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罗替尼治疗转移性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罗替尼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细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和罗替尼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细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的单中心数据,评价罗替尼治疗晚期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共纳入36例晚期细胞癌患者,其中19例患者未接受过靶向药物治疗,12例患者接受过舒尼替尼治疗,5例患者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全组患者中位治疗16个周期。11例(30.6%)患者获得部分缓解,24例(66.7%)患者获得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达97.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2.6个月,1年生存率为80.6%,中位生存时间为22.2个月。至2020年1月,3例患者未进展,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2.6、65.0和66.7个月。罗替尼治疗的3~4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19.4%)、手足皮肤反应(11.1%)、蛋白尿(5.6%)和贫血(5.6%)。结论罗替尼在晚期细胞癌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血液学不良反应低,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乏力、手足皮肤反应等与舒尼替尼和帕唑帕尼等药物相仿。

  • 标签: 安罗替尼 晚期肾细胞癌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络化纤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络化纤。比较两组HBV DNA转阴率、治疗前后肝功能监测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脾厚度指标、整体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80.00%,28/35)高于对照组(54.29%,19/35),治疗后肝功能监测指标、肝纤维化以及脾厚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30/35)高于对照组(60.00,2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2/35)比8.57%(3/3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与络化纤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降压作用更为确切,可在短时间内起效,整体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安络化纤丸 乙型肝炎肝硬化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滋育胎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滋育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激素水平、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安全性及随访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Th1/Th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L-2、Th1/Th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妊娠结局,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育胎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出血疗效显著,能促进激素水平恢复,有效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提高保胎成功率。

  • 标签: 滋肾育胎丸 地屈孕酮 早期先兆流产 绒毛膜下出血
  • 简介:摘要缩泉是由乌药、益智仁和山药组成的,出自《魏氏家藏方》,原名"固真丹",在《魏氏家藏方》方后服法中提到"嚼茴香数拾粒,盐汤或盐酒下",但后世古籍传抄过程中常与另一首同名方相混淆,大多数《方剂学》教材也陈陈相因,未提及"嚼茴香数十粒"。经考证发现,缩泉中运用茴香可增强全方缩尿作用。《方剂学》教材再版时应遵照原版古籍,在煎服法中注明"嚼茴香数十粒"。

  • 标签: 缩泉丸 茴香 《魏氏家藏方》 方剂组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复输尿管膨出合并下或对侧膀胱输尿管反流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重复输尿管膨出合并下或对侧膀胱输尿管反流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9例,就诊年龄7个月至9岁,平均2岁。重复左侧13例,右侧6例,双侧5例,上输尿管膨出左侧15例,右侧9例,无双侧,合并下膀胱输尿管反流左侧13例,右侧9例,下及对侧2例。泌尿系统感染17例,影像学检查发现6例,间断腹痛1例。上半无功能者22例行重复上半切除术;上半肾积水但有功能者2例,行上下输尿管吻合术1例,行上输尿管膨出切除上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结果22例半切除患儿中19例患儿获得随访,3例失随访,术后下半反流消失11例(含对侧反流1例),减轻3例,反流无缓解无临床表现2例(术前Ⅳ级随访4个月,术前Ⅴ级随访2年),3例术后反流未消失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保留上2例中,行上下输尿管吻合者术后4个月,无临床症状,尚未复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行上输尿管膨出切除上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复查反流消失无临床症状。结论重复输尿管末端膨出合并下或对侧膀胱输尿管反流上半发育不良无功能多见,上半无功能时行上半切除,术后11例下半反流消失,3例因反流未消失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再次行手术。上半肾功能良好者行保留上半行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或膀胱输尿管再植术。

