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将发射机输出的高频振荡能量——电磁波辐射出去。一般地,发射机输出的高频振荡能量是通过传输线(馈线)传送到天线上。为了使天线、馈线系统能高效率地传输能量,必须使天线的输入阻抗与馈线的特性阻抗相匹配,而且使天线输入阻抗中的电抗分量为零,呈纯电阻,这样天线便达到了谐振状态,为此,必须对天线进行调整,以提高馈线的行波系数。

  • 标签: 中波 T型 匹配网络
  • 简介:摘要电阻抗断层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通过在体表测量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引起的电阻抗变化,并采用一定的图像重建算法得到体内电阻抗分布或变化的图像,来反映病变信息。该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实时、经济及便携等优点。临床初步研究表明,无创电阻抗成像技术对卒中、脑肿瘤、癫痫灶定位和脑水肿监测具有良好的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针对电阻抗成像的技术原理、成像方式、分类及该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阻抗断层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通过在体表测量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引起的电阻抗变化,并采用一定的图像重建算法得到体内电阻抗分布或变化的图像,来反映病变信息。该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实时、经济及便携等优点。临床初步研究表明,无创电阻抗成像技术对卒中、脑肿瘤、癫痫灶定位和脑水肿监测具有良好的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针对电阻抗成像的技术原理、成像方式、分类及该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具有异质的症状特征和多方面的致病基础。食管粘膜阻抗是反流的标志。受损的食管粘膜完整性在引起GERD症状中起作用。测量了沿食道的粘膜阻抗的变化程度,可用于诊断GERD患者反流对食管粘膜造成的影响。使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实验测量食管基线阻抗被认为是检查食管粘膜完整性研究的替代技术,有助于鉴别GERD与非GERD。内镜引导下粘膜阻抗试验是一项新技术,它利用一根直视导管接触食管内壁,以确定慢性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引起的上皮细胞变化。这个测试本质上是测量食管上皮细胞对电流的传导能力。慢性GERD患者的食管上皮细胞改变,细胞间的间隙扩大和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导致高导电性和低粘膜阻抗。内窥镜检查指导下的粘膜阻抗和粘膜导纳的实时测量可能有助于估计粘膜完整性,并可能以类似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的方式成为GERD患者的有用诊断工具。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嗜酸性食管炎 食管粘膜阻抗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之一,呼吸系统异常所产生的疾病多种多样,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尤其对于重症呼吸疾病的患者影响更为突出。而目前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监测及诊疗指导中研究广泛。对于ICU的危重症患者而言,由于病情变化快,需要有效的监测手段对疾病进行实时监测。故本文旨在对近年来EIT技术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气功能进行评价及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水肿 哮喘 电阻抗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食管pH-阻抗监测可以反映食管反流物的性质、酸度及方向、症状与反流的关系等,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提供综合评估。常规食管pH-阻抗监测参数包括酸暴露时间、反流次数、酸暴露百分比及反流-症状相关性等。近年来提出的食管阻抗新参数包括基线阻抗、反流后吞咽诱发的蠕动波、平均夜间基线阻抗及黏膜阻抗等,为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及疗效的预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本文将对这些新的阻抗监测参数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pH-阻抗监测 食管基线阻抗
  • 简介:摘要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辐射、可视化的床旁无创、连续、动态监测的功能成像技术,不仅可实时显示肺区域性通气状态,还可进行肺灌注的评估。因此,EIT能帮助医师在直视状态下从生理学角度识别动态心肺功能,进而制定个体化呼吸支持策略。本文探讨ICU不同场景下EIT的研究成果为危重症患者个体化呼吸支持策略及临床救治提供证据支持。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电阻抗断层成像 区域肺通气 肺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人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的情况,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乳腺癌患者的肥胖发生率,了解体质量指数(BMI)与各人体成分指标之间的关系,调查乳腺癌患者的肌肉减少症发生率及其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患者1 187例,在术前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患者的人体成分。结果乳腺癌患者各人体成分指标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767~32.627,P<0.01),不同年龄组患者的肌肉减少症发生率不同(χ2值为20.819,P<0.01);不同诊断方法的肥胖检出率不相同,应用体脂百分比(PBF)诊断的肥胖率最高,334例占28.14%的乳腺癌患者出现BMI正常或过低但PBF超标的"隐形肥胖";BMI与各人体成分指标均呈正相关(r值为0.137~0.954,P<0.01),与PBF和骨骼肌含量均呈中等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761、0.534,P值均<0.01);肌肉减少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为98例占8.26%,BMI诊断正常仍有64例占8.78%的患者发生了肌肉减少症,PBF超标和内脏脂肪面积(VFA)超标的患者中分别有47例占6.70%和15例占5.98%出现了肌肉减少症。结论乳腺癌患者中PBF肥胖的发生比例较高,部分患者出现肌肉减少症,不利于预后,应当加强对其脂肪和肌肉含量的监测并及早干预;生物电阻抗技术能准确评估患者的人体成分,能发现传统的BMI无法诊断的"隐形肥胖"和肌肉减少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体成分 生物电阻抗分析 肥胖 肌肉减少症
  • 简介:摘要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一种新型的床旁肺通气监测技术,它可以实时显示肺部气体甚至血流灌注的分布,具有连续监测患者的肺区域性通气状态及其对治疗反应的优点。由于EIT技术目前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而在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较少。本文根据新的循证医学依据,探讨EIT在慢性气道疾病中应用的价值,提出新理念和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阐述了小电流接地选线以及接地变的原理,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结合实际运行管理中的经验,为实现快速准确切除接地故障,保障人身、设备、电网安全的目标,研究提出了小电流接地选线与接地变配合使用的解决办法。

