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苯酚烧伤后大鼠体内的毒物分布及代谢情况。方法于2019年2月,将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按6 mg/kg苯酚经皮染毒制作大鼠5%体表面积烧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0.25、0.75、2、4、8、16和32 h后大鼠血浆和肾脏组织内苯酚含量。通过DAS 2.0软件计算苯酚代谢动力学参数,并对其肾脏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苯酚烧伤后0-8 h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8)为(28.741±6.485) μg/ml·h,0至无限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为(30.354±6.424) μg/ml·h,半衰期(t1/2)为(2.111±0.632) h,峰浓度(Cmax)为(16.287±4.870) μg/m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854±0.148) h;大鼠肾脏的靶向效率(DTE)为2.91。结论苯酚烧伤大鼠苯酚经皮肤吸收快,消除快,并且清除率高、MRT短、物质蓄积性弱,苯酚对肾脏具有相对明显的选择性。

  • 标签: 苯酚 烧伤 大鼠 色谱法,高效液相 毒动学,毒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职业性铅接触工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于2021年1月,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系统检索1990至2020年公开发表的职业性铅接触工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将职业性铅接触工人作为接触组,非铅接触人员作为对照组,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作为效应指标。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质量评分为5~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工人血锌(SMD=-1.01,95%CI:-1.53,-0.49)、发锌(SMD=-0.17,95%CI:-0.33,-0.01)、发铜(SMD=-0.50,95%CI:-1.01,0)、发铁(SMD=-3.91,95%CI:-5.80,-2.03)和发锰(SMD=-1.09,95%CI:-2.02,-0.15)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工人发钴含量(SMD=1.41,95%CI:0.72,2.1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铬、血铜、血铁、血锰、血硒和发镍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工人体内存在微量元素异常。

  • 标签: 职业接触 微量元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及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物(傲迪适)3种不同药物后短期眼压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宜昌爱尔眼科医院玻璃体内注药连续病例112例(132只眼)。患者年龄26~86(62.8±12.3)岁,分成3组。其中玻璃体内注射0.7 mg傲迪适者18例为傲迪适组,注射0.1 ml雷珠单抗者49例为雷珠单抗组,注射0.1 ml阿柏西普者45例(59只眼)为阿柏西普组。观察注射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结果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0 min、1 h、2 h及1 d:傲迪适组眼压依次为(16.9±3.5)mmHg、(18.6±6.2)mmHg、(18.4±5.0)mmHg、(17.6±5.0)mmHg、(16.7±4.1)mmHg及(15.1±4.0)mmHg(1 mmHg=0.133 kPa),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4,P=0.060);雷珠单抗组眼压依次为(15.8±4.1)mmHg、(45.7±13.8)mmHg、(19.2±4.9)mmHg、(17.2±3.9)mmHg、(16.3±3.3)mmHg及(13.1±2.9)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26,P<0.001);阿柏西普组眼压依次为(14.9±3.4)mmHg、(49.2±15.0)mmHg、(17.9±4.4)mmHg、(16.4±4.0)mmHg、(15.6±4.1)mmHg及(13.0±3.0)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41,P<0.001)。结论玻璃体内注射0.1 ml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可引起暂时性眼压升高,均可自行降至正常。0.7 mg傲迪适玻璃体内注射引起的暂时性眼压升高不明显,较安全可靠。

