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闽北地方高校图书馆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在收集、保存有关朱子的文献、保护朱子文化遗产、传承朱子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加强朱子文化特色馆藏建设,构筑多层次、有水平的文化交流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朱子馆藏 两岸文化 交流研究
  • 简介:经海峡档案界民间团体协商,5月24和25日在京召开了“海峡档案管理暨缩影技术交流会”。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王明哲等18位大陆档案界专家学者,以梁许春菊女士为名誉团长、杜陵先生为团长的13位台湾档案界专家学者参加了交流会。双方共提交了19篇论文,

  • 标签: 海峡两岸 档案管理 中国档案 学会副理事长 春菊 中国照片档案馆
  • 简介:目前,各地城建档案馆已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对促进城乡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整体推进,城建档案管理日益面临很多新挑战。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城建档案馆灾难备份与恢复体系应采取由城建档案馆生产中心A、同城灾备中心B、异地灾备中心C构成的“中心”构想,阐述了从最基础的数据备份,到建设灾备系统,及最后建设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并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以快速的应变和适应能力,保证整个业务的可持续性,实现以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利用能力保障为核心,推进完成多层次、多点灾备网络体系的建设。

  • 标签: 三中心 两地三中 体系构想
  • 简介:历史上的西青区与沧州市行政关系最紧密的时期莫过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跃进”时期。新中国即将成立之时.冀中区第十专区改称天津专区.杨柳青镇为专区机关驻地。冀中区第八专区改称沧县专区,专区党政机关驻沧县镇(今河北省沧州市)。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式提出“大跃进”口号。

  • 标签: “大跃进”时期 行政建制 新中国成立 《人民日报》 党政机关 行政关系
  • 简介:1997年是中国旅游年.旅游业是云南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云南以独特的地理气候、壮丽的山川地貌,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将对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了配合97中国旅游年的活动,更好发挥云南的旅游资源优势,我们特从馆藏档案中选择了1934年云南的几个县对当地名胜古迹、古物保护、管理的规划、章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保护名胜古迹工作的简单概况.这些章程中,对当地名胜古迹的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些重要名胜的日常管理责任还落实到人,对名胜古迹修复、费用支出、损毁的处理都有具体措施,可作为我们今天继续管好这些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民国时期 文物古迹 名胜古迹 云南省 名胜地 明万历年
  • 简介:象山县档案馆近期从外地征集到一部专门研究浙江盐田发展情况的档案史料——《浙灶之研究》,笔者认为此史料对研究和编写浙江盐政志和各地盐业史志有一定的参考利用价值。《浙灶之研究》目前在浙江省内尚属首次发现。作者谢俊,用蝇头小楷一手抄就,成稿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 标签: 两浙 盐政志 蝇头小楷 档案史料 参考利用价值 史志
  • 简介:警察机关是实施社会控制的基本力量之一,其主要职能就是控制社会违法犯罪行为。本文从警察角色理论入手,以1928年《违警罚法》实施至1943年修订《违警罚法》颁布止为研究时段,依照原始档案所载,进而分析民国成都警察在履行社会职能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努力还原一个本真的历史时代。

  • 标签: 民国档案 警察机关 成都市 违法原因 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控制
  • 简介:婚书是指男女双方允定婚约的文书,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就有管理婚姻事务的"媒氏"负责颁发婚书的记载。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婚书档案,是敦煌文献中的唐代婚书。《唐律·户婚》中明文规定,男女缔结婚姻家需互报婚书。《唐律》被誉为封建社会的法律典范,而这项律条也在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被一直沿用下来,婚书成为了古代结婚必须履行的手续。

  • 标签: 民国时期 官方 《唐律》 《周礼》 敦煌文献 封建社会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被引进到民国档案工作中,以期实现快速、准确的机检,对民国档案进行著录标引就成了民国档案工作者的共识和一致行动。早在八十年代,全国各级档案馆便先后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和我们的目标———真正建立健全我国统一的民国档案检索系统仍有相当的距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以调整、改进原有的工作方法。关于民国档案著录项目的认识就是其中问题之一,笔者拟就民国档案著录项目相互间关系及其对民国档案著录标引的影响作如下探讨。所谓著录项目是揭示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记录事项,它构成检索条目的内容,是为满足计算机检索系统一次输入,多种输出的要求,

  • 标签: 民国档案 著录项目 著录单元 著录标引 著录细则 主题标引
  • 简介:戏曲类在民国时期的开封,戏曲表演有种:梆子戏、京剧和坠子戏。梆子戏在开封最受欢迎。当时在开封有个梆子戏曲院,即国民戏院、永乐戏院和永安戏院。国民戏院共有演员25名,他们开始学戏的时间都比较早,一般在12岁至15岁之间。包银即收入最高的是耿洪奎,每季达2000元;包银最低的是牛凤春和樊清泉,每季只有20元。永乐戏院共有演员21人,学戏开始最早的是张鸿盘,

  • 标签: 民国时期 开封 民间娱乐 戏曲表演 戏院 梆子
  • 简介: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随之南移,无工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北平(今北京),文教遂成为最重要的命脉产业。30年代前期的北平市面,主要靠一些大中学校维持繁荣。1931年,北平有26所高校,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中等学校,1938年有88所;初等学校,1935年有246所。北平有个国立研究院——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一部,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古建筑、文物、文献、资料、书籍的丰富,成为学术研究最便利之处,其他的专门文化机关也很多。

  • 标签: 北平市 中央研究院 生活 高薪 老师 民国
  • 简介:<正>早在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就开始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英语教学在中国兴起。至民国,随着政府及民间与域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交往的频繁和深入,英语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和普及。中山位于南海之滨、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一向开风气之先,邻近港澳的便利、侨眷众多的现实,使英语教育更先人一步。

  • 标签: 南海之滨 美国留学 光绪年间 中西文化交汇 外语课程 西方国家
  • 简介:太原起义的当天,时年二十八岁的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这个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政坛中绝无仅有的不倒翁从此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山西的民国历史,很大程度上成为他个人的历史。

  • 标签: 太原 历史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