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作者: 李云 刘柯 李佳 冯勃 钟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四川绵阳四○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绵阳 621000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853,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四川绵阳四○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绵阳 621000,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
  • 简介:摘要鼻中隔偏临床常见,但并非所有鼻中隔偏均有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鼻中隔偏病因大致被分为先天性和非先天性,部分患者会因鼻中隔偏引起鼻部局部及全身症状,干扰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手术依然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仍在不断开展。

  • 标签: 鼻腔 鼻中隔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形态的矫正方法。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对47例鼻中隔偏患者进行矫正,其中男11例,女36例,年龄18~43岁,平均23岁。术中保留L形支架后切取鼻中隔软骨,先通过对偏对侧的鼻中隔软骨进行划痕及软骨移植等措施,对鼻中隔背侧偏进行应力性和容积性矫正,再根据鼻中隔尾侧不同偏情况进行矫正。(1)Ⅰ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尾侧向一侧弧形弯曲时,于弯曲软骨凹面作划痕,一侧放置软骨板条,形成单侧夹板矫正弯曲。(2)Ⅱ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自后角向前角方向呈直线倾斜偏时,于尾侧偏方向的对侧将移植物自前鼻嵴向前放置,保证前角位置居中,作容积性矫正。(3)Ⅲ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自前鼻嵴脱出并偏向一侧,鼻中隔尾侧直线偏或弧形弯曲时,将后角自错位点剥离并复位于前鼻嵴上,尾侧过长时予适当切除,根据尾侧的软骨强度及偏倾向行软骨加强移植。(4)Ⅳ类:前鼻嵴本身位置偏向一侧,鼻中隔后角连接于错位的前鼻嵴上时,保留约2 mm的软骨于前鼻嵴上方后,从前鼻嵴前方离断尾端并向中线复位,移位距离较大时在断端错位间隙内填充小软骨。如原前鼻嵴过于突出可予以凿除。根据尾侧端强度及偏倾向作软骨加强移植。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本组47例,Ⅰ类8例,Ⅱ类13例,Ⅲ类5例,Ⅳ类21例。平均随访1年3个月,1例Ⅱ类、2例Ⅳ类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出现偏的复发,于术后半年进行二次调整后基本达到满意;1例Ⅲ类患者术后一侧鼻腔通气不畅,检查为该侧下鼻甲肥大,后行下鼻甲肥大矫正术后缓解;余4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鼻背与鼻尖及鼻小柱基本居中,鼻孔双侧基本对称,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将鼻中隔L形支架背侧和尾侧按不同偏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可有效治疗因鼻中隔偏导致的鼻形态畸形。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治疗 鼻中隔成形术
  • 简介:摘要1例52岁男性患者因抑郁障碍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 mg/d(逐渐加量至15 mg/d),唑酮100 mg/d,劳拉西泮1 mg/d。服药3 d后患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服药13 d后因唑酮缺药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劳拉西泮。停用唑酮3 d后,唾液分泌增加症状消失。后因睡眠不佳重新加用唑酮100 mg/d,2 d后患者再次出现唾液分泌增加。医师考虑上述症状与唑酮有关,嘱其停用该药,仅继续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劳拉西泮。3 d后,患者唾液分泌增加再次消失。2周后复诊,患者抑郁症状缓解,未再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 标签: 曲唑酮 流涎,唾液分泌
  • 简介:摘要海泊帕(海泊帕乙醇胺片)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口服、非肽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2021年6月海泊帕获得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年患者以及对免疫抑制治疗(IST)反应不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成年患者。为指导临床规范应用海泊帕,使患者最大限度获益,根据海泊帕的临床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及TPO-RA类药物的应用现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治疗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制定了该指导原则,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受体,血小板生成素 血液学药物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
  • 作者: 冯枫 徐杰 孙沛 尹露 李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九病区 234000,北京高新医院戒毒治疗科 100021,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北京 100084,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 102609,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酮联合唑酮在阿片类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防复吸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高新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阿片类海洛因兴奋剂成瘾者274例。先采用美沙酮脱毒,然后选取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组(盐酸纳酮联合唑酮抗复吸治疗6个月)、2组(盐酸纳酮抗复吸治疗6个月)各60例,观察两组抗复吸效果。结果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婚姻状况、毒品使用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复吸治疗6个月后,在个人生活状态不变的情况下,1组未复吸率为86.7%(52/60),2组未复吸率为6.7%(4/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01)。结论盐酸纳酮联合唑酮在阿片类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防复吸中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盐酸纳酮。

