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不同区(丘脑、海马、壳核)代谢特点。材料与方法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38例PI患者(PI组)和39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组丘脑、海马区、壳核区的氮-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和肌酸(creatine,Cr)浓度,并计算NAA/Cr和Cho/Cr。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技术监测客观睡眠参数;采用神经心理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睡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定所有受试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定受试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1)代谢物浓度比较:与HC组对比,PI组左侧丘脑Cr、Cho浓度升高(P=0.040,P=0.007),右侧丘脑Cho浓度升高(P=0.039),双侧海马和壳核区的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all>0.05)。(2)相关性:PI患者左侧丘脑NAA值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呈负相关(r=-0.384,P=0.017),左侧丘脑NAA/Cr值与REM%呈负相关(r=-0.387,P=0.016);右侧丘脑Cho/Cr值与SL%呈正相关(r=0.380,P=0.019),丘脑NAA、Cr、Cho、NAA/Cr、Cho/Cr值与各量表评分未见明显相关。PI患者左侧海马Cho值与ArI呈正相关(r=0.348,P=0.044);右侧海马Cho值(r=-0.334,P=0.047)、Cr值(r=-0.445,P=0.007)与BDI评分呈负相关。PI患者左侧壳核NAA值与N3%呈正相关(r=0.340,P=0.037);左侧壳核Cr值与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呈正相关(r=0.447,P=0.005);左侧壳核NAA/Cr值与N1% (r=-0.344,P=0.047)、TAI评分(r=-0.521,P=0.001)、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评分(r=-0.400,P=0.013)呈负相关;左侧壳核Cho/Cr与TAI评分(r=-0.527,P=0.001)、SAI评分(r=-0.434,P=0.007)呈负相关。组间差异的参数与各量表评分及PSG参数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I患者丘脑Cho及Cr代谢紊乱;客观睡眠影响丘脑区域代谢,而患者情绪障碍与海马和壳核区域的代谢有关。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代谢 丘脑 海马 壳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发转移瘤的MRI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及增强信号、瘤周水肿等特点。结果16例肿瘤位于幕上皮髓交界区,4例位于幕下小脑半球;肿瘤直径2~8 cm(中位值4.5 cm);16例肿瘤为类圆形,4例呈分叶状;16例肿瘤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多呈"花环样"强化,4例呈实性、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2例边缘模糊,8例边缘清晰;5例肿瘤表现为Ⅰ度水肿,12例肿瘤为Ⅱ度水肿,3例肿瘤表现为Ⅲ度水肿。结论颅内单发转移瘤有一定的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 诊断,鉴别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转移瘤和非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转移瘤和非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腧穴、原穴,临床上多与光明、合谷穴配合治疗多种疾病。搜索并查阅文献可知,针刺太冲穴及光明、合谷配穴不仅能激活大脑功能区域,还能有效激活小脑的特定功能区。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发现太冲、太冲配光明、太冲配合谷小脑激活区域增强,同时表明小脑可能也具有特异性和偏侧性;小脑在针刺太冲及其不同配穴多任务中被激活,针刺治疗相关疾病神经网络信号可能在小脑中进行整合。本文主要为明确针刺单穴与配穴对小脑的功能区域变化,有利于揭示配伍规律,对临床应用配穴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 太冲穴 光明穴 合谷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中枢神经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及预后缺乏客观指标。MRI技术为深入研究PPD神经病理机制和神经影像学异常提供了重要工具。作者就多模态MRI技术对PPD患者的影像研究做一文献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其进展。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脑功能 进展 磁共振成像,多模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为明确PD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诊断标记、疗效预测并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合"恐惧网络模型"假说回顾了近5年关于P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发现PD患者的功能和结构异常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恐惧网络模型",更广泛的区(如背侧扣带回、额顶颞叶皮质、岛、纹状体、感觉运动相关区和小脑)与杏仁核等经典区共同构成了拓展的恐惧网络。其中,杏仁核、岛叶、内侧前额叶以及感觉运动网络(somato-motor network,SMN)、小脑是PD区别于其他常见焦虑障碍的特异性区。而恐惧网络模型所包含的额叶-边缘环路的活动变化可预测不同方法治疗PD的疗效,完善了PD的恐惧网络假说,更精细识别了可用于PD精准诊断和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为最终实现PD的个性化诊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惊恐障碍 磁共振成像 生物学标记 恐惧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鉴别诊断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方法抽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157例,均行MRI、MRCP、DWI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单独和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比较恶性和良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57例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72例,良性85例;采用MRI诊断出恶性61例,良性69例;采用MRCP诊断出恶性64例,良性71例;采用DWI诊断出恶性71例,良性81例。MRI、MRCP、DW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壶腹周围恶性病变患者MRI序列T1加权像呈低、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稍高信号;MRCP序列胆总管远端不规则且不对称;DWI序列弥散受限制(P<0.05)。结论壶腹周围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良性病变存在显著差异,常规MRI、MRCP、DWI序列联合诊断可有效鉴别壶腹周围病变性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壶腹 壶腹周围病变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来探究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儿童的自发活动改变机制。