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从公众参与的视角出发,将公共项目实施中利益相关者对项目客观信息的认知、利益相关者的主观评价信息和个人偏好纳入多属性群决策框架中,构建基于前景理论的区间数多属性公共项目群决策模型,提出公共项目决策纳入公众参与机制是为了达到获得公众支持的高质量决策的目标。

  • 标签: 公众参与 前景理论 公共项目评价 项目决策
  • 简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之一。目前,我国虽尚未加入TPP,但TPP的"零关税"谈判必然会对我国关税政策产生影响。压力与动力如影随形,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应以开放包容之心态积极应对,继续深化改革,寻找新的制度红利,以上海自贸区的成功运行为契机,为我国关税制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辩证认识关税的有效保护功能,采取措施应对TPP的各种非关税壁垒,优化贸易条件,消除TPP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优化关税税率结构,合理选择运用零关税优惠政策。

  • 标签: TPP 零关税 关税政策
  • 简介:决策学被称为21世纪最富有前景的学科之一。目前,决策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研究取向,以人的"完全理性"为前提假设的规范性研究取向和以人的"有限理性"为前提假设的描述性研究取向。这两种取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立,但也在不断地互相学习借鉴。在这其中,学者们日益重视对非理性决策行为的研究,并在经济学、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支持下,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模型。本文对非理性决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着重介绍人的非理性特征在决策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最后提出未来在非理性决策研究领域中应该关注的三个方向:经验决策和主观概率估计、描述性决策理论的完善与整合、非理性决策的脑神经机制研究。

  • 标签: 非理性决策 图式理论 前景理论
  • 简介:现有关于董事会-高管层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代理理论、管家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但三种理论均没有指出真正决定董事会—高管层关系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合战略管理的制度观学说,发现:制度环境与战略决策所蕴含的激励结构是否相容,是决定悖论情景下董事会—高管层关系的关键因素。当两者相容合时,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呈现合作状态。当两者相偏离时,在委托代理双方的最小利益目标约束范围内,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消极合作(消极竞争)。当偏离程度超出委托代理双方的最小利益目标约束范围时,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表现为激烈竞争状态。

  • 标签: 战略决策 董事会—高管层关系 激励结构
  • 简介:将自我监控作为调节变量引入Hunt-Vitell模型,深入探讨了B2C模式下消费者的道德决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消费者进行目的评估时更注重自身利益,会整合道德、目的两方面的评估来形成道德判断,其行为意愿受道德判断和目的评估的双重影响;自我监控在非道德方案中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

  • 标签: 道德决策 自我监控 B2C模式 Hunt-Vitell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