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以顺德区为例,选取10个指标分别构建居住用地改造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业用地改造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顺德区“三旧”改造20个样点地块进行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在所选的10个居住用地改造地块中,2个地块具有一级改造潜力,4个地块具有二级改造潜力,4个地块具有三级改造潜力。10个工业用地改造样点中,1个地块具有一级改造潜力,3个地块具有二级改造潜力,6个地块具有三级改造潜力。研究可为今后的“三旧”改造的实施提供一些理论支持,给政府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信息。

  • 标签: “三旧”改造 潜力评价 顺德区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滇池流域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逐年增加,增长势头迅猛。由于缺乏合理的规模控制和空间优化.不少区域的建设用地存在盲目无序的增长趋势,一方面造成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对流域范围内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埋下安全隐患。因此,为协调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在已有各种区划方法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状况作为区域生态平衡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GIS的滇池流域生态约束类型区划分方法.并讨论了评价单元的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问题。通过对滇池流域的生态约束性评价.本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极高生态约束区、高生态约束区、较高生态约束区、中等生态约束区和低生态约束区五级生态约束类型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类型分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导向和管制措施,为滇池流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滇池流域 生态保护 GIS 生态约束评价
  • 简介:开发区作为地方经济的增长极,是土地利用及产生经济效益强度的标志。政府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致使各地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发布《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开展三轮。本文旨在通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就项目成果拓展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使该工作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开发区 集约 利用评价成果应用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亦成为是缓解用地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新举措.但是如何去了解和判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实施的好坏情况,对项目拆旧区的宜耕适宜性评价和建新区的宜建适宜性评价也就值得研究。本文通过确定评价模型和评价单元,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特尔斐法(DeIphi)确定指标权重等对彭泽县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的宜耕适宜性和建新区的宜建适宜性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项目折旧区地块地形坡度条件相对较好,土壤条件中等,适宜耕种作物;(2)建新区中宜建地块数量比重大,宜建等级适宜性以适宜和较适宜为主,且各乡(镇)的宜建数量分布不均。最后针对折旧区和建新区分别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增减挂钩 拆旧区 建新区
  • 简介:从1982年至今,我国的土地监察制度在耕地保护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制度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仍存在问题。我国在以后的土地监察制度创新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以发挥政策工具的综合效应;在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力度的基础上,应着力改革土地管理体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标签: 土地监察 制度变迁 耕地保护 绩效
  • 简介:以济宁市为例,选取21个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2009年和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Ⅲ级,2011年的安全等级为Ⅳ级;研究结论:采用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土地生态安全的评价,对于探索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土地生态安全 BP神经网络 济宁市
  • 简介: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科处环境违法行为人行政责任的活动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 标签: 行政处罚 合法 违法
  • 简介:本文以包钢稀土、西山煤电等四家资源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用传统的可持续增长理论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论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虽然资源型企业近10年来的实际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表现为超速增长状态,但是使用财务杠杆水平、Z记分模型与经济增加值检验分析,样本企业并没有出现财务资源约束、产生财务危机以及毁损企业价值等状况。说明传统的可持续增长理论不能解释目前资源型企业是否可持续增长。本文对其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同时结合资源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提出可持续增长政策建议。

  • 标签: 可持续增长 经济增加值 财务杠杆 财务危机
  • 简介: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片面强调增加耕地面积,对生态环境影响重视不够,忽视了对于生态多样性、土地景观功能的保护。致使土地整理后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危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前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预评价,不仅可以为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指明方向,也是土地整理生态规划和景观保护的基础。

  • 标签: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整理规划 综合指数法 綦江县 项目规划设计 土地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