  • 标签: 小电流 接地选线 接地变 运行管理 配合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容量负荷,探讨高容量负荷状态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透析前收缩压(6次透析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值)>160 mmHg的血液透析患者。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并根据患者容量状态分为容量增加组和非容量增加组(包括容量正常和容量下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细胞内液比例(ICW)、细胞外液比例(ECW)、体细胞质量、瘦体重、干瘦体重及其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阻抗/身高、容抗/身高、相位角、疾病指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51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容量增加组19例,非容量增加组32例(容量正常27例,容量下降5例)。容量增加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磷较非容量增加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容量增加组的细胞外液比例、疾病指数显著高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相位角、阻抗/身高、容抗/身高显著低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临床追踪20个月,容量增加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透析前收缩压<160 mmHg)低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增加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1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两组生存率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容量负荷增加的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细胞外液增加明显,营养状态评估指标较非容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容量负荷增加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更加难以控制,临床预后可能不及非容量增加的患者。

  • 标签: 肾透析 高血压 电阻抗 生物电阻抗矢量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3~6岁中国儿童体成分的一致性。方法2017年11月16日至12月8日选取来自天津市津南区某幼儿园3~6岁儿童230例,分别使用BIA及DXA测量其全身肌肉量(SLM)及脂肪量(BFM),并根据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儿童体成分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BIA测量的SLM及BFM与DXA具有显著相关性(R2=0.951、0.947,均 P<0.001)。Bland-Altman结果中,BIA测量的SLM高于DXA 0.70 kg (95%CI:-1.78~0.38),BFM低于DXA 1.36 kg(95%CI:0.19~2.52)。在不同性别、年龄及BMI儿童中也存在相同的趋势,BIA测量的男、女童的SLM均高于DXA,男童相差0.57 kg(95%CI:-1.63~0.49),女童相差0.84 kg(95%CI:-1.88~0.20)。BFM测量结果BIA均低于DXA,男童相差1.23 kg(95%CI:0.11~2.36),女童相差1.49 kg(95%CI:0.34~2.64);各年龄组BIA测量的SLM均高于DXA,3岁组相差0.67 kg(95%CI:-1.74~0.41),4岁组相差0.76 kg(95%CI:-1.65~0.13),5岁组相差0.69 kg(95%CI:-1.85~0.47),6岁组相差0.67 kg(95%CI:-1.75~0.41)。BFM测量结果BIA均低于DXA,3岁组相差1.09 kg(95%CI:-0.12~2.30),4岁组相差1.44 kg(95%CI:0.60~2.28),5岁组相差1.39 kg(95%CI:0.15~2.64),6岁组相差1.43 kg(95%CI:0.38~2.48)但在肥胖儿童中,BIA与DXA的差异最小,SLM相差0.39 kg,BFM相差0.93 kg。结论BIA测量3~6岁儿童SLM及BFM与DX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标签: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儿童 肌肉量 脂肪量
  • 简介:摘要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便携、图像监护等突出特点。肺功能成像是目前EIT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肺通气及血流灌注。本文对肺EIT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其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未来EIT技术在儿科临床急救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 标签: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儿童 呼吸系统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无导线起搏器Micra置入术中释放即刻阻抗对起搏阈值变化趋势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无导线起搏器Micra置入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中电学参数,将阻抗和起搏阈值分为释放即刻、释放后5~10 min和牵拉试验后3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对比3组电学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释放即刻阻抗对起搏阈值变化趋势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1例置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男性12例(57%),年龄(72.2±12.5)岁。21例患者置入术中释放即刻阻抗为(798.1±35.3)Ω,释放后5~10 min为(800.9±35.6)Ω,牵拉试验后为(883.6±31.7)Ω,3组阻抗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释放即刻阈值为(0.97±0.11)V/0.24 ms,释放后5~10 min为(0.95±0.12)V/0.24 ms,牵拉试验后为(0.59±0.06)V/0.24 ms,牵拉试验后阈值低于释放后即刻(P=0.003)和释放后5~10 min(P=0.008),阈值有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的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释放即刻阻抗≥680 Ω可预测牵拉试验后能获得理想的起搏阈值(AUC=0.989,95%CI 0.702~0.964,P<0.001),预测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100%;而释放即刻阻抗≤520 Ω时起搏阈值不理想(95%CI 0.893~1.000,P<0.001),且不能随时间推移而改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结论Micra无导线起搏器释放即刻的阻抗值对起搏阈值的变化趋势有预测价值,释放即刻阻抗≥680 Ω提示牵拉试验后获得理想的起搏阈值可能性较高,而阻抗≤520 Ω起搏预测阈值不良,建议寻找新的起搏位点。

