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报道水平和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据统计,全年日均公开播发文字稿5100多条、图片2400多张、音视频1500多分钟;全社新闻信息机构用户达28000多家。

  • 标签: 新华通讯社 舆论导向 政治方向 解放思想 整体实力 报道水平
  • 简介:作为"年长者的精神家园",今年创刊30周年的《老年日报》深受老年人喜爱,这和其在新闻写作领域的深耕细作是密不可分的。该报的通讯创作不断探索创新,尤其让人赞叹,不仅选择题材新、奇、特,注重哲理性、思教性,而且在写作手法上独具视角,精雕细琢,注重细节描写和意境营造,为老年读者烹制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 标签: 人物通讯 创作特色 探索创新
  • 简介:数字原生代”是在信息传播技术的全面包围中成长起来的,社交网络深刻地嵌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社交网络上,他们披露个人身份和个人品味,学习新技能,与朋友发展形态各异的友谊,与他人进行各种活动,不断拓展个人空间,形成复杂的社会身份。西方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探寻“数字原生代”的社交网络活动,以及社会意义和影响。本文选取国外的主要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了西方学者在这一议题上的主要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发现和观点,为国内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数字原生代 社交网络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 群体参与
  • 简介:光明日报社在全国有30家印点,通过卫星进行传版。如何能将报社签样的版面安全、快速地在全国输出印刷,并且使全国各地印刷的成品一致,是本文主要讨论并解决的问题。光明日报经过实践,以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为线,通过建设版面流程管理系统、内容校对系统并拓宽卫星带宽,使光明日报实现了安全、高效的出版效果。

  • 标签: 出版流程 数字化 地方报纸 安全 高效
  • 简介:《中国经营报》2014年12月8日发表文章《并购暗潮汹涌传播集团“数字为王”》指出,2012年7月,全球第五大传媒集团日本电通集团以5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当时全球第八大传播集团——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安吉斯媒体,这笔广告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将把日本电通集团的业务也真正从亚太市场扩展到全球市场,并在数字营销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 标签: 传媒集团 传播 并购 数字化 国际化 《中国经营报》
  • 简介:全媒体时代新的媒介格局和传播方式为公民理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民社会的构建,而媒介素养教育对弥合全媒体时代数字鸿沟,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数字鸿沟的不同类型,探讨其与公民社会构建的关系,理清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作用,以期跨越全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搭建公共领域、培养公民意识、彰显公民身份,促使公民社会走向成熟。

  • 标签: 数字鸿沟 媒介素养教育 公民社会
  • 简介:传媒数字化是传媒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传媒数字化是传媒产业的发展产物,更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标志。传媒实现数字化给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影响,这些影响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传媒数字化时代,如果及时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现路径。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传媒市场 传统文化传承 数字传媒 数字传播 传播渠道
  • 简介:“秉承人民日报评论的绵长血脉和丰厚土壤,这是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的小小一枝。”2014年1月6日,由人民日报评论部主办的微信公共账号“人民日报评论”(rmrbpl)面世,当天的发刊词《让我们一起出发》,用网友乐见的清新表达,显示了自己的“血统”和追求。

  • 标签: 人民日报 数字化生存 评论 新媒体 敏感 党报
  • 简介:重大典型宣传,往往习惯了“兵团作战”、全媒体介入,虽然眼球效应有了,却少了心灵感应,受众印象不深,传播效果不佳。2013年5月以来,《江西日报》持续一年多时间深入报道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得到广泛好评,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江西重大典型宣传的成功范例,并入选中宣部组织编写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书。而2013年7月12日推出的《老伴——听龚全珍讲甘祖昌的故事》,是追求独特性的结晶,是用报告文学形式讲述甘祖昌夫妇故事的唯一作品,是最早揭示甘祖昌精神是龚全珍精神重要源头的力作。《老伴》一文以其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视角、独辟的路径,被评为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通讯作品 甘祖昌 一等奖 故事 典型报道
  • 简介:从2014年起,我国以电脑、手机为主的数字阅读方式已超过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这对报社和书店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推进。撇开书店不谈,在这种形势下,报社应当怎么适应受众新阅读方式,

  • 标签: 责任意识 数字阅读 事件 南京 媒体 阅读方式
  • 简介:在大数据背景下,强调电视新闻修辞具有必要性。通过修辞语境、修辞行为、修辞效果对央视两会期间的数据新闻板块进行修辞学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新闻生产理念的重大变化和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重大影响,进而提升数据新闻的修辞表达能力,改变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

  • 标签: 电视新闻 修辞 大数据 两会
  • 简介:中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曾经喧嚣于政策、市场与技术讨论中的转换"模式"之争逐渐归于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地方性的转换实践,以及对转换中涌现的各类技术与市场问题的应对。与上述专业话语和实践不同,本文从对"青岛模式"的批判式历史解构出发,着重分析国家和资本在形塑这一模式中发挥的重要结构性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将由"青岛模式"及其全国推广所展开的围绕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多样化"社会过程"称作"青岛实践"。这一未竟的社会过程不仅继续受到技术民族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国家力量,以及寻求投资报偿和增长的各类资本力量的制约,但也逐渐受到多种"社会保护运动"及其对国家规制的诉求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数字电视道路不仅具有特殊性,更具有传播民主的普遍性。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多重角色值得特别关注。十年之后再议"青岛模式",既是对历史研究空白的补足,也是对当下未竟的数字革命的重新检视。

  • 标签: 有线电视数字化 青岛模式 青岛实践 国家 中国道路
  • 简介:本文从铅印到胶印的转变、激光照排技术、报纸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和印刷设备的规模扩张四个阶段的叙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报印刷技术革命的历程。同时探讨了为何党报在印刷技术革命中处于引领地位以及市场和政府的力量是如何影响了报业技术革命的等问题。

  • 标签: 党报 印刷 激光照排 技术革命
  • 简介:10月28日至29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六届二次理事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2015年度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安徽省委宣传部领导,来自全国各地报业、通讯社、广电、网络媒体的高层领导、技术主管,以及高科技企业代表28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 标签: 技术工作者 技术创新 方正电子 王选 宣传部领导 技术主管
  • 简介:新媒体冲击下,报业广告经营日益艰难,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不少报社采取了缩减版面、控制有效发行量、更多使用套红版、黑白版代替彩色版面等各种措施。报业印厂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纷纷想办法开源节流。

  • 标签: 印刷市场 报业 推广 应用 技术 彩色版面
  • 简介:媒介融合是近年来传媒业的热词,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已经很多,但是从“互联网+”这一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角度展开并深入剖析的论文并不多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不但在理念和技术层面,而且深入到商业价值与模式、媒介机构与形态的层面,深刻分析了“互联网+”给媒介产业带来的转型机会和挑战,并描述了未来媒介产业可能存在的一些新兴业态模式。

  • 标签: 互联网+ 媒介产业 技术经济范式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