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表没子儿茶素没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儿茶素的主要成分,具有保护神经、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其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限制了放疗的治疗剂量,进而影响了肿瘤的局控率。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无毒且具有限制肿瘤生长效应的辐射防护剂极具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相关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综述了EGCG对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效果,总结并分析了其辐射防护机制,旨在更加全面地揭示EGCG的抗辐射生物学效能,为EGCG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辐射防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标准(GLIM)评定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GLIM标准对2012年3月至2021年8月全国多中心658例65~92岁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营养不良评价,并探讨营养不良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658例患者中,男性身高、体重、体质指数、上臂围、小腿围、肌酐高于女性(均P<0.05),总胆固醇低于女性(P<0.05)。采用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9.12%(60例)。营养不良患者体重、体质指数、上臂围、小腿围、白蛋白、总胆固醇低于非营养不良患者(均P<0.05),年龄、住院时间、感染性并发症及死亡率高于非营养不良患者(均P<0.05)。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简版(MNA-SF)评价,14.74%(97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GLIM与MNA-SF评价一致性一般(灵敏度59.4%,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93.1%,Kappa=0.712)。经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与住院时间延长(OR=1.022,95%CI:1.005~1.039,P<0.01)、感染并发症(OR=16.614,95%CI:8.130~33.952,P<0.01)及死亡风险增加(OR=2.810,95%CI:1.393~3.548,P<0.05)有关。结论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GLIM诊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低于MNA-SF,且营养不良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

  • 标签: 营养不良 卒中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潜艇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及膳食营养状况和营养相关疾病发病率,为潜艇人员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与方向。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82名潜艇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采用称重法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同时进行健康体检。结果潜艇人员营养KAP得分28~39分[(34.27±4.16)分],其中营养知识(8.97±2.36)分、营养态度(9.51±3.47)分、营养行为(17.58±2.45)分。潜艇人员各类食物摄入量与军标比较,除油脂超标外,其他各类食物均未达标。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情况显示,潜艇人员能量、钾、镁、磷、铁和烟酸均达标;蛋白质、钠和维生素E摄入超标;钙、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摄入不足。体检结果异常者111人,异常指标居于前三位的为超重(28.01%)、骨矿含量减少(26.95%)、高尿酸血症(26.24%)。结论潜艇人员营养KAP水平不高,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营养素摄入存在不均衡现象,体格检查中营养相关异常指标检出率较高。应对潜艇人员进行营养KAP教育,以改变其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其身体强健。

  • 标签: 潜艇人员 营养KAP 膳食 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的多层次营养支持对颅脑肿瘤手术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行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40例行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基于NRS 2002量表的多层次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营养状况、血清营养学指标、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三头肌皮褶厚度、健侧上臂肌围大于干预前,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格拉斯哥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的体重指数比较,便秘、腹泻、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NRS 2002量表的多层次营养支持能够改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后,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营养支持 颅脑肿瘤 营养状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茶提取物表没子儿茶素没子酸酯(EGCG)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活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9例9眼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获取的结膜下Tenon囊组织,通过组织贴壁培养获得原代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波形蛋白+角蛋白)进行细胞鉴定,取4~6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0~80 μmol/L EGCG干预条件下的细胞存活率。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组和EGCG干预组,分别于正常培养基、含10 ng/ml TGF-β1培养基以及含10 ng/ml TGF-β1+50 μmol/L EGCG培养基中培养。采用BrdU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增生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TGF-β1诱导组、10 μmol/L EGCG组和50 μmol/L EGCG组Smad2/3、p-Smad2/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及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HTFs呈长梭形,生长规律,免疫荧光鉴定波形蛋白呈阳性。CCK-8检测显示,10、20、30、40、50 μmol/L EGCG处理细胞存活率与0 μmol/L EGCG处理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rdU标记实验显示,TGF-β1诱导组细胞增生率为(66.37±12.65)%,高于EGCG组的(14.75±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第3天,TGF-β1诱导组相对划痕面积为(47.33±12.22)%,明显低于EGCG干预组的(92.67±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GF-β1诱导组细胞α-SMA蛋白荧光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EGCG干预组α-SMA蛋白荧光则减弱至空白对照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细胞中p-Smad2/3、PI3K和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820、121.153、69.289,均P<0.001),其中TGF-β1诱导组p-Smad2/3、PI3K和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0 μmol/L和50 μmol/L EGC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GCG能够通过Smad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HTFs活化。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Tenon囊成纤维细胞 瘢痕化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和脱水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而肥胖又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这均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ESPEN)于2022年3月5日在线发表《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老年患者临床营养和水化实践指南》。该指南从临床实用性出发,为老年患者临床营养和水化治疗提供82条推荐意见,内容包括4个方面:基本问题和总体原则、营养不良和(或)营养风险防治、特殊疾病防治以及肥胖防治,并添加流程图,更加便于临床医师、营养师及护士等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 标签: 老年 营养 水化 指南 解读