  • 标签: 心律失常,心性 心动过缓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器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电阻抗(CEI)扰动系数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60例。患者脑神经伤程度评价标准参考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程度评分(NSS)标准,预后情况参考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意识障碍评价标准参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所有患者入院后由同一手术团队进行治疗,术后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检测患者的CEI(以扰动系数表示CEI测定结果)。结果轻度、中度、重度脑神经损伤患者CEI值依次降低,分别为92.47±2.93、81.71±2.92、62.26±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281,P<0.05)。轻度、中度、重度意识障碍患者CEI值依次降低,分别为97.62±3.04、80.71±3.09、71.25±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006,P<0.05)。预后良好患者CEI值(92.68±4.23)高于预后不良患者(65.47±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17,P<0.05)。颅内压<20、20~40、>40 mmHg(1 mmHg=0.133 kPa)者CEI值依次降低,分别为96.98±2.18、84.62±2.13、73.47±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151,P<0.05)。当扰动系数低于110时,提示脑水肿。CEI诊断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脑积水的灵敏度为72.00%,特异度为80.40%,最佳截断点为90.5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7。结论扰动系数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脑积水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扰动系数低于110时,提示脑水肿,需要及时复查头颅CT,进行手术。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电阻抗 扰动系数 脑积水 颅内压 意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整体主观评估(MQSGA)联合生物电阻抗法(BIA)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淮海医院和上海曙光医院西院2个中心实施MHD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90例,收集患者近期各项检测数据,观察患者3 d内的具体饮食情况,并记录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应用MQSGA和BIA法评估MHD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应用MQSGA法评估90例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其中59例患者营养良好(占比65.5%),31例患者营养不良(占比34.44%);应用BIA法评估,54例患者营养良好(占比60.00%),36例患者营养不良(占比40.00%),应用2种评分法所得出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MHD患者中有51例了解到具体饮食情况,患者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为(1.23±0.26)g·kg-1·d-1。应用MQSGA法将患者分为2组,营养良好患者为对照组(n=31),营养不良患者为观察组(n=59);2组患者血肌酐(SCr)、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组织指数(LTI)、尿酸(UA)、DPI以及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QSGA评分与ALB、年龄以及BMI存在相关性。结论MQSGA与BIA 2种方法对MHD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结果近似,多因素分析后发现,ALB、年龄以及BMI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主观综合评分 生物电阻抗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在均匀土壤及非均匀土壤条件下接地网的设计问题,计算了在不同条件下变电站接地电阻、跨步电势及接触电势,为接地网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变电站 接地网 均匀土壤 非均匀土壤
  • 简介:本文通过对某公司综合楼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设备工作接地设计要求(≤1.0Ω)的讨论,以及对城镇里信息系统在接地方面普遍存在的接地电阻值偏高问题研究,对其可用场地小,地下管道复杂,相邻建筑物屏蔽影响等因素分析。依据在城镇信息系统在接地改造方面客观因素,提出增大地网面积、利用深井接地、使用接地模块和施加长效防腐降阻剂等复合降阻措施,对系统各种功能接地优化设计,以提高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御能力。

  • 标签: 信息系统 接地电阻 接地响应 接地方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