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集汉代黄老道家之大成的理论巨著《淮南子》,以其包容的情怀、宏大的视野、“务为治”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兼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构建了贯通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国家治理哲学,试图为新兴的统一帝国做理论上的准备。其“物物平等”的生态共同体理念,因循自然、社会之道的无为而治主张,“务在安民”的民本思想,“立法禁君”的公平、正义观念,以及“法籍与时变,礼义与俗易”的变法改革精神,无疑对当前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启迪与借鉴作用。

  • 标签: 淮南子 国家治理 哲学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结构等出现较大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变动促使时代问题也出现较大的不同。时代问题的转换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必须认真研究的关键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对时代问题哲学分析,分析时代问题的变化以及发展,解决时代问题,能够推动哲学的研究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可以通过对时代问题的转换和不同国家时代问题的分析,观察时代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探究马克思主体哲学的创新发历程。

  • 标签: 时代问题转换 马克思主义 哲学发展
  • 简介:民族意识和正邪对立与道德伦理之间的悖论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主题。民族意识是大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对立的意识,正邪表现为是非善恶的二元价值设定,它们都是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设计的道德伦理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小说中民族意识和正邪对立与道德伦理的契合与背离的诸多形态的展开和分析,得出金庸解决这一悖论的途径,要么是文本中人物自身走向灭亡,要么是人物自身进入道德伦理之中又从道德伦理中隐身而去,要么是本来就超然于道德伦理之外,不在其规定的尺度内行动与言说。这意味着作为事物自身固有的对立统一形态的悖论仍然存在,并没有被消除,因为唯一能够消除悖论的是消除事物本身。没有了道德伦理本身,就没有了悖论。从这个意义上讲,金庸没有完成和实现超越悖论。

  • 标签: 金庸 武侠 民族意识 正邪对立 伦理道德 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