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草图经》是记录中国北宋中叶时期外来药物交流与应用的珍贵史料。书中记载了29个域外国家的外来药材,也记载一些来自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少数民族地区等泛称区域的外来药材,全面反映了宋代以前的外来药物品种,宋代已用境产资源,境内外资源并用品种,其中包括境外的道地药材。《本草图经》中外来品种的绘图基本真实,有一些外来药材品种图则具有臆想成分,还有一些外来药材有详细性状描述但未附图。该书还如实记载了一些没有调查到样品的外来药材。通过《本草图经》,可见外来药材已经融入到宋代日常生活,宋代朝廷对外来药材调查给予高度重视。《本草图经》对北宋以前的外来药材进行了系统总结,为研究宋代外来药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标签: 《本草图经》 外来药物 中药资源调查
  • 简介:摘要中古时期龙脑香在阿拉伯就曾广泛应用。传入中国后,中医药吸收融合龙脑香相关域外知识,在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经过理论和实践总结,对龙脑香进行"中药化"知识建构。龙脑香在唐代作为一味独立的本草,正式载入本草著作,宋降以来,其药用知识不断拓展。中医药对外来药物"以文化之"的过程,可以反映药物知识形成与积累的过程,为外来药物的"中药化"提供历史镜鉴,也为探索中药知识形成与发展模式提供思路。

  • 标签: 龙脑香 外来药物 中药化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外来物损伤的概念和危害,然后对飞机航线维修中的常见外来物损伤的检查程序和检查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有所帮助。

  • 标签: 飞机航线 维修 外来物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发展的信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外来器械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2021年5-6月CSSD处理的350个外来器械包作为对照组,采取原来的信息追溯系统进行管理;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2021年7-8月CSSD处理的375个外来器械包作为观察组,采取持续发展改进后的信息追溯系统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结合实际运行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逐步提醒和预警控制,比较两组外来医疗器械的各项质量管理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外来器械的清洁与功能完好率[96.0%(360/375)]、灭菌后无菌屏障功能完好率[98.7%(370/375)]、及时观察生物监测培养结果[99.5%(373/375)]、规范交接[98.9%(371/375)]、术后清洗消毒执行情况[99.7%(374/375)]均高于对照组[84.2%(295/350)、92.6%(325/350)、91.4%(320/350)、89.1%(312/350)、84.9%(297/350)])(χ2=28.48、15.40、27.72、31.80、58.12,均P < 0.05),而发生器械损坏[0.8%(3/375)]、器械混装或丢失器械损坏[0.3%(1/375)]、湿包发生[0.8%(3/375)]、标签信息错误[0.3%(1/375)]、超大超重包发生[0.5%(2/375)]均低于对照组[4.3%(15/350)、4.6%(16/350)、3.4%(12/350)、10.0%(35/350)、7.7%(27/350)](χ2=9.08、14.65、6.17、36.34、24.31,均P < 0.05)。结论持续发展的信息追溯系统在CSSD外来医疗器械应用管理上至关重要,发展性的追溯系统既能不断地提高外来器械的质量指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从而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医院信息系统 设备和供应 外科器械 安全管理 中心供应室,医院 持续发展的信息追溯系统 外来器械 消毒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针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手术器械配备过多的现象,运用品管圈(QCC)管理提升配包精准率,提高手供工作效率。方法2018年7~1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骨关节外科和器械商多方联合开展QCC活动。回顾分析2018年1~6月骨科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产生的管理问题,制定的整改方案有:培训和考核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识别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并制成器械图谱作为工作指引;规范医生通知器械商手术信息的方式;规范器械商按手术信息准确配置。结果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手术器械配置精准率由改善前的10.42%上升到改善后的96.72%,较活动前提升了86.30%,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标达标率146.62%。并在多方合作下促成了器械商配备备用包,应急情况得到保障,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结论对骨科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管理采用QCC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较好地提升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配置精准率,致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和骨科医生的手术效率均有提高,规范了器械商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的配置流程。

  • 标签: 外来器械 膝关节表面置换 消毒供应中心 品管圈 精准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蒸汽清洗机用于清洗锉刀类外来医疗器械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5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接收锉刀类外来医疗器械80套设为观察组,采用蒸汽清洗机预清洗后上机清洗,2020年9月至11月接收锉刀类外来医疗器80套设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清洗加用高压水枪预清洗后上机清洗。完成清洗程序后采用目测法和蛋白残留测试法评价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用目测法检测合格率、蛋白残留测试法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80/80)比90.00%(72/80)、96.25%(77/80)比86.25%(6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21、5.010,P=0.004、0.025)。结论将蒸汽清洗机应用于锉刀类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可提升清洗效果,保证外来医疗器械的安全,可为完善此类器械清洗操作规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蒸汽清洗机 锉刀类 外来医疗器械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3 128包外来医疗器械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8—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3 220包外来医疗器械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FMEA管理,比较两组外来医疗器械风险优先指数(RPN)变化及外来器械管理质量。结果外来医疗器械处理过程中主要失效模式包括器械清洗不合格、器械不符、湿包、包内指示卡漏放。通过改进措施进行风险干预后RPN值下降;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4.73%降至0.86%,器械不符发生率由0.89%降至0.15%,湿包发生率由0.51%降至0.09%,包内指示卡漏放率由0.38%降至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来医疗器械处理流程应用FMEA可以有助于提高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保证器械使用安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外来医疗器械 风险优先指数 湿包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指南》调查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6—7月采用自制问卷借助网络对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三级医院CSSD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清洗消毒和灭菌现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1份,有效138份,有效率为91.4%。结果138所医院中,21.0%(29/138)的医院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未实施信息化追溯;38.4%(53/138)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在送达CSSD前,院内无质量监管部门监管;15.2%(21/138)的医院首次使用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能够提前48 h送达;56.5%(78/138)的医院在首次使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前,未完成首次接收测试。20.3%(28/138)的医院的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灭菌包存在超大、超重情况。建立健全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与医院信息化追溯开展情况存在相关性(P<0.01)。院内有无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与厂家能否提供器械说明书、首次使用前完成首次测试及科室能够配备外来医疗器械图谱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完善和细化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其监管职能,并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全程开展信息化追溯,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把控首次送消时间,落实首次灭菌测试,是保障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安全使用、提升CSSD质量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外来医疗器械 植入物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管理 清洗消毒灭菌
  • 简介:摘要受语言、文化、专业差异限制,中医术语翻译多存在释义不明、译冗长、译混乱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篇衔接理论的中医术语翻译策略,可充分利用语篇衔接特点,使翻译后的中医术语仍有原本的含义和作用。翻译时应遵循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建议通过利用词根、词缀、元音字母创造新词,优化解释性翻译,灵活运用音译翻译法等方式,提高翻译准确性及译后术语的简明性、规范性。

  • 标签: 翻译 语篇衔接理论 中医术语 翻译策略 衔接手段 逻辑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侍疾要》是清代钱襄于1832年撰写的一篇千字短文,论述了老年精神护理、起居生活护理的部分内容以及延医、备药、煎药、服药的一些注意事项,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20年来,有学者将《侍疾要》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护理学专著",或"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甚至视为中外护理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实属过誉,应予纠正。护理史研究者应将《侍疾要》置于护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在了解清代及以前护理思想、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 标签: 《侍疾要语》 钱襄 中医护理 护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