  • 标签: 阿片生物碱类 海洛因依赖 药物疗法,联合 纳曲酮 曲唑酮 物质戒断综合征 抗复吸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荟萃分析方法比较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与单独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安奈德、瘢痕疙瘩、5-氟尿嘧啶、糖皮质激素、增生性瘢痕"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triamcinolone acetonide、5-fluorouracil、glucocorticoid、fluorouracil、keloid、scar、TAC、5-FU、hypertrophic scar"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8月公开发表的比较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和单独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括治疗有效比例、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瘢痕疙瘩复发比例。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1 326例瘢痕疙瘩患者,包括采用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瘢痕疙瘩内注射的安奈德+5-氟尿嘧啶组患者668例,仅采用安奈德瘢痕疙瘩内注射的单纯安奈德组患者658例。改良Jadad评分1~3分的文献7篇、4~7分的文献7篇。安奈德+5-氟尿嘧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单纯安奈德组[相对危险度(RR)=1.28,95%置信区间=1.16~1.41,P<0.01]。亚组分析显示,纳入文献质量高低和人种因素可能是治疗有效比例的异质性来源。安奈德+5-氟尿嘧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单纯安奈德组(RR=0.44,95%置信区间=0.25~0.75,P<0.01)。安奈德+5-氟尿嘧啶组患者的瘢痕疙瘩复发比例明显低于单纯安奈德组(RR=0.25,95%置信区间=0.14~0.44,P<0.01)。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治疗有效比例、瘢痕疙瘩复发比例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皮下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安奈德,且不良反应和复发更少。

  • 标签: 瘢痕疙瘩 曲安奈德 氟尿嘧啶 糖皮质激素类 荟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不少外科医生对结肠脾的肠系膜形态认识不足,以致于在进行脾曲周围癌的完整系膜切除时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对结肠脾游离过程中的肠系膜形态进行连续的活体解剖观察,并从胚胎学角度,对结肠脾特有的肠系膜形态进行三维重建,以帮助外科医生进一步理解该区域的系膜结构。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的9例录像完整、质量合格的非连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录像。全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实施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以中间入路为主的"三路包抄"方式进行脾游离。在脾游离过程中,对横结肠系膜和降结肠系膜形态进行观察,结合胚胎学理论进行三维模拟。以胰腺腹侧尾侧缘为轴向,并连续采集4个层面的术中照片(切面1、2、3、4)。结果脾游离过程的中位手术时间为31(12~55)min,中位出血量5(2~30)ml,术中1例患者出现脾下极血管损伤,予超声刀电凝止血成功。9例患者均观察到稳定的横结肠系膜根结构;横结肠系膜根位于胰腺下缘,内侧较为明显且坚韧,而在胰体尾部该结构逐渐消失,代之以光滑的相互移行的横结肠系膜和降结肠系膜背侧叶。通过术中观察重建结肠脾形态:胚胎时期横结肠系膜呈扇形移行为降结肠系膜,在其内侧(切面1至切面2),横结肠系膜和降结肠系膜移行处受肠系膜上动脉(SMA)的牵拉而内翻,发生对折,并受胰腺的压榨,从而形成术中观察到的横结肠系膜根结构;其外侧(切面3至切面4)远离SMA的力学牵拉,移行区未受胰体尾压榨,横结肠系膜和降结肠系膜移行处结肠系膜背面光滑,平躺于相对应的由胰体尾、Gerota筋膜和脾下极构成的膜床上。结论本研究从胚胎学角度,对结肠脾特有的肠系膜形态进行三维模拟,提出了能稳定在术中观察到的横结肠系膜根结构。术中以胰腺腹侧尾侧缘为轴向,平Gerota筋膜水平,由内向外切断横结肠系膜根至胰体尾下缘,可保证横结肠系膜根部脂肪和淋巴组织的完全清扫。

  • 标签: 结肠脾曲 肠系膜 活体解剖 横结肠系膜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古抑菌素A对膀胱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5637细胞(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所)作为研究细胞,使用含有低、中、高浓度曲古抑菌素A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5637细胞24、48、72 h。然后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凋亡率、处于各细胞周期阶段的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方差检验和t检验。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和药物作用时间延长,5637细胞相对生存率[空白组:100.00%、100.00%、100.00%;低剂量组:(90.45±18.56)%、(80.45±12.25)%、(65.45±8.65)%;中剂量组:(71.02±9.56)%、(63.45±6.12)%、(50.42±6.35)%;高剂量组:(52.14±6.25)%、(42.11±5.14)%、(20.25±3.25)%](F=11.483、9.244、8.264,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处于亚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p21蛋白显著升高,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细胞周期蛋白D显著降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细胞处于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空白组。结论古抑菌素A可以通过抑制p-Akt信号通路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通过促进p2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周期进程。