  • 简介:摘要1例54岁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接受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 440 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包括维持血压和控制心率的药物、镇痛剂、10%氯化钾注射液等。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1 U/L、总胆红素(TBil)8.3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29 U/L。肠外营养治疗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ALT 343 U/L、AST 357 U/L、γ-GT 343 U/L、TBil 21.4 μmol/L、ALP 376 U/L,考虑为肠外营养导致的肝损伤。停止肠外营养,继续其他治疗,并予谷胱甘肽联合二氯醋酸二乙胺进行保肝治疗。停止肠外营养8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42 U/L、AST 29 U/L、γ-GT 55 U/L、TBil 8.4 μmol/L、ALP 107 U/L。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 静脉注射用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营养状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1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和抗骨质疏松常规治疗,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营养指标水平、第2~4腰椎侧位骨密度,血钙、血磷水平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钙水平为(2.50±0.27)mmol/L,第2~4腰椎侧位骨密度为(0.59±0.07)g/cm2,高于干预前[(1.91±0.20)mmol/L、(0.56±0.09)g/cm2]和对照组[(1.99±0.26)mmol/L、(0.54±0.11)g/cm2],P均<0.05;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FMA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可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有效增加患者血钙水平和骨密度,还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综合营养干预 营养状态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未来10~15年是我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期。随着对疾病与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健康被定义为一系列可维持生理上动态且有序特征的标志,并依赖于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指导或干预措施来维持。“精准营养”借助多种新技术和新理念,借助营养摄入、生活方式、表观型和基因型等多个维度,实现个性化且精确的营养干预,有助于实现新时代的健康目标。目前仍需要多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开发更准确、便捷的应用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全面整合多维度大数据信息,以期为营养健康的落实提供解决方案。

  • 标签: 健康的标志 精准营养 个体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性化营养方案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0年11月—2021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肾移植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进行抽签,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性化营养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7、14天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如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的再入院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干预第3、7、14天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而血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试验组的总蛋白、血红蛋白、总铁结合力、血清铁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对于两组患者营养及肾功能指标的恢复均有影响(P<0.05);两组患者的总蛋白、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肌酐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干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清铁的水平干预因素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患者再入院率为0,对照组为13.6%(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联合个性化营养方案可有效提高肾移植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降低再入院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 标签: 肾移植 营养筛查 营养不良 个性化营养支持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本地区3所甲级医院共85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入选对象实施多模式营养知识培训,包括理论教学、在线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及联合查房等。比较培训前后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评分、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肠内营养支持知识、信念、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肿瘤科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包括营养配方选择、营养素输注方式、鼻饲给药注意事项、营养剂保存方法、喂养不耐受评估及识别、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等方面)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肿瘤科患者腹胀、腹泻及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能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营养知识、信念及行为能力,从而给予肿瘤患者科学的营养指导,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标签: 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 肿瘤科护士 营养支持 知信行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方法筛选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继发限制性斜视患者和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眼外肌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TAO继发限制性斜视并行斜视矫正术5例患者的眼外肌标本,收集同期5例共同性内斜视行斜视矫正术患者的眼外肌作为对照。采用基于TMT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TAO组和对照组眼外肌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设定倍数变化≥1.2或≤0.83且P值<0.05作为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的阈值。利用UniProtGOA蛋白数据库和STRING蛋白网络互作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基因本体(GO)注释、KEGG通路富集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结果TAO组与对照组眼外肌总差异表达蛋白数量为53个,其中表达上调蛋白34个,表达下调蛋白19个。通过GO注释发现,按其生物学过程分类,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多细胞生物过程、代谢过程、发育过程、细胞内信号转导、正向生物调控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局部黏附、紧密连接、细胞骨架调控、凋亡等通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发现肌球蛋白重链2、肌球蛋白重链7、肌球蛋白调节轻链、α辅肌动蛋白2、纤维蛋白原α链和纤维蛋白原β链6个关键蛋白。