  • 标签: 肾疾病 重复肾 输尿管膨出 膀胱输尿管反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马蹄合并母细胞瘤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8年我院收治7例马蹄合并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就诊年龄1岁至8岁8个月,平均4岁6个月。肿瘤位于左侧4例,右侧2例,峡部1例。主要临床表现:腹痛4例,无症状腹部包块1例,偶然超声检查发现肿物1例,外院手术并放化疗后肿瘤复发1例。4例(其中2例因瘤体破裂,1例因瘤体巨大且合并肺部转移,1例因瘤体巨大)术前化疗后行患侧肾脏切除及峡部肿瘤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2例肿瘤位于肾脏一极行肿瘤剜除术,术后辅以化疗;外院术后及放化疗后肿瘤复发1例于我院行复发肿瘤切除术+盆腔转移灶切除。结果5例获随访(含2例肿瘤剜除术)6个月至11年,平均44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行肿瘤剜除者肾脏功能良好。2例失访,包括外院术后及放化疗后肿瘤复发1例,术前肺转移1例。结论马蹄合并母细胞瘤较少见,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如肿瘤位于肾脏一极可行保留肾脏的肿瘤剜除术,术后按病理分型分期辅以化疗和/或放疗。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马蹄肾 儿童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一例交叉异位融合且左区囊肿患者的99Tcm-DTPA动态显像,该类畸形发病罕见,且缺乏特异性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该病特点,还通过99Tcm-DTPA动态显像评估畸形的功能状态,旨在为该疾病的检出、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临床高度怀疑为单位痨(nephronophthisis, NPHP)的患儿进行基因变异鉴定与分析,以明确其诊断。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测序分析,对可疑致病变异位点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为7岁先天失明的女孩,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呕吐伴乏力、精神差7~8天于当地医院就诊,后以"肾功能衰竭"转入本院。患儿尿常规潜血(3+),尿蛋白(1+),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明显升高;超声检查双体积略增大,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提示双侧肾脏多发囊肿。临床拟诊为"单位痨"。测序结果示患儿CEP290基因存在c.2587-2A>T和c.2251C>T复合杂合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患儿携带的CEP290基因两个变异均被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患儿被确诊为CEP290基因变异所致的单位痨6型,该疾病案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为该病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肾单位肾痨 CEP290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重复输尿管畸形是常见的泌尿系畸形之一,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极少部分病例合并输尿管梗阻,导致肾积水呈囊状结构,临床上易与单纯性肾囊肿相混淆。本文报道1例右侧重复输尿管畸形伴下位巨大肾积水患者,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输尿管疾病 重复肾输尿管畸形 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取石联合钬激光盏憩室颈切开术治疗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在B超引导下穿刺结石所在的盏憩室,碎石取石后并以钬激光切开憩室颈口,术后留置造屡管及双J管。结果21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单通道碎石,并切开盏颈口。手术时间为35~112(50.0±16.3)min;术中出血30~250(52.0±2.3)mL。无大出血或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结石清除率为90.5%(19/21),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憩室消失或变小。结论经皮镜取石联合盏颈切开术治疗盏憩室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 简介:摘要3例患者(例1女,52岁,有甲型肝炎史;例2女,64岁;例3女,61岁)均因慢性胃炎给予摩罗丹(浓缩)16口服、3次/d。例1无合并用药,例2合并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例3合并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及瑞巴派特片。例1、例2、例3分别在服用摩罗丹(浓缩)27、22、19 d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升高>5倍参考值上限,例2、例3伴胆红素升高。例1、例2、例3均立即停用摩罗丹(浓缩),分别在给予保肝治疗18、22、24 d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医学,中国传统 摩罗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切除术治疗小儿重复输尿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重复输尿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6例;年龄1~72个月,平均28.6个月。重复均位于上极,其中左侧9例,右侧11例。20例均有超声检查提示肾积水逐渐加重史,其中临床表现为腰腹部酸胀不适2例,排尿困难1例,尿失禁(正常排尿期外滴尿)2例,有泌尿系感染史12例,尿道外口囊性肿物脱出2例。术前完善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利尿性动态显像(ECT)、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确诊,其中伴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输尿管末端囊肿4例,重复输尿管反流4例。20例检查均提示重复上无功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82~150 min,平均109.5 min;术中出血量5~22 ml,平均9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8~24 h,平均9.1 h,术后第2天恢复正常饮食。术后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4 d,平均2.7 d。住院时间4~8 d,平均5.9 d。术后1例失访,其余19例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3个月第1次复查ECT未提示下萎缩或功能丢失。