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将孢子丝归为"被忽视的热带病",近年来对孢子丝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从病原体、流行学、诊断、治疗、疫苗这五个方面综述孢子丝的近期研究进展。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属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疫苗
  • 简介:摘要1例急性髓系白血(AML)患儿在化疗期间出现发热和皮疹,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及血培养结果提示茄镰刀感染,确诊侵袭性镰刀(IF),累及血液、皮肤软组织和鼻中隔。经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促进骨髓造血恢复、两性霉素B抗感染及伏立康唑再次预防等处理后IF持续缓解,随访至感染后7个月余(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余),IF未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3年至2019年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分离菌株情况,及其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趋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性传播疾病门诊就诊的生殖系统念珠病患者共649例,其中男116例,女533例,年龄15~84岁。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型念珠的药敏趋势。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临床649株生殖系统念珠感染患者中白念珠517株(79.66%)、光滑念珠72株(11.09%)、近平滑念珠33株(5.09%)和其他念珠27株(4.16%);7年间的年分离率:白念珠平缓无变化(χ2=11.56,P>0.05),光滑念珠波动性升高、近平滑念珠和其他念珠均波动性降低(χ2=13.72、19.28、14.76,均P<0.05)。念珠对7种药物敏感性为:制霉菌素99.69%(647/649)、酮康唑85.20%(553/649)和氟康唑72.57%(471/649),敏感性较高,而伊曲康唑52.23%(339/649)、咪康唑34.36%(223/649)、嗌康唑34.98%(227/649)和特比奈酚8.32%(54/649)的敏感性低。结论生殖系统念珠以白念珠为主,念珠对多烯类药物敏感性高,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不同型的药敏有差异。

  • 标签: 念珠菌 药敏试验 Rosco纸片扩散法
  • 简介:摘要患者因"腹痛1月余,加重5 d"入院,体格检查示上腹部压痛伴有反复高热发作,行实验室检查及腹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考虑"腹膜炎"。经过保守、手术等治疗后,高热、腹痛等症状仍不见明显好转,考虑到患者处于布鲁高发地区,遂行布鲁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后,改用抗布鲁药物,患者高热、腹痛等症状得到控制。提示临床医师在诊断疾病时应全方位考虑,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布鲁菌病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健康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3例儿童布鲁病例的流行学调查和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3例儿童布鲁病患儿的病例资料,对患儿的流行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3例患儿平均年龄7.5岁;男11例,女2例。其中3例有羊接触史及家庭成员患布鲁病史,其余均为有牛羊鲜奶或生肉接触史。发病时间全年中以3~8月发率最高,占发病总数的92.3%(12/13)。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占92.3%(12/13),其次是出汗、疲劳、皮疹、关节炎等。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凝集试验阳性率100%(13/13),血培养阳性9例(69.2%)。13例患儿均给予口服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均随访1年或至今(每3个月1次),痊愈12例(92.3%),后遗症1例(7.7%)。结论儿童布鲁临床表现可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发热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儿童 布鲁菌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赫氏反应最早在梅毒治疗过程中被描述,表现为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使其原有症状加剧。在布鲁抗感染过程中,国外曾报道过类赫氏反应的病例。本例患者为布鲁并发类赫氏反应,病程中出现发热、咳嗽和胸腔积液之后,继续原抗布鲁治疗方案,患者症状和胸腔积液很快缓解。

  • 标签: 赫氏反应 类赫氏反应 布鲁杆菌病 布鲁杆菌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侵袭性念珠(IC)的临床及真菌学特点、治疗现状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10年间依据真菌培养确诊为IC的老年住院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菌株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实验,分析老年IC患者的临床、真菌学、治疗与预后特点,并与非老年人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99例老年患者,中位年龄78(70~83)岁,男女比为2.1∶1.0,占成年患者62.7%(99/158例)。与非老年人患者相比,老年患者中长期住院、重症监护室(ICU)、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伴发细菌感染、多点定植、接受机械通气及有氟康唑暴露史的患者更为多见(均P<0.05)。老年患者中血流相关感染最常见(71/99,71.7%),感染菌种以白念珠为主(47/99,47.5%),氟康唑与伏立康唑耐药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7/117,14.5%;15/117,12.8%)。老年人感染部位、感染菌种分布、对各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均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86例(86.9%)老年患者接受了系统性抗真菌治疗,氟康唑为最常用药(35/86,40.7%)。老年IC患者30 d全因病死率为32.6%(29/89),高于非老年组(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2;95%CI:1.06~1.20;P<0.001)、肾衰(OR=4.81;95%CI:1.65~14.03;P=0.004)、高念珠评分(OR=1.81;95%CI:1.06~3.11;P=0.031)可增加死亡风险。结论老年人为IC主要发病人群,且病死率随年龄增加不断升高,对于老年IC患者的治疗应积极且谨慎。

