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Cas9)组成的CRISPR/Cas9系统是大多数细菌和古细菌的一种免疫系统。该系统在动物模型构建、基因治疗和基因表达调控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但该系统的脱靶效应等原因所导致的效率低下和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CRISPR/Cas9系统从sgRNA、Cas9蛋白、递送系统、DSB修复通路、脱靶检测手段以及碱基编辑技术六个方面提高其编辑效率的改进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脱靶效应 改进 编辑效率
  • 简介:摘要儿科消化系统腹泻病液体疗法的教学是儿科教学中的难点。本团队结合教学新理念,如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综合改进教学方法,即:简单讲授后,老师充当问诊SP,分组讨论典型病例,带着其中的经典问题,开展CBL及PBL的讨论学习,独立书写SP的诊疗原则和补液方案。这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耗时偏长。本文分享了该项教学改革的改进方案和相关思考。

  • 标签: 腹泻病 教学方法 液体疗法 儿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Trisha Greenhalgh和Chrysanthi Papoutsi表示,在医疗系统中传播新理念有挑战性,但可尝试通过多种思维模式来实现:机械性的、生态性的和社会性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国疼痛管理质量评价及改进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有关我国疼痛管理质量评价及改进研究,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模式为理论依据,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在结构要素方面,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人力资源,如对护士展开疼痛知识培训,而对环境设置、药物配备等方面关注较少;在过程要素方面,多数研究同时关注疼痛管理多个环节,而关注单一环节的较少;在结果要素方面,满意度和疼痛程度为最频繁采用的评价指标。结论我国疼痛管理质量评价和改进研究、疼痛类型以实验性研究和急性疼痛研究为主,且在过程要素方面关注较少,建议我国学者后续可尝试采纳质性研究方法,从疼痛管理结构要素、慢性肿瘤疼痛和慢性非癌性疼痛管理质量评价和改进等研究内容上进行拓展和深入。

  • 标签: 疼痛 疼痛管理 指标 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数字化X摄影婴幼儿颈椎正位片的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本院100例婴幼儿患者行颈椎正位,其中常规颈椎正位投照50例,改良后颈椎正位投照50例;比较婴幼儿颈椎正位不同投照1次性摄影成功率。结果50例患者中,常规颈椎正位摄影1次成功率为50.0%,改良后颈椎正位摄影1次成功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颈椎正位改进位优于常规颈椎正位,摄影成功率高,能相对满意的充分显示颈椎各椎体,能满足影像诊断。

  • 标签: 婴幼儿颈椎正位 DR摄影 摄影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效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分析本院PIVAS 2019年12月与临床科室沟通的电话咨询内容及原因,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与2020年5月(改进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院PIVAS电话咨询数量由改进前的2 865条/月下降为1 641条/月,下降率为42.72%。结论本研究改进措施可行,可有效提高本院PIVAS药师的工作效率。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临床科室 电话咨询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Naomi Fulop和Angus Ramsay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成功的机构及其管理者如何通过构建文化和基础设施改善医疗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习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主体在实习医院,学校的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难以将其纳入其中。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以核定点、以点串线,问题导向、持续改进,全面推进、分层诊改"的思路建立了"五点七线"式实习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体系并推进实施。通过两年的实践,在实习教学管理、实习生基础知识提升、增强带教和学习意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学校和医院双方诊改理念的养成,提升了实习管理效率和实习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教育 诊断与改进 实习教学 研究与实践
  • 简介:摘要将电极精准地植入目标靶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是神经外科医生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的主要目标。本组通过优化开颅和电极植入流程、采用导针电凝硬脑膜配合明胶海绵封闭技术及一步法连接电极与延长导线技术,在脑深部电刺激术的不同阶段对手术进行了流程优化和技术改进。这些方法可在提高植入精度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为从事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神经外科医生提高手术质量及效率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科"危急值"通报与接收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聊城市人员医院PDCA循环法对"危急值"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干预,统计管理前后的"危急值"通报率、记录合格率、随访成功率、诊断符合率,以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PDCA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PDCA法干预后通报率由80.0%提高至99.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446、0.010、0.148,P均<0.05);随访成功率由98.7%提高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P<0.05);记录合格率由89.3%提高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82,P<0.001)。诊断符合率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法及时干预可有效提升"危急值"通报率、记录合格率、随访成功率,保证医疗安全。