材料和方法招募NE患者37例和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37例,所有受试者接受rs-fMRI扫描,通过静息态数据计算NE患者组以及HC组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提取组间有差异区的DC值和ReHo值,与临床指标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NE患者组在前扣带回、海马旁回的DC值降低,前扣带回ReHo值降低。海马旁回的DC值与异态睡眠的评分呈正相关(P=0.045,r=0.256),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P=0.010,r=0.062)。结论研究表明NE儿童其静息状态下局部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NE的病理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夜间遗尿症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磁共振成像 海马旁回 前扣带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瘫痪(CP)儿童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与头颅磁共振成像分类系统(MRICS)的关系。方法从我院住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及河南省CP登记管理系统中回顾性提取自2015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我院儿童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8岁以下CP儿童病案信息,包括高危因素、头颅MRI结果以及临床特点等,并根据MRICS对其MRI结果进行分类。结果共纳入1357例CP儿童资料,有头颅MRI结果者1112例,占比81.95%(1112/1357);其中MRI正常占比为13.49%(150/1112),异常占比为86.51%(962/1112)。在MRI异常CP儿童中,以白质损伤最多见,占比为43.97%(489/1112)。在高危因素方面,不同孕周、不同出生体重、是否多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新生儿期是否有脑出血CP儿童其MRI分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或多胎者其MRICS多为白质损伤,新生儿期有脑出血者仅有4.49%(4/89)MRICS为正常;不同性别、不同出生方式、是否合并病理性黄疸CP儿童其MRICS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特点方面,脑瘫型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是否合并癫痫及语言-言语障碍CP儿童其MRI分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存在智力障碍CP儿童其MRIC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CS与CP儿童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具有密切联系,该分类系统有助于探讨CP发病机制及预测临床结局,建议在CP儿童临床诊疗及管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分类系统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智力障碍
  • 简介:摘要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慢性脊髓压迫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工作学习姿势不正确,CSM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且发病率明显上升。脊髓中神经纤维的受压被认为是引起CSM患者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减压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恢复欠佳,如何改善预后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除脊髓受压外大脑的功能重塑可能是产生不同症状的原因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利用磁共振成像对CSM重塑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治疗颈椎病及预测预后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脑重塑 影像标志物 神经影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建立诊断模型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功能障碍辅助诊断的科研与临床之中。本文就目前应用于功能障碍相关疾病MRI常见的五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综述,即线性回归模型、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它们的基本原理、现阶段的应用、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相关研究应朝着影像特征的挖掘、标准化数据库的建立、多模态MRI的数据整合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联合应用方向继续努力。

  • 标签: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脑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 ID)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持续失眠与高血压甚至与癌症相关。阐明ID的神经机制对ID的治疗前评估、治疗策略制订和患者管理意义重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因其可以反映组织血氧水平而间接反映功能代谢成为研究ID神经机制的有力手段。基于rs-f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不断发展,笔者从局部活动分析的区域研究方法和功能连接分析的整合研究方法两方面展开,就rs-fMRI在ID功能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探索ID更深层次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更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证据。

  • 标签: 失眠障碍 睡眠障碍 失眠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氢质子波谱特征以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2例新生儿胆红素病患儿,对照组为正常足月新生儿共20例,分别进行常规MRI扫描和双侧苍白球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由2位放射科副主任医生阅片,评价两组新生儿的常规MRI图像特征。采用PRESS脉冲序列获得双侧苍白球的1H-MRS数据,对两组新生儿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NAA/Cr、NAA/Cho、Cho/Cr等值进行统计学分析,42例新生儿的MRS各项数值NAA、Cr、Cho、NAA/Cr、Cho/Cr、NAA/Cho比值与血清总胆红素(TSB)峰值分别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胆红素病组日龄(7.4±2.6)d,胎龄(37.89±2.1)周;对照组日龄(9.2±4.8)d,胎龄(38.6±1.9)周。22例胆红素病患儿中,18例(81.8%)在双侧苍白球中出现T1加权成像(T1WI)图像异常高信号,12例(54.5%)相应部位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WI FLAIR)信号轻度增高。