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物类似药具有与参照药相似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具有价格优势,对实现我国居民用药的更高可及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加深对生物类似药这一新兴概念的正确认识,规范我国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用药,共识专家组参考国内外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用药体会,经充分讨论沟通,达成以下共识:(1)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疗效等同、安全性相似,临床上可以替代使用;(2)根据"适应证外推"原则,生物类似药可获得参照药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其他所有适应证,而且对外推适应证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参照药相似;(3)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由使用参照药转换成使用生物类似药。

  • 标签: 生物类似药 利妥昔单抗 药物转换 适应证外推 可及性 比对研究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例类似病毒性脑炎的非典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31~49岁,均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减退表现,3例合并癫痫,1例合并发热;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FTA-ABS)-IgG、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阳性;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水平均升高。3例头颅MRI显示边缘系统T2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1例显示双侧皮层、皮层下T2加权像、FLAIR高信号。确诊为神经梅毒行青霉素驱梅治疗后,症状及影像学均明显好转。类似病毒性脑炎的非典型神经梅毒比较少见,文献多是个案报道,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青霉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神经梅毒 脑炎,病毒性 边缘叶脑炎 磁共振成像 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预防和治疗工作均存在一定难度。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是脑卒中和PSD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靶点,与神经保护以及情绪的调控密切相关,抑制TREK-1通道的活性能够发挥明显抗抑郁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TREK-1通道阻滞剂Spadin及其类似物对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以及PSD有较好疗效。本文现围绕Spadin及其类似物的发现、作用及其对PSD的治疗价值等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Spadin Spadin类似物 TREK-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8月31日),收集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来那度胺、泊马度胺相关肝损伤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用药情况、肝损伤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肝功能状况、肝损伤分型等)以及处置和转归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6~93岁,平均60岁;原发病为多发性骨髓瘤者16例,浆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1例;应用沙利度胺者9例,来那度胺6例,泊马度胺3例;开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时间为4~232 d,≤60 d者15例;肝细胞损伤型9例,胆汁淤积型7例,因缺少数据未判定分型2例。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主要为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6例)、总胆红素升高(14例)、碱性磷酸酶升高(12例);15例有临床表现记录,主要为黄疸(13例)、乏力(7例)和恶心(4例)。诊断肝损伤后18例患者均停用沙利度胺或其类似物,其中4例予对症支持治疗;13例停药后7~28 d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5例死亡(2例死于肝衰竭,3例死于原发病或其他合并症)。结论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相关肝损伤多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临床表现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相似;停药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可好转或恢复正常,但少数可进展为肝衰竭致死亡。