  • 标签: 危急值 超声科 质量管理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期建立的尿液常规智能审核规则(含复检规则和人工审核规则,简称智能规则)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验证及改进研究,以提高智能规则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智能规则的验证与改进,共收集2019年3月至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等6家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尿液标本31 456份,其中3 105份标本以镜检结果及人工审核为参考用于智能规则的验证与调整,28 351份标本以100%人工审核为参考用于改进后的智能规则临床适用性的验证。结果原发布智能规则中的人工审核规则存在8.59%(202/2 352)的无效审核率以及8.84%(208/2 352)的无效拦截率,复检规则的假阴性率和复检率与前期结果相似。依据大数据深度分析结果和8家医院(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技术骨干的讨论,增加了1条复检规则和4条人工审核规则、删除了2条人工审核规则,并对人工审核标准进行了统一,形成了改进后的智能规则。其中,复检规则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漏诊率)及复检率没有明显变化,分别为14.72%(457/3 105)、4.06%(126/3 105)及24.73%(768/3 105);人工审核规则的无效审核率、无效拦截率均降到0;智能规则的人工审核率、自动审核通过率分别为50.89%(1 580/3 105)、49.11%(1 525/3 105)。智能规则的大样本验证结果与之相一致。结论多中心大样本验证显示改进后的智能规则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 标签: 尿分析 诊断试验,常规 人工智能 质量改进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3—8月因急性加重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48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改进用药组(A)、常规用药组(B)和非用药组(C),分别为18、15和15例。针对性改进患者使用噻托溴铵能倍乐的吸入方法:身体前倾,缩胸彻底呼气后,扩胸挺胸深长吸气。观察患者6 min步行距离。第1天3组基础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15±80)、(288±122)和(251±89)m;第2天A、B两组采用常规方法吸入噻托溴铵能倍乐,6 min步行距离分别增加至(358±76)和(322±120)m;第3天,A组采用改进方法吸入后,进一步增加至(406±70)m,B组继续采用常规方法吸入后仅增加至(331±121)m;非用药组3 d的6 min步行距离没有显著改变;A、B组采用说明书常规吸入方法的吸入持续时间为(2.8±0.5)s,采用改进吸入方法的吸入持续时间显著延长至(5.2±1.3)s(F=4.18,P=0.04);患者对改进吸入方法的学习能力跟学历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相比常规吸入方法,身体前倾缩胸、彻底呼气后扩胸挺胸深长吸气法吸入噻托溴铵能倍乐,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护理文书书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2018年2月开始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本研究期间急诊科护理人员无明显变动。比较改进前后护理文书书写情况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文书书写问题持续质量改进后,急诊科护理文书书写时所存在的问题低于改进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降低护理文书书写中常见问题的发生,避免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诊室,医院 持续质量管理 护理文书书写 质量评估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唇部脱毛的改进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女性脱唇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1月至10月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试验组,2017年1月至12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810 nm以色列飞顿半导体冰点激光脱毛仪,超级滑动式脱毛(SHR)+定点脱毛(HR)联合模式进行治疗。试验组应用表面麻药麻醉、SHR模式哑铃形滑动(起始能量密度8 J/cm2)+HR模式(起始能量密度43 J/cm2)盖章式治疗,患者局部鼓腮配合。对照组未敷表面麻药,采用SHR模式直线往返式滑动+HR模式(起始能量密度41 J/cm2)。2组均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毛发较重一侧口角处的1 cm×1 cm部位,采用毛发分析仪计数1 m左右社交距离肉眼明显可见类似毛发数目,计算脱毛率。评价治疗效果:脱毛率≥90%为痊愈;70%~90%(含70%)为显效;40%~70%(含40%)为好转;<40%为无效。对比2组患者3、5次治疗后的脱毛率、最终脱毛率,分析治疗次数、2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情况及患者的舒适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共纳入20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00例,患者的年龄为(28.58±6.01)岁;对照组100例,年龄为(28.57±6.07)岁。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在年龄、皮肤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次数为5(5,6)次,低于对照组的7(6,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79,P<0.001)。试验组患者唇部的3次脱毛率为70.0%(68.0%,74.8%)、5次脱毛率为86.0%(83.0%,88.0%),最终脱毛率为89.0%(86.7%,90.0%),均高于对照组[40.0%(37.0%,42.0%)、72.0%(70.0%,74.0%)、86.5%(85.0%,88.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次=43.986,T5次=25.151,T最终=5.547,P值均<0.001)。单次SHR治疗间断次数试验组≤2次,对照组>2次,治疗期间均无水泡及色素沉着等并发症发生。末次脱毛后均随访半年,2组口角均有稀疏的不纳入毛发计数的新生细软毛发生长,纳入计数的毛发较治疗前变细。结论810 nm半导体激光提高治疗能量、应用表面麻药麻醉、SHR模式哑铃形滑动、患者配合鼓腮、治疗中充分冷却保护,与传统方式比较,治疗周期更短,效率更高,患者舒适度更高。

