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实践中加强对当前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的系统性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在发展中出现了企业重视不够、存储空间不足、安全机制缺乏、数据分析手段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等现象,这将严重阻碍管理会计的发展。企业只有真正认识到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认真研究管理会计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云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培养能够掌握大数据知识的管理会计人才,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管理会计工作的整改和创新,为管理会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大数据 管理会计 会计信息系统 发展 策略
  • 简介:2015年12月16日,备受全球瞩目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在乌镇拉开帷幕,此次峰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涉及网络文化传播、互联网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合作、互联网技术标准、互联网治理等前沿热点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 标签: 安全策略 中共中央总书记 系统 通信 网络空间 互联网
  • 简介:旅游大数据的探索和应用,对传统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旅游企业应该在构建数据导向文化、调整组织结构、选择变革型领导风格的过程中,对技术、业务和管理骨干人员,在人才招聘、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方面进行创新管理,以全面提升企业绩效。旅游企业只有主动探索人才管理与大数据的融合,才能获取竞争优势。

  • 标签: 人才管理 旅游业 大数据
  • 简介:利用2003-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错配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效率低下的中西部地区倾向于通过更高的科研经费投入占比弥补效率低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而金融错配的存在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错配对科研投入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中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政府应该一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促进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中西部地区聚集,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制度,降低金融资源错配程度,使企业之间承担相对公平的资金成本,最终使中东西部地区均衡快速发展。

  • 标签: 金融错配 技术进步 区域差异
  • 简介:政府采购规模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各界关注,对省级政府采购规模进行研究分析,为讨论我国政府采购问题提供又一视角和途径。本文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01-2012年政府采购规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影响政府采购规模的因素。结果表明,各省政府采购规模主要受该省经济发达程度、人口规模、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经济发达程度及人口规模与政府采购规模呈正相关,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与政府采购规模呈负相关。与此同时,通过分析比较发现,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与最优采购规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基于此我国应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 标签: 政府采购规模 面板数据 经验分析 实证研究 省级 区域间
  • 简介:住房公积金政策作为住房保障的一部分,应该保证其公平性,利益不能过分地向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倾斜。本文运用2011年中国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单位性质对住房公积金缴存的影响。Probit和Tobit实证结果显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对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和缴存额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工资和学历对住房公积金的缴纳也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住房公积金 单位性质 学历水平 工资水平 公平性
  • 简介:本文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了其影响金融主体发展的基本路径.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于金融主体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法律诚信环境、政府行为与经济基础而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2005-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区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对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主体发展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的三大构成要素均与区域金融主体发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三大构成要素中政府行为要素对于区域金融主体发展的刺激效用最大。法律诚信环境次之,最后为经济基础。未来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政策制度,将有助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尤其是通过法律制度和非制度性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在规范金融市场、助力金融主体效率提升上具有直接的正向刺激效用;同时应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本区域与外部的交流,营造更为开放的经济发展环境。

  • 标签: 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主体发展 法律环境 政府行为 经济基础
  • 简介:文章采用改进后的微观收支差异法,测算了我国各地区1998-2013年隐性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在15.55%~24.66%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维克尔曲线”所描述的税收负担与隐性收入的关系进行了新的修正,提出了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的假说,并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税收负担与隐性收入之间存在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关系;同时,还发现政府管制、自我就业率与隐性收入正相关,而地区人均GDP、居民统计收入、城镇化率与隐性收入负相关;最后,提出了稳定税收负担、适度政府管制、控制隐性收入规模过度扩张的政策建议。

  • 标签: 隐性收入 税收负担 倒U型关系 微观收支差异法
  • 简介: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并不明显。原因之一在于高收入者的纳税不遵从行为突出,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倾向于逃税。文章以预期效用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Tob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收入、年龄、性别、行业、职业等经济人口特征变量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实证检验显示逃税与收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逃税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并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提出政策建议。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纳税遵从 税收政策
  • 简介: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城镇化战略推进的必要条件,金融发展通过提供融资等途径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规模的增长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具有积极作用,但长期却因为金融资源对实体投资的替代效应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影响,金融效率的提高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具有正面的作用,但短期却因为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增加而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 标签: 金融规模 金融效率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系统GMM估计
  • 简介:文章在理论分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劳动力价格扭曲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行为;进一步的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负向扭曲比正向扭曲的负面影响更大;民营企业中的扭曲比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扭曲对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其他行业扭曲对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北上广地区比其他地区的劳动价格扭曲能更强烈的抑制企业创新。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最后文章建议政府应放松户籍制度、进行国有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使劳动力能在全国范围内、体制内外自由流动,减轻劳动力价格扭曲以促进企业创新。

  • 标签: 劳动力价格扭曲 要素价格扭曲 企业创新 研发
  • 简介:在现存知识的基础上获取、吸收外部知识是公司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利用技术并购获取外部知识资源的路径备受公司青睐。本文采用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高技术公司的并购数据,分别检验技术并购和非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后,从并购双方技术知识基础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创新绩效,非技术著购对创新绩效没有影响。目标公司绝对知识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正,而相对知识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为负,并购公司的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技术并购 创新绩效 技术知识基础 吸收能力
  • 简介:服务业大多具有不可贸易的特征,服务需求对地理距离弹性较大,因此生产的“市场分割效应”明显。文章基于这个思路,依据新经济地理CRS-PC的理论框架,推理出具有较高需求的区域往往具有很强的就业拉动效应;制度的差异性以及禀赋的异质性对就业有重要影响。结合泰尔指数分析了服务业区域差异,用Moran指数分析了服务业就业空间的联系;依据2002—2014年的数据,运用门限回归的方法,分别分析了制度因素和禀赋因素对服务业就业的作用,并指出了市场化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对服务业就业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 标签: 制度差异 本地需求 异质性禀赋 MORAN指数 门限回归
  • 简介: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文章以1998—2013年全国3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促进作用主要源自技术变动方面,技术变动作用呈倒U型趋势,技术进步的前沿转换效应逐渐向追赶效应转化。(2)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结构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差异。(3)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影响作用均呈现出区域异质性特征。技术变动在中、西部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东部,而效率变动正向作用更多体现在东部。人力资本有利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而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

  • 标签: 技术进步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高度化 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
  • 简介:以中国上市公司的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人教育经历数据为研究基础,考察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签字注册会计师所学专业、毕业学校水平等个体教育背景对其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采用扩展的Jones模型获得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作为审计工作质量的代理变量,并运用上市公司违规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最小二乘法和逻辑斯特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学校、学历、学位等个体教育背景与审计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1)985高校教育背景对于审计质量有正面作用;(2)经管类专业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更高,而文科类专业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较差;(3)注册会计师具备学历教育经历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显著。由此可知,高等教育背景对于审计师具有正面影响。

  • 标签: 注册会计师 个体特征 教育背景 审计质量
  • 简介:基于1994年至2014年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在一个模型系统中考察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失业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尽管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失业率和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表现为非平稳过程,但它们都是一阶单整过程,且满足协整关系,相应的VAR模型也是稳定的。脉冲响应显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冲击仅在短期内对美中贸易逆差产生影响,甚至有益于美国失业率的降低。方差分解分析发现各变量仍是解释其变动的主要因素,其他变量的结构冲击贡献率较低,VAR模型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独立。美国政界和学界认为人民币汇率是美中贸易逆差进而美国失业率的罪魁祸首在经验上得不到支持,将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失业率归咎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言论,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而非经济目的。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美中贸易逆差 失业率 VA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