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未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总体趋势是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非物质消费为主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变化越来越体现生活质量阶段特征,各种高档消费品,如住房、汽车有效需求上升,对服务消费需求和质量要求意识大大提高等。

  • 标签: 消费比重 居民消费结构 服务消费 高档消费品 居民收人 消费热点
  • 简介: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拉动方式,改善需求结构,建设消费在总需求中基础性地位,提高居民消费生活水平.我国经济结构中除了需求结构失衡外还有城乡区域结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市场结构等也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些结构失衡会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梳理这些结构性因素对居民消费影响,文章从六大结构角度总结了前人代表性研究成果.

  • 标签: 消费 经济结构 综述
  • 简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呈现迅猛发展趋势,并于2010年GDP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需要内需拉动,内需则反映在居民消费上。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三大要素之一,起着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利用1990-2013年24数据,选取了居民消费水平为被解释变量,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民储蓄存款为解释变量,分析了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最后根据计量分析结果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希望为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居民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 简介:本文将养老保险支出引入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函数中,分析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养老保险支出以及居民储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养老金支出对居民消费作用虽然显著,但影响系数仍然较小。强化财政投入对养老保险适度倾斜,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困境重要手段。

  • 标签: 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消费 生命周期理论
  • 简介:居民消费增长主要依赖于居民收入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在目前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由于过大城乡收入差距造成内需不足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十分不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以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居民 消费需求 金融危机
  • 简介: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一条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消费结构差距随之拉开。本文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ELES实证模型以期找到造成这种差距根本原因,进而从该原因入手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上差距提出建议。

  • 标签: 消费结构 ELES模型 对比分析
  • 简介:本文选取相关变量建立PannelData模型,利用部分房地产企业及其所在省(区、市)2000-2014年数据,实证检验居民消费水平对房地产企业成长风险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居民消费需求对房地产企业成长风险存在负向作用,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企业成长风险也有负向影响,提出应妥善处理房地产企业扩大有效供给与消化、盘活存量关系,满足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产品、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企业投资结构等建议。

  • 标签: 房地产企业 成长风险 居民消费需求
  • 简介:消费结构是人们在生活中所消费生活资料和消费服务种类及其比例关系总和。一定消费结构反映着消费需求变动状况和供给已达到满足需要水平和质量,它是人民生活消费状况重要标志。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相互制约,研究人们消费结构。进而建立合理消费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实现人口全面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合理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 标签: 居民消费结构 劳动力再生产 生活消费水平 城镇居民 产业结构 变动状况
  • 简介: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中心议题是要针对影响居民消费需求难点、重点、热点问题,采取切实可行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费、货币信贷、分配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环境优化、营销策略跟进、消费观念引导、心理预期提升等措施),才能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扩大。  一、解决消费难点为居民增收减费,使居民有钱消费。与历史上各个时期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最快时期,1986-1997年间最终消费年增8.2%,但比同期GDP增长9.8%低1.6百分点,而居民消费收入同期年增长仅为6.3%,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也由1985年57.7%降到1997年45.5%

  • 标签: 居民消费需求 消费品零售总额 农村市场 农民消费 离退休人员 “半边天”
  • 简介:摘要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必然会对社会居民消费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严峻形势,第二部分通过模型关系得出恩格尔系数、CPI指数以及居民收入都与人口老龄化有相关关系,第三部分呈上得出结论。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居民消费 恩格尔系数 CPI 居民收入
  • 简介:聚类分析是对样本或变量进行分类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将相似的事物分类。本文首先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农村消费支出结构水平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以得出各因素对农村消费状况影响程度,进而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增加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策。

  • 标签: 农村 消费 系统聚类
  • 简介:西方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在完全理性基础上从生命周期或持久收入角度出发跨期规划收入和消费,平衡一生消费波动。直接借鉴西方消费理论解释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表现出较强主观性和有限理性,存在短视性消费特征。因此,有必要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短视行为特征。为全面深入分析研究农村居民短视消费行为,文章建立相对综合农村居民短视消费模型,采用宏观经济数据,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进行相应计量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过程中的确存在短视消费行为特征,该理论模型现实拟合程度较高,可以解释农村居民消费过程中存在短视性、消费惯性和过度敏感性特征。

  • 标签: 农村居民消费 短视性特征 有限理性 消费惯性
  • 简介:消费理论为依据梳理了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增长机理,认为新型城镇化通过收入、环境、示范、价格、财富效应等驱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并根据我国2000年-2014年分省面板数据,分别就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看,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价格效应与居民消费存在负向关系,居民消费消费习惯影响较大;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区域差异。同时,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惯性"最强。由此建议将增强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广度和深度作为减少消费习惯对居民消费影响、扩大居民消费可行路径。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 居民消费 消费惯性 驱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