  • 标签: 毛发去除 激光,半导体 高能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能够基于原有的分析数据、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及计数的新的分析方法。方法选取180例孕妇血样进行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常规的高通量测序,探索游离DNA片段分子量大小与胎儿DNA含量的关系,提出一种新的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的Z值的算法。以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算法的判断结果。结果当以150 bp为分割值时,小分子片段比例与胎儿DNA含量呈正相关。对高通量测序数据用新旧两种算法进行计算,发现基于计数的传统分析的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8.86%;基于以150 bp为分割点的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及计数的分析敏感度和特异度在本次实验中都达到了100%。结论在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及计数的新方法中选取150 bp作为分子大小分割点,可能比传统基于计数的算法更为合理、有效。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游离DNA 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 Z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4周且日龄<7 d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时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基线年组,2016年5月实施降低医院感染相关质量改进措施后至2017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干预1组,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干预2组。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3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38例早产儿,其中基线年组216例,干预1组295例,干预2组227例,各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经质量改进后明显降低,3组分别为15.3%、10.2%、7.5%,干预2组与基线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80例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85.0%、13.8%、1.2%。与基线年组比较,干预组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天数缩短,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严重颅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基线年组和干预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早产儿相关并发症也可能减少。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医院感染 质量改进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对呼叫铃应答及时性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到病房调查173住院人次,共响铃839次,用PDCA循环法对呼叫铃应答不及时进行改进,经制定改善计划(P)、实施(D)、检查(C)和处理步骤(A)。选取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调查203住院人次,共响铃725次,对改进前后科室呼叫铃应答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前后呼叫铃应答的合格率从62.69%,上升至8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科室呼叫铃应答满意度从82.08%,上升至9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能缩短呼叫铃应答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PDCA 持续改进 呼叫铃 应答时间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疾病,肿瘤的防治成为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速培养肿瘤学专业人才,为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优秀的专科医生是当务之急。医学本科生是未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医学本科生的教学中应当对肿瘤学给予高度重视,完善肿瘤学教学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肿瘤学知识、培养学生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临床思维,并为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实习以及专科工作指引方向。但是,我国的肿瘤学教学目前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就我国医学本科生肿瘤学的教学现状予以阐述,并探讨可能有效的改革方法,以期为肿瘤学相关人才及肿瘤学领域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为推动肿瘤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学 教学改革 医学本科生 现状分析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