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得出城镇登记失业、社会人口抚养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我国居民储蓄具有显著影响,且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社会人口抚养比中老年抚养比的影响更大。

  • 标签: 居民储蓄 收入 抚养比 岭回归估计
  • 简介:本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驱动房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房地产行业对于其他行业的影响是怎样的?(3)住房自有怎样影响房地产行业?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家户、房地产企业、资本品生产者和代表性企业主的多部门模型,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分析发现,驱动中国房价波动的因素短期来自于住房偏好冲击,中长期则取决于房地产投资、全要素生产和需求冲击。房价、房地产投资对于非房地产投资和居民消费有微弱的挤出效应,理论和实证显示了一致性。接着文章扩展出一个包含无房家户的异质性主体模型,发现过高的住房自有会强化这种挤出效应。本文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回落以及住房自有的下降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平衡发展。

  • 标签: 住房偏好 住房自有率 挤出效应
  • 简介:酒店员工流失,不但增加了企业招聘、培训等显性成本,更麻烦的是因为对客服务质量下降而招致的酒店老客户损失.随着酒店业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通过有效措施降低员工流失已成为酒店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多方面具体的策略来探讨降低员工高流失.

  • 标签: 酒店 员工流失率 培训
  • 简介: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响应关系,是城市经济领域从理论到实证研究一直关注的问题,现有的若干省域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本文采用协整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辽宁省1978—2014年人均GDP增速与城市化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提高的促进作用不强,城市化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力也不是很大,且持续时间不长。为此,在辽宁省经济增

  • 标签: 响应实证 城市化率响应 增长城市化率
  • 简介: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促进全要素生产增长,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一个改进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金融资源扭曲度与全要素生产关系的非线性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金融资源错置对全要素生产带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资源错置并不一定完全导致全要素生产的减损,这取决于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金融资源错置通过直接效应引致全要素生产减损0.8021%,并分别通过对人力资本市场、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和对外贸易市场产生抑制作用,间接带来全要素生产的减损,减损度分别为-0.3240%、0.6335%、0.1220%。

  • 标签: 金融资源错置 全要素生产率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扭曲度 减损度
  • 简介:基于国民经济全行业的视角,从劳动生产、资本生产及全要素生产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了2002—2013年间,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间要素配置对生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生产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劳动力的行业配置可以解释劳动生产提升的18.4%;相反,资本生产具有明显的"结构负利",资本配置效应可以解释资本生产下降的77.4%;对于全要素生产而言,劳动结构效应持续为正,而资本结构效应则以负值为主;2008年以来,资本结构效应的严重下滑,解释了TFP增速下降的近50%,且年均降低GDP增长的7.5%。

  • 标签: 行业结构 要素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碎片化阅读逐步成为现代阅读模式的潮流,而当代大学生经典阅读量严重不足。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的调研结果为基础深入探讨碎片化阅读对书院经典阅读的影响,同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以有效利用碎片化阅读平台来促进经典阅读为基本思路,试图实现经典阅读价值传承与迎合碎片化阅读潮流的互动双赢。

  • 标签: 碎片化 书院制 经典 影响 对策
  • 简介: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湖南14个市州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了湖南全省及14个市州的全要素生产,并分析了财政和科技政策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省全要素生产波动较大,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偏低的规模效率导致了偏低的技术效率;各市州全要素生产波动较大,湘西自治州生产最高;三个区域中,“3+5”城市群生产普遍高于其他两个地区,湘南地区普遍低于其他两个地区;财政收入占比对全要素生产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财政收入占比变化每提高1%,可导致全要素生产下降0.34%;科技投入占比对全要素生产有着明显的正面影响,科技投入占比每提高1%,可导致全要素生产提高1.18%;财政和科技政策主要作用于技术效率,对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湖南 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政策 科技政策
  • 简介:中国政府规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沿用HsiehandKlenow(2009)的方法,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市级财政数据,在对中国各地级市1998—2007年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精确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规模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以政府规模衡量的政府经济干预恶化了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政府规模对国有经济部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比对非国有经济部门更大;在时间上,政府规模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在短期中断后会重现,并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

  • 标签: 政府规模 资源配置 异质性企业 生产率 工业企业
  • 简介:近年来,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悖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贸易行为的前沿问题,且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试图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从对比不同贸易状态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累积分布曲线和线性实证模型两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线性模型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悖论”;从累积分布曲线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生产的差异是动态变化的,且受企业规模、外部融资约束度、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从实证中发现,企业生产与出口规模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生产悖论”的问题,不应一概而论。

  • 标签: 生产率悖论 贸易状态 异质性企业 Olley-Pakes法 新新贸易理论
  • 简介:忽视能源消耗和"坏"产出会扭曲对企业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变化的估计,有碍于城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将能源投入变量和SO2、CO2两种"坏"产出变量加入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中,采用全局参比的SBM方法和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中国286个城市2002-2011年间能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及其无效率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在这一时期存在清晰的绿色转型轨迹,转折点为2006年;节能减排是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主要推手,但资本无效率恶化减缓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步伐;东部地区城市和大城市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应;政府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专业化和服务业专业化等是推动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绿色转型 城市经济 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财政支出结构倾斜问题日益凸显,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支出对区域企业全要素生产变动的影响有何差异?通过构建MinDS-Luenberger指数测度中国20391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基于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从区域企业整体视角来看,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支出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改善了企业全要素生产,且不同区域的财政教育支出具有负向空间交互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科技支出的全要素生产改进效应并不明显;对外开放与产业高级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的影响尚不明显。

  • 标签: 地方政府竞争 生产性支出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Min DS-Luenberger指数 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