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舆论的思想认为,舆论是'一般关系的实际的体现和鲜明的表现'、报刊是'社会舆论的纸币'、报刊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舆论是'批判的法庭'、舆论是'晴雨表'。这些观点中包含着'舆论载体''舆论宣传''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认知。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对马克思主义舆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有立足中国语境的自我演进与发展创新。考察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发展的进路,尤其是观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难发现,'舆论宣传''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是贯穿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发展始终的一条主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发展的新论述与新理念主要体现为:'两个舆论场'的划分和判断缺乏依据;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和'放大器';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舆论思想 舆论宣传 舆论监督 舆论引导
  • 简介:过去对广告生产造成的社会及个人影响研究,多以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视角,成果颇丰。但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将广告生产看作社会过程的一部分,参与建构个人社会进程的研究并不多。不同于过去将广告与消费者、广告与社会放在对立分割位置的研究视角,本研究试图把个体(消费者)看作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中的能动部分。从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和埃利亚斯(NorbertElias)社会关系与过程出发,超越个体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思想,对广告生产与个人'名誉点'相互建构的进程进行批判分析。布尔迪厄'名誉'及'名誉点'理论,是被国内学界忽视的一对概念。在对卡比尔人社群做人类学考查时,布氏论证了这对范畴。卡比尔人通过名誉点争斗行为主动维护作为集体价值的名誉,并完成名誉再生产,这一过程始终是以个体积极在场和实践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通过调用个体名誉点争斗行为,参与市场社会价值主导的名誉建构与再生产的同时,也抗争性建构社会与市场价值的博弈空间。由此,广告生产融入并推动着社会的进程。亦可作为布氏'名誉点'理论的延伸和发展。

  • 标签: 名誉点 广告生产 意义再生产与博弈 皮埃尔·布尔迪厄 诺贝特·埃利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