  • 标签: 化学及药物性肝损伤 沙利度胺 来那度胺 泊马度胺
  • 简介:摘要胰岛素类似物因其分子结构及代谢特点更符合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可以更安全、有效地降低妊娠期高血糖,然而部分胰岛素类似物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目前我国批准用于妊娠期的胰岛素类似物仅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对于在妊娠期使用或继续使用未经批准用于孕妇的胰岛素类似物等情况,临床医生应根据已发表的临床安全性数据权衡调整用药。本文就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双胰岛素类似物在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妊娠期胰岛素类似物的选择及建议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妊娠 门冬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 简介:摘要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升高,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胰岛素治疗仍面临起始和强化治疗延迟的挑战,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治疗中潜在的低血糖风险、血糖变异性和治疗依从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既往常用的胰岛素制剂相比,新型胰岛素类似物制剂具有作用时间延长、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更稳定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可提升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改善血糖变异性,提高患者治疗意愿和依从性,为糖尿病患者安全、便捷、稳定控制血糖提供了良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安全 胰岛素类似物 血糖变异性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确证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分泌结核分枝杆菌MPT64蛋白或抗原类似物的情况,为结核病试验诊断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送检的合格痰标本80株培养分离株,依细菌分离时间先后将样本分为训练集样本组50株和测试集样本组30株。取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大肠埃希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ATCC29212粪肠球菌、ATCC176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标准参考株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阪崎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等80株痰样本临床分离株之血平板培养菌落生理盐水冲刷液,应用胶体金免疫法检测冲刷液MPT64。应用频数分布分别对训练集样本、测试集样本和全部检测样本进行统计学描述,计算其MPT64阳性检出率。结果在7株标准参考株中,仅ATCC29212粪肠球菌菌落生理盐水冲刷液MPT64检测阳性;在80株临床分离株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生理盐水冲刷液MPT64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0%(6/25)、15.0%(3/20)、35.7%(5/14)、40.0%(2/5),9株大肠埃希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和各1株的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阪崎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之冲刷液MPT64检测阴性,痰液常见细菌冲刷液MPT64检测总体阳性率为20.0%(16/80)。结论不少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细菌菌种可致MPT64检测阳性,在结核病诊疗中直接检测呼吸道样本MPT64时,宜结合其普通细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分泌蛋白 MPT64
  • 简介:摘要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其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发现,GLP-1类似物有改善肌肉萎缩的功能,该作用与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和肌萎缩因子表达、增强肌源性因子表达、改善骨骼肌微循环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 标签: 肌肉萎缩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期经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并全程管理的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年2月至2019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随访队列,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LC患者入组。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肝癌发生率情况;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可能影响LC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LC发生肝癌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评估依从性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对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98例NAs治疗的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0年(1.0~15.3年)。至末次访视:(1)LC患者有16.2%(32/198)进展为肝癌,其1、3、5、7、9年肝癌累积发生率分别0、8.9%、14.3%、18.6%、23.4%,年均发生率为3.1%;32例肝癌患者中68.7%为小肝癌(22/32)。(2)单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LC有无结节、基线是否一线用药、肝癌家族史、患者依从性四个因素与肝癌发生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依从性差和基线非一线用药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Log-Rank检验亚组结果分析表明有硬化结节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没有硬化结节患者(21.7%与11.5%,P = 0.029);非一线用药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一线用药患者(22.0%与8.2%,P = 0.003);依从性差的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好的患者(21.3%与12.7%,P = 0.014);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癌家族史的患者(22.3%与8.1%,P = 0.006)。(4)依从性好的患者与依从性差的患者比较,末次HBV DNA阴转率高(98.7%与87.8%,P = 0.005),病毒学突破率低(12.1%与29.3%,P = 0.007)。结论长期NAs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但不能完全阻止肝癌发生,特别是有肝癌家族史、基线有硬化结节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而全程管理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抗病毒治疗疗效,而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肝癌二级预防。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肝硬化 肝细胞癌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其长效性是一个重要指标。GLP-1化学合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通过基因工程获得重组长效GLP-1类似物成为目前的研究方向。此文对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获得重组长效GLP-1类似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 降血糖药 基因工程 表达系统
  • 简介:摘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GDPP/CPP)是儿科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之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国际上治疗CPP的主要药物,其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和性激素分泌,减缓CPP患儿骨龄进展、改善成年身高。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要不断探索GnRHa治疗的获益人群,探讨GnRHa的最佳治疗方案,不断完善GnRHa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证据。