  • 标签: 膀胱癌 细胞周期 磷酸化蛋白激酶B 曲古抑菌素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来唑为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是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本例患者为64岁妇女,于乳腺癌术后接受来唑治疗期间出现阴道出血,行诊断性刮宫术,病理结果示子宫内膜样腺癌。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 来曲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加班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54只雌性Wistar大鼠,使用脊髓损伤打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10椎板)、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阿加班组(阿加班组),每组18只。分别在造模前及伤后7,14,21,28,35,42 d利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伤后42 d检测各组大鼠后肢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运用HE染色观察损伤区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比较空洞大小。结果伤后7 d,阿加班组BBB评分[(3.7±0.5)分]及斜板试验[(28.0±2.6)°]较脊髓损伤组[(3.3±0.5)分、(24.3±1.9)°]有明显改善(P<0.05)。伤后42 d,阿加班组BBB评分[(13.0±0.8)分]及斜板试验[(50.7±2.7)°]达到峰值,且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9.7±1.3)分、(40.5±2.7)°](P<0.05);而阿加班组伤后BBB评分及斜板试验均低于假手术组[(21.0±0.0)分、(60.0±0.0)°](P<0.05)。伤后42 d,阿加班组SEP潜伏期[(25.0±0.9)ms]较脊髓损伤组[(31.5±1.9)ms]明显缩短,波幅[(2.1±0.1)μV]较脊髓损伤组[(0.5±0.1)μV]明显升高(P均<0.05);而潜伏期和波幅较假手术组[(19.5±1.0)ms、(2.8±0.1)μV]延长或降低(P均<0.05)。阿加班组MEP潜伏期[(11.5±1.0)ms]较脊髓损伤组[(17.5±1.1)ms]明显缩短,波幅[(4.8±0.8)μV]较脊髓损伤组[(2.8±0.7)μV]明显升高(P均<0.05);而潜伏期和波幅较假手术组[(7.5±1.0)ms、(7.5±1.0)μV]延长或降低(P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阿加班组损伤中心区域空洞面积[(0.35±0.04)mm2]较脊髓损伤组[(0.71±0.05)mm2]明显减小(P<0.05)。结论阿加班可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组织,抑制脊髓空洞形成,促进其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阿加曲班 炎症 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加班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加班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全血黏度切变率(高切)、全血相对切变率指数(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缓解高凝状态,提升临床综合疗效。

  • 标签: 后循环脑梗死 阿加曲班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美他嗪(TMZ)是优化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广泛用于心绞痛的预防性治疗。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在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占1.9%(3/155),在TMZ相关不良事件中占8.4%(161/1 916),估计发生率为0.36/100 000患者年。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可发生在服药1个月至7年,多发生在服药9~15个月;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相似,但二者的临床处理迥异,因此须注意二者的鉴别。年龄≥65岁和合并脑卒中是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诊断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者应立即停用TMZ,并终生禁用该药。停用TMZ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对少数症状持续者可适当给予多巴丝肼片等多巴胺补充剂治疗。已诊断帕金森病的患者禁用TMZ。TMZ致帕金森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与其哌嗪核心结构有阻断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有关。

  • 标签: 曲美他嗪 帕金森病,继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加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采用药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阿加班联合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临床疗效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阿加班联合阿司匹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巴氏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阿加班联合阿司匹林组巴氏指数评分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阿加班联合阿司匹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95/100),高于阿司匹林组的78.00%(78/100),P<0.05。结论阿加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胆管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人正常肝内胆管细胞HIBEpiC构建胆管细胞缺氧模型,分为CON组、CoCl2组(150 μmol/L CoCl2)和CoCl2+TMZ组(TMZ预处理2 h+150 μmol/L CoCl2);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胆管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胆管细胞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Sidak 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oCl2组细胞凋亡率(13.86±1.47)明显高于CON组(1.15±0.26),CoCl2+TMZ组(7.30±0.59)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低于CoCl2组(F=93.493,P<0.05);CoCl2组细胞内ROS水平(46.84±5.83)显著高于CON组(9.19±0.53),CoCl2+TMZ组(25.69±6.04)显著低于CON组(F=29.612,P<0.05);CoCl2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12.86±0.98)显著低于CON组(1.07±0.83),CoCl2+TMZ组(6.58±0.89)显著高于CON组(F=129.070,P<0.05)。CoCl2组的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0.617±0.042、0.895±0.036)高于CON组(0.229±0.020、0.430±0.037),TMZ预处理后(0.884±0.046、1.028±0.037)显著高于CoCl2组(F=151.190、147.650,P<0.05);CoCl2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0.344±0.034)低于CON组(0.803±0.055),CoCl2+TMZ组(0.612±0.050)显著高于CoCl2组(F=48.337,P<0.05);CoCl2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0.982±0.049)高于CON组(0.432±0.039),TMZ预处理后(0.630±0.053)显著低于CoCl2组(F=68.626,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美他嗪通过降低胆管细胞ROS产生,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胆管细胞 曲美他嗪 氧化应激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安奈德在泪小管吻合术中寻找鼻侧断端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安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住院的单纯下泪小管断裂30例(3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15例),以棉签压迫泪囊,将0.5 ml:20 mg安奈德注射液自上泪点注入泪小管,乳白色的安奈德注射液自下泪小管断端溢出,从而快速定位其鼻侧断端。B组(对照组,15例),由同一高年资眼外伤医师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鼻侧断端。比较两组寻找鼻侧泪小管断端时间。结果30眼均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并成功吻合泪小管;A组用时(7.9±1.8)秒,B组用时(80.0±19.9)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00,P=0.000)。结论采用安奈德注射液在泪小管吻合术中寻找鼻侧断端省时、方便。

  • 标签: 断裂,泪小管 手术,吻合 曲安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加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分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观察组采用阿加班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比9.30%)比较,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脑卒中复发率(4.65%)与对照组脑卒中复发率(6.98%)比较,P>0.05。结论阿加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小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疗效明显,且能够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阿加曲班 急性缺血性小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