权的思考魏勤政在《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一期撰文指出:要想很好地解决当前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必须对人事档案所有权进行合理定位。作者认为:人事档案所有权从狭义上说属于个人与其所在单位共同拥有。从个人拥有本人人事档案所有权分析,人事档案属于个人所有符合《民法通则》有关条款的规定;个人是人事档案所载内容(信息)的针对者。

  • 标签: 档案所有权 核心期刊 人事档案管理 《档案学通讯》 个人所有 文摘
  • 简介:开放档案再认识姜之茂在2005年第二期撰文指出:在党和政府的着力推动下,我国的政务公开工作已驶上快车道.为跟上政务公开日益提速的新形势,档案工作应理直气壮地提出政府档案以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至少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的档案应以开放为原则.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机关文件、档案对外开放的窗口.

  • 标签: 归档管理 中国 电子档案 档案保存 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资源
  • 简介:信息资源管理:当代档案管理之主流范式丁华东、李珍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信息资源管理是当代档案管理的主流范式。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的特点是:(1)在价值取向上强调档案的信息价值;(2)在管理模式上强调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图、情、档一体化);(3)在管理目标的实现上,强调信息的开发利用(开放性);(4)在理论基础上强调信息管理的理念(信息论、信息管理论);(5)在管理手段上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6)在管理效益上强调绩效管理.

  • 标签: 档案管理 核心期刊 信息资源管理 《档案学通讯》 档案信息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
  • 简介:我随省档案馆学习考察组先后到南京市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考察学习。收益较大,拓宽了工作思路,长了许多见识,特别对兄弟省市档案馆开展编研工作的启示颇深:一、南京市档案馆内设编研部,定编4人,主要工作内容:1、档案史料的编写;2、信息资料的编写,共四种:决策参考:属于不定期信息,来源于报刊,供市级领导参阅;报刊选编:属定期信息,一月二期,供局、部级领导参阅;南京大事记:属定期信息,一月一期,以资

  • 标签: 省档案馆 编研工作 南京市 档案史料 工作思路 工作内容
  • 简介: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与30年代初期,潮籍华侨曾圣提、曾华丁、曾玉羊兄弟三人,是当时南洋文学的拓荒者,他们为新马华文文坛及新闻报业作出了卓著贡献,享受盛誉,当时被称为“南洋文坛三杰”。

  • 标签: 曾圣提 曾华丁 曾玉羊 马华文学 作品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