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的数据,引入管理者风险偏好因素的非效率投资实证模型,试图探求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存在显著影响。投资不足的企业中,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越高,企业投资不足水平越低;投资过度企业中,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越高,企业投资过度水平越高。在此基础上,根据股权性质对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风险偏好水平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确实存在差异。

  • 标签: 管理者风险偏好 投资水平 非效率投资
  • 简介:国有企业定性问题,本质是国有企业商业属性之争。这是中美等国在多边经贸规则立法和司法层面进行反复博弈的问题。美国主张将国有企业视为公共机构,因不符合对公共机构所作的条约解释,而未获得WTO上诉机构的支持,故其试图通过推动多边经贸规则的升级重构,将国有企业定性为补贴提供者的观点再次“多边化”。同时,美国主张从补贴受益人角度区分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建立补贴纪律双轨制。美国关于国有企业定性问题的观点和措施,尽管披有国际法外衣,但本质上是所有制歧视,中国应依托以WTO为核心、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加以反制。

  • 标签: 反补贴 国有企业 定性 WTO 公共机构
  • 简介:在现有的国际经济法范围内,国有企业的反竞争行为在不同立法框架下受到约束。在美国的主导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首次围绕国有企业本身设置横向议题并完成了谈判。新谈判的规则对中国国有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诸多现有做法受到约束和调整,但国企改革的整体方向与其是一致的。为此,中国应积极面对国企规则的新发展,以推动国企进一步改革为核心,辅之以在国际层面倡议国企运行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双边和区域层面试水国企规则谈判,加强国有企业国际规则的法学研究,探索国际层面规范国有企业应树立的恰当边界。

  • 标签: 国有企业 非歧视待遇 商业考虑 非商业性援助 透明度
  • 简介:国有企业是否具有私人投资者身份决定了国有企业可否诉请国际投资仲裁保护。ICSID对此采取宽松立场。投资保护协定传统上会通过投资者界定条款来解决对国有企业仲裁救济保护的问题,但新兴的双边和区域投资协定则通过"竞争中立"条款预先"塑造"国有企业的私人投资者身份。ICSID仲裁实践中采用的"商业活动检测法"也逐渐由低标准朝综合评判行为性质和目的等多元要素之高标准发展。ICSID相关的实践和发展趋向对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活动和内部的改革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 标签: ICSID国有企业 私人投资者身份 判断标准 仲裁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