  • 标签: 侵袭性念珠菌病 危险因素 治疗 预后
  • 作者: 陈茹萱 孙宇新 刘湘宁 邵池 黄慧 胡伟江 徐凯 李霁 伊洁 张新 徐作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1007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卫生业与中毒控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因肺孢子肺炎(PJP)住院的患者的基础、病原学检查、病情程度,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202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接受诊疗、有病原学证据的485例PJP临床资料。结果男237例,女248例,年龄14~88(53.3±16.2)岁;≥60岁209例。根据患者的主要基础分为8组,包括结缔组织疾病(CTD)209例、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9例、血液系统肿瘤38例、各种肾脏81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3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30例及其他疾病42例。CTD组以女性为主,恶性肿瘤和HIV感染组均以男性为主。肺孢子检测过程中,痰肺孢子阳性率44.95%(218/485),气管镜标本肺孢子阳性率92.01%(265/288):痰和气管镜标本涂片染色找肺孢子的阳性率分别为4.95%(24/485)、9.72%(28/288),而分子检测肺孢子阳性率分别为43.09%(209/485)、90.63%(261/288)。本组HIV感染者发生PJP时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呼吸衰竭的比例最高,但接受机械通气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比率、病死率却最低;IIP患者发生PJP时入住ICU和接受机械通气的比率虽很低(仅次于HIV感染者),但病死率却最高。结论CTD是本组PJP患者最常见的基础,HIV感染者发生PJP时易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呼吸衰竭,但预后好;而IIP患者发生PJP时病情重、进展迅速、预后很差。

  • 标签: 肺炎,肺囊虫性 住院病人 预后 基础病
  • 简介:摘要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8年9月收治的1例隐匿性肺放线并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复习相关文献资料。患儿,女,6岁9个月,因地中海贫血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胸部CT平扫检查时发现右下肺片絮影,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予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下叶肉芽组织增生,气管镜下冷冻取出肉芽送检明确放线感染,且在肉芽内部发现包裹的数枚骨碎片。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0.5年后气管镜下表现及胸部CT情况均好转。肺放线为少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且儿童较成人更少见,常起隐匿,且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儿童气道异物常见,为儿童感染提供了基础,在临床发现放线感染时,需要多思考感染原因,以防误诊误治。