胆红素病组双侧苍白球MRS与对照组相比,NAA、NAA/Cho、NAA/Cr比值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RI结合1H-MRS是新生儿胆红素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胆红素脑病 MRI 磁共振波谱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胎儿皮质发育异常(MC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超声科检查提示胎儿颅脑发育异常后行MRI检查的胎儿为研究对象,共207例,回顾性分析胎儿的影像资料特点,并对超声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7例胎儿中有11例诊断为MCD。产前超声提示MCD的有9例,其中半侧巨症2例,多小脑回1例,无脑回畸形1例,小头畸形3例,裂2例,后均经MRI检查证实;产前超声未提示MCD类疾病的有2例,均因侧脑室增宽行MRI,诊断为室管膜下结节性硬化。同时发生两种不同种类MCD的胎儿有2例,1例为半侧巨畸形的胎儿,MRI检查增加了右顶叶裂畸形的诊断;另1例是无脑回畸形的胎儿,MRI检查增加了灰质异位的诊断。结论超声是发现胎儿MCD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MRI可以进一步证实,并且是超声检查手段以外的重要补充,超声联合MRI对胎儿MCD疾病有重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大脑皮质发育异常 超声检查 产前 磁共振成像 胎儿
  • 简介:摘要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是将多种功能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的一种新兴颅脑成像技术,具有高精确度、高分辨率及低侵入性的优点,能够从解剖、功能及分子水平更加全面系统地获取组织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已广泛用于胶质瘤的临床诊疗中。了解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胶质瘤诊断分级、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制定诊疗决策。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 多模态成像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级别及基因型的胶质瘤预后差别很大。MR扩散成像通过检测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反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于胶质瘤预后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非相干运动成像、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超高b值DWI成像、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等可以定量检测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及细胞增殖情况,这为准确预测胶质瘤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对MR扩散成像胶质瘤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脑胶质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慈悲冥想者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招募同一年龄段、性别一致、慈悲冥想年限3年以上并世居于青海的长期慈悲冥想者15例及非冥想志愿者16例,使用Prisma 3.0 T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结构及功能序列的图像采集,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logy,VBM)及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等方法处理并进行组间对比,提取差异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与ReHo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期慈悲冥想组在双侧颞上回、右侧枕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及右侧上部中央后回的GMV增加;ReHo值增加的区有双侧丘脑及左侧小脑4/5区;ReHo值减低的区有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额中回。结论长期慈悲冥想者出现多个区GMV增加,存在ReHo值的变化,长期慈悲冥想组和对照组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为冥想辅助治疗临床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冥想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灰质体积 局部一致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美国10年MRI不良事件并结合我国MRI主动召回数据,分析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材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国SUS (system for uniform surveillance)数据库中发生在MRI设备、MRI专用线圈、MR波谱成像以及PET/MR的1548件不良事件;2011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的30件上报给中国的MRI、PET/MR主动召回事件。结果美国1548件MRI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过热损伤906件(58.5%)、机械损伤170件(11.0%)、铁磁性投射损伤133件(8.6%)、混杂事件109件(7.0%)、图像质量89件(5.7%)、噪音86件(5.6%)、不明原因55件(3.6%)、外周神经刺激0件(0%),其中过热损伤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不明原因348件(38.4%)、与其他导电物体接触257件(28.4%)、皮肤间接触147件(16.2%)、孔径接触97件(10.7%)、非射频相关57件(6.3%)。中国30件MRI主动召回事件类型和数量分别为氦气泄露7件(23.3%)、过热损伤6件(20.0%)、图像质量6件(20.0%)、机械损伤5件(16.7%)、磁体失超3件(10.0%)、标签3件(10.0%)。结论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对我国磁共振生产企业、临床机构和监管部门控制MRI相关风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不良事件 召回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最常见类型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由于发病机制不清,因此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包含多模态MRI在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POAG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视觉传导通路及视路以外区的结构、功能、血流灌注及代谢等都发生了广泛改变,且与POA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未来更加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量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将多模态MRI数据融合,进一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视网膜改变和视觉障碍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依据。本文系统综述了POAG患者MRI研究进展和价值,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思路,旨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