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主要的治疗手段,放疗后出现阴道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而以往临床上对急性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治疗及预防关注较少。本文对宫颈放疗后急性阴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治疗及其预防的研究结果及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减少阴道损伤、更好地完成放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性阴道炎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术后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患者的早期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宫颈患者共106例。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相关临床指标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S)为88.1%,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4.8%。3级以上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早期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其中3级以上为1.8%。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血红蛋白(Hb)的水平、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是否接受放疗、靶区内是否局部加量、是否接受化疗,与严重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相关(χ2=1.789~17.89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会增加严重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χ2=3.929,P<0.05)。结论对于接受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宫颈患者,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早期严重的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作者: 彭琛 谢印通 张昕 谢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部,济南 250117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117,山东省临沭县中医医院影像科,临沂 276700,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影像科,临沂 276000,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117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妇科,
  • 简介:摘要宫颈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复发或晚期宫颈预后较差,且往往接受过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加棘手,即使经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晚期宫颈治疗失败率仍较高。得益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及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宫颈维持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靶向维持治疗、免疫维持治疗、多药联合维持治疗是目前宫颈维持治疗的热门领域。

  • 标签: 宫颈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维持治疗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和过继细胞免疫疗法。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目前,以PD-1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复发转移性宫颈中取得快速发展。本文回顾相关临床研究,对宫颈中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定展望。

  • 标签: 宫颈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在探讨宫颈患者放疗过程中粪便样本中代谢产物的表达变化与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宫颈放疗的患者51例(其中1名患者因入组后不能按要求留存有效标本而剔除,实际共50例),收集患者放疗期间4个时间点的粪便样本,即放疗开始、放疗2周、放疗4周、放疗结束,共计200个,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凝聚层次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鉴定粪便中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结果通过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共检测到5 770个代谢峰,鉴定出121个显著失调的差异代谢产物,其中77个代谢产物表达上调,44个代谢产物表达下调。有19个差异代谢产物在放疗4个时间点发生显著变化,包括1-甲基黄嘌呤、亚油酸、5-氨基戊酸、苯乙胺、苯乙烯、N-乙酰谷氨酸、19-去甲睾酮、4-乙酰氨基丁酸、N-乙酰-L-苯丙氨酸、大豆苷元、胆酸、花生四烯酸、甲蓝氨酸、N-甲酰-L-蛋氨酸、槲皮苷,苯丙氨酸、葡糖酸、蜜二糖及α-CMBHC。共筛选出4个代谢通路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有关(Pathway imPact >0.1),分别为苯丙氨酸酪氨酸代谢通路、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赖氨酸降解代谢通路。结论宫颈患者放疗后粪便中代谢产物发生明显改变。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粪便上清中的差异代谢产物表达发生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为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宫颈癌 代谢组学 急性放射性肠炎
  • 简介:摘要宫颈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和放疗。宫颈治疗后复发率高,复发后预后较差。复发宫颈可分为盆腔中央型、盆腔外周型和盆腔外复发,其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初始治疗方式和复发位置。无放疗史的患者如有手术指征,可首选手术,也可联合放化疗±近距离治疗。放疗后盆腔中央复发的患者可选择盆腔廓清术±术中放疗,但其适应证具有高选择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生存质量低。放疗后盆腔外周复发的患者可行再程外放疗和/或化疗。然而再程放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初次放疗,立体定向体部放疗适应证较严格,对治疗者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较高。近年来放疗技术更加精准,影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如高剂量率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复发宫颈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近年近距离治疗复发性宫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标签: 宫颈肿瘤,复发/近距离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复发/放射性粒子植入疗法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根治性图像引导放疗(IGRT)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探讨其合理应用模式。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螺旋断层放疗(HT)的20例宫颈患者,应用兆伏级CT(MVCT)图像在HT自适应模块上进行重建及模拟,分别得到有/无图像引导下的受照剂量参数;将各单次剂量分布和对应的融合CT图像传输至形变软件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剂量参数。结果无图像引导的模拟计划(Plan 2)的CTV、GTV和子宫体各方向位移均大于图像引导下的计划(Plan 1),以腹背方向和宫体位置变化最大;CTV、宫体V45Gy、V50Gy、D98%、Dmean和GTV的V50Gy均低于Plan 1(P<0.05);Plan 1左右位移与CTV和宫体D2%、D98%呈负相关(P<0.05),头脚位移与GTV的V45Gy、V50Gy呈负相关(P<0.05),腹背位移与宫体D98%呈负相关(P<0.05);Plan 2左右位移与CTV的D2%和宫体V50Gy呈负相关(P<0.05),头脚位移与CTV的D98%和宫体D98%、Dmean、V45Gy、V50Gy呈负相关(P<0.05),腹背位移与CTV的D98%和宫体D98%、Dmean、V45Gy、V50Gy及GTV的Dmean、V45Gy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调强放疗中宫体位移较大且CTV低量区主要位于宫体,IGRT可明显降低位置偏差带来的剂量学差异。