结论TAO继发限制性斜视患者与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眼外肌中蛋白表达存在差异,肌球蛋白、辅肌动蛋白、细丝蛋白可能通过参与细胞骨架调控、局部黏附等参与TAO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限制性斜视 蛋白组学 质谱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胃癌根治术后护理措施,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持续质量改进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结果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并发症主要包括呕吐、腹痛、腹胀及腹泻,且研究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分别为(65.56±6.18)个/mm3、(33.56±4.17)个/mm3及(1.36±0.19),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其CD8水平为(24.74±4.46)个/mm3,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出院时STP、HGB及ALB分别为(68.53±3.17)g/L、(128.45±4.47)g/L及(10.15±2.62)g/L,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肠内营养护理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耐受性 免疫功能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BR模式对脑卒中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21年2—9月收治的117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所在的病区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干预,干预组实施SIBR模式的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腹泻及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治疗前、营养治疗第7天、第14天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腹泻发生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便秘、胃潴留、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14 d后,干预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BR模式将查房内容进行整合,缩短了查房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脑卒中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及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 标签: 卒中 肠内营养 多学科结构化床旁查房 腹泻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建立基于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分(SGA)的营养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在金华市中医医院进行MHD治疗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改良SGA的营养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营养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肾功能指标,以及干预6个月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营养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77%(58/104),低于对照组的80.77%(84/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HD患者中建立改良SGA为基础的营养管理方案,能够保证机体合理营养摄入、改善营养指标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机体免疫功能、维持肾功能稳定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透析 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 营养管理方案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鼻胃管、经鼻空肠管以及经肠外营养支持在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不能耐受经口进食的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57.4±15.9)岁。依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3组:鼻肠管组(n=34)、鼻胃管组(n=33)和肠外营养组(n=33)。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 Ⅱ、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鼻肠管组(Z=2.28)和鼻胃管组(Z=1.99)治疗后的NRS200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外营养组相比,鼻肠管组与鼻胃管组治疗后的NRS2002、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改善,鼻肠管组治疗后的APACHE Ⅱ(t=2.18)和血红蛋白水平(t=2.04)也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胃管组[41.2%(14/34)比78.8%(26/33),χ2=5.41]和肠外营养组[41.2%(14/34)比66.7%(22/33),χ2=4.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采用经鼻胃管和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腺炎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鼻肠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碘营养适宜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2017年,选择甘肃省儿童碘营养适宜地区凉州区和临泽县作为调查点,对当地农村地区常住20 ~ 49岁男性进行调查,各为52人。采集1次随机尿样测定尿碘;采集空腹血样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同时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凉州区、临泽县成年男性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0.2、161.0 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地成年男性均无甲状腺肿大;血清TSH中位数分别为1.85、1.61 mU/L,血清FT3、FT4均值分别为5.19、5.16,16.58、16.30 pmol/L,地区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地总体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6.7%(7/104),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为主(6/7)。其中凉州区、临泽县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分别为5.8%(3/52)、7.7%(4/5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地总的抗体阳性率为12.5%(13/104),其中凉州区、临泽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7/52)、11.5%(6/5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总的TgAb、TMAb同时阳性人数占总的抗体阳性人数的9/13,其中凉州区、临泽县抗体同时阳性者的占比分别为7/7、2/6。单纯抗体阳性(不伴有甲状腺激素和TSH异常)人数占总的抗体阳性人数的11/13。结论甘肃省碘营养适宜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碘营养适宜,但该人群甲状腺功能存在潜在患病风险,应加以关注,定期开展检查。

  • 标签: 尿液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都哈理论分阶段营养干预模式对孕妇体质量管理、营养状态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在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166名孕妇,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孕妇行常规孕期营养指导,对研究组孕妇实施都哈理论分阶段营养干预模式,比较干预前及分娩前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及营养状态,同时比较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前,两组孕妇营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研究组孕妇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人血白蛋白(ALB)分别为(69.37±10.90)g/L、(120.20±4.33)g/L、(39.82±3.64)g/L,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其血镁(Mg)、血铁(Fe)及血钙(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孕妇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孕妇体重增长值为(8.19±1.16)kg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2.74±0.94)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都哈理论的分阶段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孕妇营养状态,让孕期体重稳步增长,同时对改善母婴结局,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都哈理论 分阶段营养干预 孕妇 营养状态 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