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金杖年代:商周时期发掘时间:1986年7月至9月发掘地点:三星堆遗址1号祭祀坑身世揭秘:这件器物名叫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

  • 标签: 档案 商周时期 三星堆 发掘 炭化 遗址
  • 简介:兽祭坑年代:商代中晚期发掘地点:殷墟王陵遗址遗址揭秘:商代的统治者非常重视祭祀活动,尤其是对祖先的祭祀。有时单独祭祀一位祖先,有时几位祖先一起祭拜。后来,这些祭祀祖先的活动逐渐汇集成一套规范的制度。每到特定的祭日,商王就会祭奠相应的祖先。这样,一个轮回下来,需要三百六十天或者更长的时间(三百七十天),历史学家们把它叫作“周祭制度”。

  • 标签: 祭祀活动 档案 历史学家 祖先 商代 遗址
  • 简介:官府藏书体系起始于周商。成型于汉代,发展于隋唐及宋朝,鼎盛于明清。本文就汉王清代重要官府藏书机构择要作一概述,以期理清古代官府藏书机构产生、发展、消亡的基本脉络。

  • 标签: 中国 古代 官府藏书 藏书机构
  • 简介:身世揭秘:在中国古代,玉器往往会被当作礼器,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玉琮就是一种很重要的礼器.它长得很像一个中空的管道,内壁是圆形的,外壁是方形的.因为造型最大、制作最精良、纹饰也最美,所以有人给这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起了一个特别霸气的绰号——玉琮王。

  • 标签: 档案 良渚文化 玉器 祭祀
  • 简介:本文概要介绍了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探讨了系统研究、大胆吸收和借鉴港澳地区有关行政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和实践经验。在我国内地全面推行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行政信息 信息公开 信息安全 香港 澳门 信息权
  • 简介:身世揭秘:1957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农民殷思义在地里干活儿时,发现了一件通体呈灰黑色的陶器,把它带回家后一直当作鸡食盆来用.第二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考古工作队来到华县进行考察和调研,恰好来到殷思义的家,专家一看到这件陶器,就发现了它身上难得的文物价值。

  • 标签: 档案 考古工作 北京大学 文物价值 陕西省 华县
  • 简介:文章选取当前文献存储规模大、使用频繁的10个机构库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机构库的文献资源建设、系统软件平台搭建、运行管理与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讨论,以期为机构库未来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机构库 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
  • 简介:建立企业档案人员绩效考评系统,促进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就如何实施符合企业档案管理需要的新型档案人员绩效考评作了探讨.全面提出了考评内容确定的原则及指标设计体系,给企业档案人员绩效管理提供新的启示。参考文献1。

  • 标签: 企业档案人员 绩效考评
  • 简介:为了帮助企业度过金融危机冲击的难关,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海量的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源和陕西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文献资源,为企业免费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专题服务、检索培训服务,为军工企业建立专题数据库,通过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 标签: 金融危机 信息服务 企业
  • 简介:机构知识库作为信息开放获取新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但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情况仍很缓慢。文章通过对ROAR网站中统计数据信息的调查分析,介绍了国外机构知识库目前的建设情况,重点对我国机构知识库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机构知识库 IR 开放获取
  • 简介:机构知识库作为开放获取的一种实现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国家发展迅速,而在亚洲只有日本发展最为迅速。文章首先对日本机构知识库发展的总体情况、政策层面的支持及其在线机构知识库进行介绍,然后对日本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主体、资源类型及语言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日本 机构知识库 JAIRO
  • 简介:遗址揭秘:周口店用火遗迹位于周口店遗址的第一地点,即北京猿人居住的猿人洞。从1927年起,第一地点曾经被多次挖掘,最终考古工作者确认:洞穴内至少有5个灰烬层,各灰烬层厚度不尽相同,最厚的地方有6米。经过化学分析,灰烬被确认是燃烧的结果,而不是矿物的污染,或者其他原因。洞内还有3处灰堆以及大量的烧骨、烧石、烧焦的朴树籽。此外,还发现了一块紫荆树的炭块。种种迹象表明,北京人不仅懂得怎样用火,而且会保存火种。

  • 标签: 周口店遗址 遗迹 档案 国宝 1927年 考古工作者
  • 简介:本文提出要从明确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做好电子文件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要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要区别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类型,采取科学的保管技术和手段等三个方面入手,从而加强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

  • 标签: 归档方式 归档管理 归档范围 电子文件 电子档案 科学管理
  • 简介:档案主题标引是对档案内客进行分析和选择并对文件、档案赋予规范化检索标识的过程,标引质量的好坏,立投影响档案检索效率的发挥。本文扼要的论述了档案文献的主题标引,旨在促进目前高校档案标引工作的开展。

  • 标签: 高等学校 档案文献 主题标引 计算机技术 主题分析 标引质量
  • 简介:遗址揭秘:1300多年前,武则天在明堂登基称帝。根据史料记载,明堂建筑有三层,中间是86米高的巨型通天柱,贯通明堂。中心柱坑遗址,其实就是通天柱的底座部分。这处遗址的坑口直径9.8米,坑底直径6.16米,底部有四块大青石,每块青石长2.4米,宽2.3米,厚约1.5米。青石的周围有砖砌的矮墙,呈现出八边形。四块青石的中心处有一个正方形的槽,边长0.78米,深0.4米,其中的三方石头上凿有直径为0.3米的圆形榫眼。

  • 标签: 遗址 明堂 档案 国宝 史料记载 武则天
  • 简介:[目的/意义]打破传统机构知识库的局限性,增强科研用户对机构知识库的知识管理体验,以提高其利用率和访问量。[方法/过程]本文以多视角下高校科研用户的实际知识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并作为今后机构知识库可持续发展的主导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知识转化与创造的SECI模型,构建基于知识管理需求的高校机构知识库知识转化过程螺旋模型,以探讨我国高校机构知识库平台新型服务模式。[结果/结论]新型高校机构知识库平台服务模式集存储管理、交流协作、考核评估、数据监控分析于一体,满足各类科研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知识管理需求。

  • 标签: 高校机构知识库 知识管理 数据管理 用户需求 科研用户 服务模式
  • 简介:1909年到1929年是国家图书馆的初创期。在这段时期,国家图书馆在政局动荡、经费窘困的环境下艰难发展,为1930年代开始的第一个黄金期做了最基本的准备。这一时期,国家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随着业务发展不断变化,前后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本文简要地对这四个阶段的组织机构加以介绍分析,并力图揭示其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图书馆史 组织机构 中国国家图书馆
  • 简介:我国两岸三地机构库的建设现状存在很大差异,香港、台湾等地区机构库的建设相较大陆而言,在机构库的本地化、推广模式及有效性方面均优于大陆,大陆的IR构建在规模、质量、版权政策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宜借鉴香港、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

  • 标签: 机构库 资源建设 知识产权
  • 简介:介绍了基于科研人员学术论文所构成的知识关系网络,以及在这种知识网络基础上所形成的科学社区ResearcherID,揭示了科学研究之间的合作关系、引文继承关系。随后介绍了我国机构仓储服务的现状、特点。并将其与ResearcherID做比较,以ResearcherID为参考,构建基于科研人员知识网络的机构仓储,提升机构仓储服务功能,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

  • 标签: Researcher ID 知识网络 合著网络 引文网络 机构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