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婚礼主持人主要是借助语言来从事婚庆礼仪服务的,进行的是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娴熟、科学、有效地通过语言艺术来实现组织议程、串联引导、表现情感,传达祝福、掌控现场、渲染气氛的功能。婚礼主持人要准确把握对象感,强化互动,明确针对性,找准心理依据,自然灵动地与受众交流,从而彰显其语言感染力、吸引力和表现力。

  • 标签: 对象感 婚礼主持 互动性 针对性
  • 简介:如今,各媒体在相互竞争,广播能否在这个空间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留住听众的注意力,关键是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能否适应听众的需求。单单在广播这一领域,原有的广播听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各广播专业频率纷纷设立,为各层次和爱好各异的听众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选择喜欢的电台,选择喜欢的节目,选择喜欢的主持人,从而使广播与广播之间,节目与节目之间也存在争夺听众的情况,这种状态下,在边疆民族地区,做有特色的节目,做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的节目,可以成为广播选取的理想的对象性节目。

  • 标签: 民族地区 广播专题节目 对象性服务
  • 简介:2014年,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媒体创新与融合新政的出台,以及业界的融合创新实践,使该年度成为新世纪以来,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传媒行业创新发展以及影响未来传媒行业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年份。

  • 标签: 中国传媒 媒体创新 行业创新 创新实践 改革开放
  • 简介:1949年5月19日,宋美龄和宋子良从美国写信给庆龄,这也是她与庆龄之间的最后一封通信。1950年1月13日,美龄抵达台北。至此三姐妹天各一方,再未相聚。最早离开中国大陆的是大姐蔼龄。1944年7月9日,她和美龄同机前往巴西治疗荨麻疹。庆龄到机场送行。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送行是她和大姐的永别。9月蔼龄从巴西抵美,1946年便正式定居美国。

  • 标签: 宋子良 宋美龄 宋家 家国 三姐妹 宋子文
  • 简介: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与方式,重塑信息内容框架,重新分配话语权,进而改变传媒产业规模与结构,以及诸多关联产业的生存逻辑和运行规律,甚至对政治与社会结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仿若南美洲一只蝴蝶的振翅,终引起全球传媒生态的风起云涌。2014年,既是中国传媒产业走向融合之路的关键时点,也是传媒霸主地位交接的重要节点。互联网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媒体全面迎接数字化。

  • 标签: 中国传媒 产业发展 信息传播渠道 中国经济发展 社会结构 互联网时代
  • 简介:一、京津冀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9月4日在北京召开,听取发展改革委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讨论京津冀区域功能定位,审议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工作方案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改革政策措施。

  • 标签: 经济新闻 京津冀一体化 中共中央总书记 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圈 发展改革委
  • 简介:1.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 标签: 法治新闻 十大 中国 依法治国
  • 简介:2014年是中国传媒市场格局与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革的一年,微信继微博而兴,手机移动互联网市场高速成长,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网络新贵,而传统广告与发行市场状态进一步恶化,导致报业经济效益持续走低,发展正面临空前困境。在中央相关部门的政策指导与推动下,报业开始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型、创新、发展,相继出台媒体融合战略,以期通过融合促进发展。

  • 标签: 中国报业 转型 困境 正视 互联网市场 生态环境
  • 简介:一、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圆满成功国防科技工业局宣布,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于10月24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科研人员将对飞行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为优化完善嫦娥五号任务设计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器服务舱将继续在太空飞行,并开展一系列拓展试验。

  • 标签: 科技进展新闻 中国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飞行试验 十大 国防科技工业
  • 简介:2014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810.1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650.13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降低6.49%,其中:书籍用纸量占总量的15.50%,课本用纸占总量的9.90%,图片用纸占总量0.01%,附录用纸占总量0.05%,期刊用纸占总量6.54%,报纸用纸占总量68.01%。

  • 标签: 出版统计 中国报刊 节选 概览 用纸量 报纸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14年中新闻界流行的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新媒体、社交媒体、大数据时代、微新闻、国际话语权、危机传播、微博大V、时度效10个热词的解读,勾勒出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 标签: 2014年 中国新闻界 热词解读
  • 简介:国际传播的特例——海外华文报纸,是全球发行最广、种类最多的移民传媒,在五大洲超过55个国家发行。但是,以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挤压了报纸的生存空间。许多海外华报资金少、规模小、发行量不大,会被新媒体淘汰吗?本文对五大洲31个国家的59家华文报纸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8家报纸进行深度访谈,结论是新媒体无法淘汰海外华报。原因包括:1,当地华人的语言障碍和阅读情感;2,主办者的执着;3,报纸作为媒介质的优势,4,市场经济的空间。而目前海外华报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形态已经明朗。这一调查在实践上为海外华媒深刻认识自己和媒体环境提供参考,在理论上填补了国际传播的研究空白—移民报纸在新媒体社会环境中的生存与演变。

  • 标签: 新媒体 海外华文报纸 海外华人 国际传播 媒体整合
  • 简介:本文通过爬梳中外史料,考证中国第一本新闻通史——《中国新闻发达史》的署名者蒋珍的详细资料。首先指出,蒋珍是江苏溧阳人,生于1896年,活跃于20世纪20-40年代的沪宁地区,身份依次为学生运动领袖、国民党党员、教育工作者、政府职员、银行经理,终其一生仅是一个小人物。其次发现,蒋珍并非《中国新闻发达史》的作者,而应该是译者。1924年7月,《支那た于ける于为新闻凳达小史》首次刊登于《北京满铁月报》,作者是时任职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北京公所的伊藤武雄。1927年3月,增稿后的《支那た于ける新闻凳达小史》,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东亚经济调查局再次出版单行本,随后被蒋珍译为《中国新闻发达史》,成为第一本中国新闻史译著,也是第一本中国新闻通史。最后,由蒋珍翻译的《中国新闻发达史》不仅是中国学者的参考书,且是日韩学者借鉴与翻译的对象,从而将蒋珍定位为沟通东亚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一人。

  • 标签: 蒋国珍 《中国新闻发达史》 考证 伊藤武雄 《支那た于ける新闻发达小史》 井东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