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从时间维度分析贸易的本土偏好的产生原因,并构建消费者偏好的效用模型,探究本土偏好贸易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当贸易成本以时间成本的形式存在时,在消费外国产品的时间成本较大或消费本国产品的时间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本国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消费本国产品,从而产生本土偏好贸易;贸易的本土偏好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国内外时间成本的差异,还取决于影响个人资源禀赋分配的生产率创新。这一结论为我国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推进贸易强国目标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本土偏好 时间成本 劳动生产率 贸易条件
  • 简介:本文基于2011-2015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农村贫困程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相关性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大多属于临近区域与本区域属性值均未发生改变的跃迁类型,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并表现出从西部地区向中部和东部逐级递减的分布格局: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但其涓滴效应并非总是成立,经济增长与贫困程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目前几乎所有地区的GDP减贫效果均存在下降趋势,未来的减贫工作势必强调其他政策手段的重要性: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应充分发挥有利的“被扩散”的区位优势,制定具有区域联动特点的空间扶贫开发策略。

  • 标签: 农村贫困发生率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驱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