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李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大学特聘教授。1980年其油画《阳光下》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并获省美展一等奖。1981年其油画《三代庄稼人》参加庆祝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油画《日子》、《草地、儿子和她》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2年其油画《晨露》入选1992中国广州首届艺术双年展。

  • 标签: 油画 中国美术馆 《阳光下》 艺术双年展 协会会员 特聘教授
  • 简介:拥有大师的时代渐行渐远。11月23日,一位老人辞世,享年99岁。他是张培,被誉为"发展经济学之父"。扼腕之际,我们不禁要问,未来谁能成为中国经济学的大师?

  • 标签: 张培刚 中国经济学 经济学之父 渐行渐远
  • 简介:,齐鲁新闻界"老典型",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社区新闻报道。2003年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200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主持《张刚在您身边》、《张帮您办》、《张大篷车》等栏目,深受社区居民爱戴。借用大众日报副总编辑郝克远的话说,就是诚而不憨、聪而不奸、勤而不偏、求而不贪,注重知行合一,从来不计较,力戒功利浮躁。认识张是在"张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上,领导的表扬、专家的肯定,都抵不过参会市民拥着他索取签名那一幕来得印象深刻。在济南,他是百姓心中的"明星";在社区,他是走街串户的家人。在写稿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或者我们媒体人的责任在哪里?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是俯下身来关注民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是掘地三尺挖新闻、酣畅淋漓担道义,还是更乐意以"建设者"的姿态促成一桩桩小事儿"落地"?这似乎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命题。与张谈过后,我反倒倾向于后者。他是一名媒体人,更是一种"桥梁"。我觉得在"一挥而就"之后,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 标签: 优秀新闻工作者 访谈录 社区居民 2007年 新闻报道 人大代表
  • 简介:真相不足,需要通过报告文学来弥补张志安(以下简称“张”):记者和作家两个身份,您会把哪一个放在前面?为什么?卢跃“。(以下简称“卢”):记者。就传播信息以及表达自己的价值、理念而言,当然是记者在前,虽然记者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当作家和我的经历有关。

  • 标签: 《中国青年报》 卢跃刚 副主编 悲悯 标准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