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由于政府理论缺失,政府行为分歧较大。本文回归基础利用传统经济学的替代和边际的分析方法创新政府契约组织理论,由于价格机制存在成本及企业的边界性,政府天然企业与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替代者,政府债务的本质是政府为协同契约参与者实现资源配置最优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且政府债务存在规模边界。政府通过实现契约集团大部分契约参与者的效用最大化来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政府行为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特点。领导者意愿并不总是代表政府承载的社会集体理性意愿。经济周期并不是市场的一部分,而是一系列契约参与者短期非理性决策束的结果。中国政府交易结构和契约参与者意愿行为充分反映了经济发展现状需求,并满足大部分人的效用最大化需求。当前中国政府债务规模问题主要集中于具体交易项目的选择、契约交易费制度和政府领导者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 标签: 政府债务 交易成本 契约费 政府行为 社会集体理性
  • 简介:人才驱动根本上是地方品质驱动,雄安新区要集聚全球顶尖人才,必须打造具有世界一流地方品质的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双管齐下"提升京津冀地区地方品质:一是丰富和发展可利用的地方不可贸易品数量、多样性和质量;二是处理好地方品质与功能、规模、布局、制度的关系。

  • 标签: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空间经济学 河北雄安新区 地方品质驱动型发展
  • 简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发展老年教育对促进"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老年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形式的终身教育,同时也是解决目前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系统的视角出发,强调构建政府宏观调控、社区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各子系统相互协作的社区老年教育体系,以期有效推动我国老年教育的长久发展。

  • 标签: 系统论 社区老年教育体系 积极老龄化
  • 简介:本文基于影子成本函数的SFA模型,在测度制造业要素错配程度的同时,从偏向技术进步、所有制差异的角度对要素错配的变动进行了解释。结论表明:在制造业中,资本密集行业的要素错配程度整体上呈现出缓步下降态势,而劳动密集行业的要素错配程度则相对稳定,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不再成为决定要素错配的关键变量,行业准入、要素流动性限制、与所有制绑定的政治红利才是制造业要素错配的关键。同时,偏向技术进步在资本密集行业中对要素错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成本节约效应,而在劳动密集行业中则更主要的体现为技术依赖效应,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价格扭曲—要素错配”偏离的事实,也为提升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部门的配置效率,提供了产业政策设计的着力点。

  • 标签: 要素错配 价格扭曲 偏向型技术进步 政治红利 所有制差异
  • 简介:混合薪酬政策是按照企业岗位或雇员类别或者是总报酬的不同组成依次制定有差别的薪酬水平决策。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而我国民办高校薪酬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应将混合薪酬政策运用于民办高校,以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 标签: 民办高校 混合型薪酬政策 薪酬水平
  • 简介: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连接"属性,促进主体间信息交流,打破产业活动中的时空限制,互联网技术变革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凸显,使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表现出新的特征。通过建立数理模型,从理论视角推导互联网普及影响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的内在机理和路径。利用2006-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理论验证结果显示,互联网作为重要的资源投入要素,其普及对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发展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具有不同互联网普及水平的地区,互联网通过技术进步和城镇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具有显著的边际递减效应。建议改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标签: 互联网普及 产业结构服务化 农村服务业发展 分享经济
  • 简介:《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研究——兼现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一书是栾林博士在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现象学对经济学作用的路径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现象学与经济学关系研究”和博士论文的共同基础上完成的一本力作,也是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问题研究”的重要前期基础,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

  • 标签: 现象学研究 经济学 胡塞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