  • 标签: 中枢性性早熟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指南 共识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但肝移植术后出现乙型肝炎复发易损伤移植肝功能,并影响受者的长期存活。尽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核苷(酸)类似物(NA)的临床应用,可以显著抑制HBV复制并改善受者的长期存活率,而且低剂量HBIG联合NA方案仍然是目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标准预防方案。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耐药基因屏障NA的出现,肝移植术后NA和(或)短期联合HBIG的单一用药预防方案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肝移植术后单一NA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乙型肝炎复发 预防 核苷(酸)类似物 单一用药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终都将发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HCC)。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改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大大降低HBV相关HCC发生。然而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发现,一些长期口服NAs治疗的患者,尽管HBV得到了有效抑制,仍然可以发生HCC,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现将围绕NAs有效抑制HBV复制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HCC发生,还是仍然可以发生HCC?以及NAs治疗后发生HCC可能的原因,包括药物的种类、治疗时机、病毒学不完全应答等方面进行讨论,帮助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实施抗病毒治疗,进一步降低HBV相关HCC。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派罗欣质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23~50岁之间,年龄41.1±7.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派罗欣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持续12个月,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乙肝病毒(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HBV-DNA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 Ag)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与派罗欣联合用药治疗乙肝可显著抑制HBV的复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派罗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生物类似药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ADA生物类似药治疗且资料齐全的CD患者。采用哈维-布拉德肖指数(HBI)评估CD患者基线疾病活动性,并根据疾病活动情况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主要终点为活动期CD患者治疗后12周临床应答率及缓解率;次要终点为活动期CD患者治疗后26周临床应答率及缓解率,缓解期CD患者治疗后12、26周的维持缓解率及安全性报告。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活动期20例,HBI评分7(6,8)分;缓解期28例,HBI评分3(2,4)分。活动期CD患者治疗后12周临床应答率为70.0%(14/20),临床缓解率为60.0%(12/20),治疗后26周临床应答率及临床缓解率均为61.5%(8/13)。缓解期CD患者治疗后12周维持缓解率为96.4%(27/28),治疗后26周维持缓解率为92.3%(12/13)。随访期间,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4.2%),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A生物类似药在短期诱导中国轻中度活动期CD患者缓解及维持临床缓解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克罗恩病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生物类似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利拉鲁肽对照组(LIR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利拉鲁肽组(DM+LIR组)。造模成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水平,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应用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并应用Western-blot检测胰岛组织中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轻链蛋白(LC3)及p62蛋白的变化。结果DM组与NC组及LIR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在DM+LIR组中,这些指标较DM组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胰岛素敏感性在DM组中明显降低,DM+LIR组中得到明显改善(P<0.01)。DM组胰岛LC3-Ⅱ/Ⅰ比值较NC组及LIR组升高,p62蛋白则表达下降。而经利拉鲁肽治疗后LC3-Ⅱ/Ⅰ比值进一步升高,p62蛋白表达则进一步下降。结论利拉鲁肽治疗可增强糖尿病大鼠胰岛自噬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成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出现持续症状,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长期影响,但儿科相关资料缺乏。方法该文报道5例瑞典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长期症状由父母报告。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medRxiv/bioRxiv预印本服务器上截至2020年11月2日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5例患儿可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长期影响,年龄中位数为12岁(5~19岁),4例为女孩。临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症状持续6~8个月,均未在确诊时住院。其中1例后续被诊断为心包心肌炎,5例患儿均存在疲劳、呼吸困难、心悸或胸痛症状,4例发生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无力、头晕、咽喉痛。部分症状在6~8个月好转,但所有患儿都存在疲劳症状,均未能全天候在校学习。系统回顾了179篇文献,精读其中相关的19篇,没有关于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长期影响的报道。结论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存在与成人相似的长期影响,女孩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患儿的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ICPP、并随后接受GnRHa治疗满2年的患儿50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观察生长速率,发生减速的时间、频率,以及对生长速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CPP患儿GnRha治疗前一年生长速率(GV0)为(7.61±1.69)cm/年,接受GnRHa治疗后第一年生长速率(GV1)、第二年生长速率(GV2)依次为(6.72±1.93)cm/年、(5.65±1.44)cm/年,各年生长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V0>GV1>GV2,F=38.261,P<0.01),治疗后生长速率逐渐下降;将生长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发现骨龄较年龄提前(BA-CA)与GV1呈负相关;而骨龄、促黄体素(LH)基础值、LH峰值与GV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3、-0.283、-0.378(均P<0.05),其中LH峰值(P<0.01)与GV2呈显著相关性,但GV2与初诊年龄、身高、体质量、卵巢容积等因素不相关。结论在ICPP患儿GnRHa治疗过程中,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而初诊时LH较高、骨龄较大的患儿,治疗的第二年更易出现生长减速。

  • 标签: 性发育障碍 性成熟 中枢性性早熟 生长速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不足/缺乏在我国普通人群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广泛存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亦广泛应用于CKD患者治疗。尽管多个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或专家共识对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合理应用做出了规范,但多为针对某一疾病或并发症,缺乏针对CKD患者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整体指导建议。并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对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药理作用阐述不足,对如何依据CKD患者不同病理生理状态合理选择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不足。因此,本方案针对CKD诊疗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系统介绍了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来源、代谢与分类、药理机制、适应范围、临床检测与管理目标、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临床用药选择和治疗方案以及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在CKD诊疗过程中,合理应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并且,随着更多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据的呈现,本方案将在未来重新修订。

  • 标签: 维生素D 慢性肾脏病 中国实践方案
  • 简介:摘要由于缺乏可靠的预测临床结局的标志物,所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程难以确定。全球相关指南多阐明了"治疗终点",但其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停药标准。无肝硬化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CHB患者达到"治疗终点"后停药,在经过长期严密的随访后发现,不仅安全性良好,无肝功能失代偿病例,再治疗率为40%左右,而且有远超长期巩固治疗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消失率和(或)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血清学转换率(20%左右)。笔者从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停药后的获益、停药相关风险、停药对象的筛选和停药后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讨论,并倡议在我国感染和肝病学界积极开展前瞻性或回顾性+前瞻性、对照、多中心和大样本的停药后临床随访研究,尤其要加强停药后不同临床结局的相关机制以及预测标志物的研究。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核苷(酸)类似物 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