  • 标签: 肺放线菌病 异物 儿童
  • 作者: 闫志敏 华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口腔念珠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类型各异。目前,临床上口腔念珠的诊断常缺乏必要的病原学证据,抗真菌药物不当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该病的诊断与治疗需引起口腔医师的足够重视。本文将结合近年口腔念珠微生物学诊断技术进展及国内外诊疗指南更新,重点解读规范化诊疗理念,以期为口腔念珠的科学诊断、合理用药及精准防治策略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念珠菌病,口腔 诊疗准则 疾病管理 预防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合并诺卡感染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国内9家三级综合医院支扩合并肺诺卡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原学等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支扩合并肺诺卡病患者资料17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5例,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63±9)岁。不吸烟者15例,吸烟者2例。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像表现为双肺支气管扩张,以左下肺、左舌叶和右中叶最常累及。痰培养阳性10例,BALF培养阳性6例,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mNGS)阳性4例,其中盖尔森基兴诺卡2例、脓肿诺卡2例、星形诺卡2例、墨西哥诺卡1例、豚鼠耳炎诺卡1例、未确定类型诺卡属9例。合并肺炎克雷伯3例,铜绿假单胞2例,曲霉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所有患者经抗诺卡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影像学改善。结论支扩合并肺诺卡多见于不吸烟的中老年女性,临床常表现为慢性病程,支扩常累及左肺下叶、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等肺叶。诺卡感染可能是支扩发生和发展的病因之一。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肺诺卡菌病 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艾滋相关性卡氏肺孢子肺炎与非艾滋相关性卡氏肺孢子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以提高临床医师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的卡氏肺孢子肺炎17例,按照不同基础疾病将病例分为艾滋组(7例)与非艾滋组(10例),比较两组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以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并对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艾滋组病例平均年龄为37.7岁,且均为男性,非艾滋组病例平均年龄为46.9岁,男性占70.0%。卡氏肺孢子肺炎感染时出现咳嗽、胸闷、喘憋的临床表现在艾滋组均有发生,但在非艾滋感染组有7例发生;非艾滋组中病例均有发热,艾滋组4例发热。8例病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液检查查到卡氏肺孢子,2例经宏基因二代测序确诊。结论艾滋合并卡氏肺孢子肺炎的病例均具有典型的肺部影像学特征及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非艾滋感染卡氏肺孢子肺炎病例多数合并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符,因此临床医生应关注这类患者并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微血管并发症(DMC)患者的肠道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T2DM)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酐(CRE)、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等指标,以及拟杆菌属、普雷沃属、双歧杆菌属等肠道群含量。依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将患者分为糖尿微血管并发症(DMC)组和单纯糖尿(DM)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对两组间各指标及肠道群含量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肠道群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MC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79例。其中,DMC组47例,DM组32例。与DM组相比,DMC组的拟杆菌属含量增加,普雷沃属、双歧杆菌属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随着拟杆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增加(OR=1.053,95%CI 1.016~1.091,P=0.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BMI、HbA1c、血脂、肝酶、CRE、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等混杂因素后,拟杆菌属仍为DMC的危险因素(OR=1.085,95%CI 1.023~1.151,P=0.007);随着普雷沃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下降(OR=0.843,95%CI 0.737~0.965,P=0.013),在校正以上混杂因素后,普雷沃属仍为DMC的保护因素(OR=0.822,95%CI 0.681~0.993,P=0.042)。结论DMC患者肠道中存在群紊乱,随着拟杆菌属和普雷沃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分别出现增加和下降的不同结果,拟杆菌属为DMC的危险因素,普雷沃属为DMC的保护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肠道菌群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拟杆菌属 普雷沃菌属
  • 简介:摘要尼帕病毒(NVD)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致死率达40%~7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近20多年来国际高度关注的新发传染病之一。尼帕病毒(NiV)是NVD病原体,其自然宿主是狐蝠科的果蝠。NiV可致人和动物感染,临床谱广泛,包括无症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命性脑炎甚至死亡。NiV自1999年首次在马来西亚被发现以来,主要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流行。NiV主要通过蝙蝠-猪-人、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造成人际传播。目前,尚无NVD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我国目前没有NVD病例报道,但我国与NVD主要流行国家经济贸易及人员往来频繁,并且已在我国相关蝙蝠体内也检测到了NiV抗体,我国存在NVD输入与本地流行潜在风险。本文围绕NVD病原学、流行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NVD。

  • 标签: 尼帕病毒 尼帕病毒病 果蝠 流行病学 暴发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流行率的增长,糖尿足合并多重耐药感染已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及患者共同面临的巨大难题之一。糖尿足极易并发多重耐药感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溃疡类型、溃疡等级、溃疡面积、抗生素治疗史、既往住院史、骨髓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是糖尿足合并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这些多重耐药中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最常见。合并多重耐药的感染,会对糖尿足溃疡患者的截肢率与死亡率等临床结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重视糖尿足合并多重耐药感染,了解其危险因素对预防感染发生,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临床结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足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在老年患者中常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小血管功能障碍,临床表现除常见的卒中事件,还可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脑小血管病患者肠道群发生改变,其代谢产物可通过炎性反应、免疫反应、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等方式参与到其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肠道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可为脑小血管病患者肠道群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糖尿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而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严重损害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故糖尿微血管病变的防治已愈加受到临床重视。肠道群作为一种环境因素,与糖尿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且影响着糖尿微血管并发症的预后。该文中我们总结了肠道群与糖尿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发病机制,以及未来对肠道群和糖尿微血管病变的研究前景,旨在为通过调节肠道群防治糖尿及其微血管病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肠道菌群 微血管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2004—2021年糖尿与肠道群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科学网数据库,检索了2004—2021年与糖尿及肠道群相关的研究文献。通过R-4.0.0软件调用文献计量学程序包,分析发表的文献数,发表国家,研究机构,期刊的引用情况,并对关键词聚类后进行探讨。结果从2004—2021年共发表了343篇文献,论文发表数量整体递增。所有文献总被引次数为15 794次,篇均被引46.05次。所有文献来源于32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我国发表的文献最多,美国发表的文献被引用的次数最高。发表的343篇文献涉及707个科研院所,其中哥本哈根大学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发表数前10的科研院所中有6个是中国的科研院所。所有文献涉及1 160个关键词,关键词可被聚类为肠道群、炎症、微生物区系、疾病、代谢及减肥6类。所有文献主要发表在226种期刊上,引用次数最高的10篇文献里中科院1区的期刊有9篇,引用次数>500次的文献有4篇。结论糖尿的肠道群研究属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良好,研究主要集中于肠道群如何影响糖尿发病的研究。

  • 标签: 糖尿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文献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