2例伴有尿失禁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有尿道口肿物者术后肿物未再出现,术前有排尿困难、腰腹部酸胀者术后症状消失。术后无漏尿发生。20例中,2例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切除术治疗儿童重复输尿管畸形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重复肾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半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博维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性高血压患者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性高血压患者82例,应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给予博维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尿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干预前,对照组血肌酐和血尿酸、尿蛋白水平分别为(348.06±68.15)μmol/L、(453.45±20.25)μmol/L、(1.78±0.56)g/L,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348.08±68.24)μmol/L、(452.05±20.47)μmol/L、(1.79±0.55)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得到改善,对照组指标分别为(321.25±40.26)μmol/L、(415.13±18.25)μmol/L、(1.64±0.51)g/L,治疗后研究组指标水平分别为(271.24±29.45)μmol/L、(363.15±12.34)μmol/L、(1.44±0.32)g/L,研究组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嗜睡疲劳、头晕头痛、恶心、体位性低血压、潮红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1.7%,研究组为2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显效率优于对照组(73.2%比48.8%,P<0.05)。结论将博维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方案应用至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可考虑应用普及。

  • 标签: 安博维 苯磺酸氨氯地平 肾性高血压 尿蛋白 血肌酐 血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IL-4在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周龄8~10周,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ON组)、急性损伤组(AKI组)、对照组+Anti-IL-4抗体组(CON-A组)和急性损伤+Anti-IL-4抗体组(AKI-A组)。AKI-A组和AKI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叶酸后第3、6、9、12天时腹腔注射Anti-IL-4抗体40 mg/kg和等容量PBS;CON组和CON-A组分别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Anti-IL-4抗体。注射叶酸后第14天时,经眼眶采血标本,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然后处死小鼠,采用天狼星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结果,测定纤维化面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蛋白Ⅰ型(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甘露糖受体(CD206)、精氨酸酶-1(Arg-1)和发现炎症区域1(FIZZ1)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AKI组血清BUN和Cr浓度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FN、Col-Ⅰ、α-SMA和CD206、Arg-1、FIZZ1的mRNA表达上调(P<0.05),CON-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KI组比较,AKI-A组血清BUN和Cr浓度降低,纤维化面积减少,组织FN、Col-Ⅰ、α-SMA和CD206、Arg-1、FIZZ1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IL-4参与了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有关。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死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例急性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腹部CT平扫及强化提示左实性占位,考虑肾癌,经手术治疗确诊;另1例表现为左腰部胀痛不适,在外院按输尿管结石予抗感染、解痉治疗无效,后于本院行腹部B超、强化CT检查诊断为急性右肾后下部梗死,予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同时予抗凝、抗感染、扩血管、止痛等对症治疗,症状逐渐治愈出院。结论急性梗死临床少见,且表现也各不相同,对临床表现可疑者,及时行相关检查以尽早诊治。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肾肿瘤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相当常见。其类型包括前性和后性肾功能不全、结构性肾脏疾病、间质性肾炎以及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而无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功能性肾衰竭即肝综合征,其中最多见的是急性损伤和肝综合征。近年,对肝硬化合并肾脏损伤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在急性损伤和肝综合征的定义、分型、发病机制、诊断标准、管理流程等方面更新较多,现就此重点阐述。