  • 标签: 宫颈肿瘤/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螺旋断层疗法 剂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和/或放疗联合化疗,放疗包括外照射和近距离治疗(BT),而BT又包括高剂量率BT (HDR-BT)和低剂量率BT (LDR-BT)。宫颈预后较好,但疗后仍有部分盆腔内和/或盆腔外复发。复发后宫颈治疗目前欠缺高效、微创和低不良反应的治疗手段,预后差。2002年王俊杰教授将CT引导技术引入LDR-BT领域,2015年又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BT领域,实现了LDR-BT术前计划要求,治疗精度、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2018年王俊杰教授提出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治疗(SABT)概念。历时近20年对复发宫颈治疗的不断尝试和探讨,积累了一定经验。本共识主要基于3D打印技术辅助CT引导BT复发宫颈建立规范和共识,内容包括适应证选择、剂量学要求、技术流程和辐射防护等。目前3D打印技术引导BT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研究,提高循证医学等级水平。

  • 标签: 复发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3D打印模板 共识
  • 作者: 苏慧超 张臻 唐晓慧 于金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放射肿瘤学系 放射肿瘤科,马斯特里赫特 6211SV,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研究部,济南 2501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中免疫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模型与患者预后及免疫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255例宫颈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及相应的临床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提取免疫相关lncRNA,使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于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以模型评分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两组。使用CIBERSORT、单样本基因富集分析(ssGSEA)等算法评估不同分组间免疫浸润的差异,使用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基因集合变异分析(GSVA)分析探究模型与免疫通路的联系。同时使用肿瘤免疫功能障碍与排斥(TIDE)评分及免疫表观(IPS)评分探索不同分组间免疫治疗应答的差异。结果通过Kaplan-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了免疫相关lncRNA预测模型,生存曲线显示出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的1、2、3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796、0.702。低风险组的免疫得分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0.05)。基于反卷积的免疫算法CIBERSORT结果提示CD8+T细胞、辅助T细胞、B细胞和M0、M1型巨噬细胞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风险组中免疫通路被显著富集。TIDE和IPS评分在不同风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免疫相关lncRNA模型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来预测宫颈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及预后。

  • 标签: 宫颈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预后评价
  • 简介:摘要宫颈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1/3属于中晚期,治疗手段以放化疗为主。尽管手术在晚期转移性宫颈患者中应用受到限制,但是有选择性地在这部分患者中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文章将对晚期转移性宫颈患者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论述,同时将重点介绍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器官清除术的应用。

  • 标签: 晚期转移性宫颈癌 广泛子宫切除术 盆腔器官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放疗计划系统手动赋予以CT图像为基础的肿瘤组织及危及器官准确的均匀体电子密度,研究其对剂量精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例术后宫颈放疗计划,从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46号报告导出相应器官的体电子密度,转化为相对电子密度后植入计划系统(Monaco5.11, Sweden)的危及器官模块,包括膀胱、直肠、小肠、肾脏、脊髓、股骨头、髂骨,其他组织以人体的平均电子密度代替。原始计划为双弧容积旋转调强(360° VMAT,采用蒙特卡罗算法,计算网格为0.3 cm×0.3 cm×0.3 cm,最小子野宽度为0.6 cm。保持原始计划通量不变,重新计算剂量生成新计划。通过剂量学参数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二维曲线比较两种计划的区别。结果植入体电子密度后生成的计划中(PlanRED),患者绝大部分的靶区剂量参数与原始计划(Planref)之间的偏差<2%,所有靶区D2、D98、Dmean的平均偏差<0.7%,180个数据中只有2个数值在2%~3%。膀胱、直肠、小肠的V20、V30、D1 cm3、Dmean、Planref的平均偏差<0.6%,240个数据中有4个数值>2%。PlanRED的平均跳数比Planref高0.9%,子野总数不变。手动赋予电子密度生成的计划剂量偏高,但符合临床要求。DVH图中靶区、危及器官的二维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两组计划剂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计划系统中手动赋予人体电子密度来生成的术后宫颈计划与原始计划剂量整体偏差<2%,符合临床要求,为实现MRI直接用来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和剂量计算提供了参考。

  • 标签: 体电子密度 宫颈癌 放疗计划 剂量计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放疗后复杂型放射性肠瘘的类型、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宫颈放疗后复杂型放射性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适宜的治疗方法。结果26例患者中11例为直肠合并阴道瘘,1例为乙状结肠合并膀胱瘘,5例为直肠同时合并阴道及膀胱瘘,7例单纯性低位直肠瘘合并周围顽固性感染,2例宫颈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后回肠合并阴道残端瘘。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全盆腔或后盆腔切除术,6例行病变直肠或乙状结肠切除、膀胱或阴道修补术,7例行Hartmann术,1例行病变小肠切除吻合、阴道修补术,3例行单纯性横结肠造瘘或近端回肠造瘘术。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者的肠瘘症状均消失,其中23例患者的会阴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年内2例患者出现回肠相关瘘的症状,无1例肠瘘相关的死亡。结论宫颈放疗后复杂型放射性肠瘘以直肠乙状结肠相关性肠瘘为主,手术治疗的关键为切除病变的肠管及清除盆腔感染灶。