  • 标签: 失代偿性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肝肾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通道经皮镜联合可视镜治疗鹿角型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诊治的肾结石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医院确诊为肾结石,并依据患者结石类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鹿角形结石42例,对照组非鹿角形结石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均行全身麻醉,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标准通道经皮镜取石术,研究组患者主要采用标准通道经皮镜联合可视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血流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血流最高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结石清除率[88.10%(37/42)]与对照组[83.33%(65/7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9.05%(8/42)]低于对照组[32.05%(25/78)],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镜联合可视镜治疗鹿角型结石患者创伤相对较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相关并发症少且恢复快。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 可视肾镜 标准通道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中急性损伤(AKI)的发病情况、确诊率、临床特征、影响因素、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成年患者的肌酐变化及尿量情况,并根据KDIGO指南筛选出AKI患者,了解住院患者AKI的发病特点、致病因素、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筛查肌酐变化水平,AKI的发病率为0.82%(264/32 147);按增加尿量情况,AKI的发病率为1.1%(354/32 147)。住院AKI患者前性因素为主要病因。急性损伤越严重,尿素、胱抑素C(cysC)、最高肌酐越高(P<0.05),白蛋白越低(P<0.05),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例数越多(P<0.05)。住院医师对AKI的确诊率为26.8%(95/354),漏诊率为66.7%(236/354),延误诊断为6.5%(23/354)。随访AKI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为25.2%(82/325)。脑血管病、肾脏血管收缩剂、恶性肿瘤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是AKI患者随访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KI在住院患者中较常见,漏诊率高,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应该注意到肌酐的轻微增加的变化,以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住院病人 发病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周脂肪解耦连蛋白1(UCP1)表达对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10月及2015年3月至10月收治的行后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的ccRCC患者共98例,通过术前CT图像评估周脂肪厚度及黏连度。术后RT-qPCR检测肿瘤周围周脂肪UCP1,依据周脂肪UCP1 mRNA值,将患者分成高UCP1表达组(42例)与低UCP1组表达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周脂肪厚度及黏连度,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差异。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PFS的潜在独立预后因素。结果高UCP1表达组的周脂肪厚度、周脂肪黏连比例、Fuhrman分级中Ⅲ~Ⅳ级比例和T分期中>T2期比例高于低UCP1表达组[(13.84±2.41)vs(10.75±1.99),42.86% vs 16.07%,28.57% vs 8.93%,21.43% vs 5.36%;P值分别为0.000,0.003,0.011,0.037]。随访期间(中位时间62.0个月),15例患者(12例高UCP1表达组,3例低UCP1表达组)发生肿瘤进展。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UCP1表达组较低UCP1表达组PFS更差(71.43% vs 94.64%,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高UCP1表达和高T分期与低PFS显著相关(β=1.334,RR=3.796,95% CI=1.009~14.280,P=0.048;β=2.886,RR=17.930,95% CI=5.538~58.047,P=0.000)。结论周脂肪UCP1表达增加可能为ccRCC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联合周脂肪棕色化评估可能有助于临床更好的判断ccRCC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解偶联蛋白1 肾周脂肪组织 肾透明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脓在应用有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下,如何加快感染控制的造瘘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47例积脓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单通道组行经皮单通道穿刺造瘘引流治疗,双通道组行经皮双通道穿刺造瘘并使用0.9%生理盐水肾盂低压对流冲洗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体温变化、监测感染指标、观察造瘘管引流液转清时间,定期复查造瘘管引流液尿常规。结果单通道组和双通道组体温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1.29 d和1.11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组血常规恢复时间平均为1.32 d,显著短于单通道组(1.75 d)(P<0.05);单通道组引流液转清时间平均为6.75 d、引流液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6.96 d,而双通道组引流液转清时间平均为3.37 d、引流液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79 d,二者时间均显著短于单通道组(均P<0.01)。结论行经皮双通道造瘘术并术后持续使用0.9%生理盐水肾盂低压对流冲洗治疗积脓较单通道组能更快更好地控制患局部感染,能更快地行二期手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积脓 双通道 经皮肾穿刺造瘘 持续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