  • 标签: 宫颈肿瘤 肠瘘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宫颈的主要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较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肺、肝、骨骼等,宫颈胸膜转移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宫颈发生胸膜转移并快速进展导致死亡的病例,以提高对少见部位转移的宫颈的重视。

  • 标签: 宫颈肿瘤 胸膜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同质医疗理念的创新型护理实践在宫颈放射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是否加快患者性生活恢复,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收治的120例接受放射治疗宫颈患者,年龄(36.17±3.21)岁,年龄范围为21~53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同质医疗组,每组6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同质医疗组患者实施基于同质医疗理念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及性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同质医疗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为[(35.34±3.3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为[(34.92±4.60)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44.15±5.29)分、(45.63±5.10)分];同质医疗组患者药物管理[(16.68±2.60)分]、饮食管理[(14.05±1.98)分]、心理和社会适应[(18.03±2.42)分]、症状管理[(17.27±2.54)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13.24±2.18)分、(10.28±2.06)分、(13.23±1.79)分、(13.60±2.34)分];同质医疗组患者性欲望[(3.05±1.19)分]、性唤醒[(2.68±1.22)分]、阴道润滑[(1.84±0.61)分]、性高潮[(2.79±0.81)分]、满意度[(4.41±0.87)分]、性交痛[(3.64±0.51)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2.25±1.07)分、(2.13±1.07)分、(1.22±0.44)分、(2.03±0.64)分、(3.36±0.79)分、(2.14±0.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疗同质理念的护理方式能极大地改善宫颈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同质医疗理念 宫颈癌 放射治疗 性生活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单纯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过继性T细胞疗法、双免疫治疗等)和免疫联合其他治疗(如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放疗等)。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方案的完善,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宫颈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免疫疗法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对宫颈预后的判断主要基于普通的病理因素,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间质浸润深度等。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少生物标志物被证实与宫颈的诊断、预后密切相关。血液学指标和其他内科疾病也一定程度影响着宫颈患者的生存。

  • 标签: 宫颈肿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宫颈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和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宫颈的发病率为0.004%(10/238 128)。10例妊娠合并宫颈患者中,诊断时妊娠≤ 20周6例,均选择不保留胎儿;诊断时妊娠20+1~30周1例,选择终止妊娠;诊断时孕周>30周2例,均选择继续妊娠;1例为产后发现宫颈。10例患者共获得3例新生儿,包括早产儿1例,均健康存活。结论孕前加强宫颈筛查,对妊娠期有异常症状者及时完善各项检查有助于诊断;应根据诊断时的妊娠状态、疾病分期、患者及家属意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妊娠 宫颈肿瘤 妊娠结局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宫颈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和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宫颈的发病率为0.004%(10/238 128)。10例妊娠合并宫颈患者中,诊断时妊娠≤ 20周6例,均选择不保留胎儿;诊断时妊娠20+1~30周1例,选择终止妊娠;诊断时孕周>30周2例,均选择继续妊娠;1例为产后发现宫颈。10例患者共获得3例新生儿,包括早产儿1例,均健康存活。结论孕前加强宫颈筛查,对妊娠期有异常症状者及时完善各项检查有助于诊断;应根据诊断时的妊娠状态、疾病分期、患者及家属意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妊娠 宫颈肿瘤 妊娠结局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即时检测(POCT)技术筛查宫颈前病变的准确性。方法2020年9月,在山西省襄垣县建立的“自我采样”队列和“医生采样”队列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两队列人群中抽取研究对象,分别纳入197和273名。由研究对象自己或妇科医生分别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并进行检测,采用POCT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阳性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同时采用careHPV及常规PCR检测HPV,对POCT检测阴性但careHPV或常规PCR检测任一阳性者再次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比较POCT与careHPV及常规PCR筛查宫颈前病变的准确性。结果470名对象的年龄M(Q1,Q3)为51(45,57)岁。将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CIN2+)作为疾病终点,基于自我采样方式的POCT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95%CI:56.56%~100.00%)、28.95%(95%CI:22.97%~35.76%),POCT 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与POCT检测相同,特异度增加至89.47%(95%CI:84.30%~93.08%);与careHPV和常规PCR相比,自我采样POCT HPV16/18检测的AUC最佳,为0.947(95%CI:0.910~0.985)。基于医生采样方式的POCT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95%CI:64.57%~100.00%),55.85%(95%CI:49.83%~61.70%);POCT 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降低至71.43%(95%CI:35.90%~91.76%),特异度增加至92.45%(95%CI:88.63%~95.06%)。基于自我采样方式的POCT HPV16/18检测的AUC和医生采样方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947比0.819,P=0.217)。结论POCT HPV16/18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是基于人群的宫颈筛查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即时检测 即筛即治 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