  • 标签: 眼压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阿柏西普 植入物,地塞米松,玻璃体内(傲迪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外泌体转运的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分离和鉴定间质干细胞外泌体。小鼠跟腱切断后1周安乐死后取其肌腱,分离培养肌腱细胞,得到肌腱细胞损伤模型(损伤组);将成骨分化过程中的间质干细胞与肌腱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将miRNA-222-5p模拟物转染进间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间质干细胞与肌腱细胞共培养(miRNA-222-5p组)。通过克隆形成、Transwell观察间质干细胞分泌外泌体及外泌体转运的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修复的能力;qPCR、Western-blot和荧光染色检测成软骨和成骨相关蛋白的相对mRNA和相对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结果电镜观察外泌体直径为40~100 nm,形态为典型的杯口状结构。外泌体标志蛋白热休克蛋白70、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1、肿瘤转移抑制因子9、肿瘤转移抑制因子63和肿瘤易感基因10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6±0.22、2.06±0.42、1.96±0.32、1.94±0.38、1.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试验后细胞群落数量:损伤组(4.00±0.58)个、共培养组(7.25±0.48)个、miRNA-222-5p组(16.00±1.3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50,P<0.001)。Transwell试验后细胞数量:损伤组(37±4)个、共培养组(78±3)个、miRNA-222-5p组(16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100,P<0.001)。qPCR、Western-blot和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损伤组相比,共培养组细胞中Sry相关HMG盒9、Ⅱ型胶原纤维α1基因、蛋白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t相关转运因子2和骨桥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增加;与共培养组相比,miRNA-222-5p组细胞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均增加(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损伤组相比,共培养组核因子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共培养组相比,miRNA-222-5p组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间质干细胞与跟腱细胞共培养可促进跟腱细胞成骨分化,同时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NA-222-5p进一步促进跟腱细胞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损伤肌腱中信号通路因子核因子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的表达上调有关。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信号传导 腱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医务人员自评的方式了解医共体建设中基层医务人员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现状。方法设计基层医务人员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自评量表,量表包括职业态度、人际交往能力、知识综合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29个条目。在浙江省内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选取3个县/市医共体作为调查地区,于2019年7—9月对264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定量资料采用±s描述,定性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自评总得分为(59.75±18.64)分,各条目平均分为(2.06±0.64)分。其中,知识综合(1.98±0.70)与专业实践能力(2.03±0.67)条目得分低于平均分;基层医务人员的性别、职业类型在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自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其知识综合和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医共体应加大健康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推进医护协同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增加基层健康管理服务深度。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县域医共体 健康管理 服务能力 自评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感染体内扩散模型。方法新西兰兔睾丸内复苏梅毒螺旋体标准株(Nichols),并连续分离传代,收集第2代梅毒螺旋体菌株悬液接种于新西兰兔背部皮肤。感染21 d后麻醉处死新西兰兔,收集血液,无菌分离感染部位组织以及肝脏、脾脏、睾丸和淋巴结。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织器官梅毒螺旋体扩散情况。结果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第21天所有接种部位均出现皮肤损伤(硬结和溃疡),病理检查显示感染部位出现大量炎症细胞,主要包括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显示肝脏、脾脏、睾丸等组织器官存在大量梅毒螺旋体。结论新西兰兔背部皮肤接种梅毒螺旋体后能通过血液和淋巴结扩散到肝脏、脾脏、睾丸等组织器官,成功构建新西兰兔梅毒螺旋体感染体内扩散模型。

  • 标签: 苍白密螺旋体 疾病模型,动物 病理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内牵引技术在右半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的辅助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间,因右半结肠病变内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ESD治疗,其中采用体内牵引技术辅助的11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包括线圈牵引辅助6例(线圈牵引组)和弹力环牵引辅助5例(弹力环牵引组),总结手术时间、剥离时间、病灶完整切除情况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线圈牵引组(n=6)病灶直径2.0~3.5 cm,手术时间15~35 min,其中剥离时间10~30 min;弹力环牵引组(n=5)病灶直径3.5~5.0 cm,手术时间20~60 min,其中剥离时间15~55 min。11例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创面无穿孔和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体内牵引技术辅助ESD切除右半结肠病变安全可行,其中弹力环具有自身弹力回缩特点,尤适合用于病灶较大者。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体内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者对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RC)+改良回肠通道术(MIC)的学习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42例接受完全LRC+MI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8例;年龄(63.4±9.1)岁。其中术者1行34例手术,术者2行8例。将术者1的34例按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12例为A组,第13~23例为B组,第24~34例为C组;术者2实施的8例为D组。4组中有腹部手术史者分别为0、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的重要步骤包括光源透射下离断肠系膜、输出袢固定的条件下行输尿管-输出袢反流性对端吻合、缝合后腹膜缺口。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比例等重要手术指标。结果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A~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30.0(320.0,360.0)、300.0(250.0,308.0)、270.0(216.0,3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3组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分别为136.5(131.3,147.5)、92.0(79.0,119.0)、79.0(72.0,11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和构建回肠通道时间组间两两比较,A、B组,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量[200.0(125.0,300.0)、100.0(100.0,150.0)、200.0(100.0,40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4/12、4/11、3/11]、淋巴结清扫数量[(19.0±10.7)、(16.0±9.8)、(23.3±8.5)枚]、切缘阳性比例(1/12、1/11、2/1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时间420.0(350.0,450.0)min,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出血量200.0(112.5,35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2/8,淋巴结清扫数量(13.8±7.1)个,切缘阳性比例1/8,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LRC+MIC学习效果明显,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及构建回肠通道时间显著下降;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 改良回肠通道术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RNA-155(miR-155)在C57BLKS/db(db/db)小鼠血清和肾脏中的表达及其在糖尿病肾病(D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4只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8和10周龄组,每组8只,并设同期同周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血清和肾组织miR-155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测定小鼠肾组织中Ets-1、内皮型一氧化碳合酶(eNOS)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GTR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8、10周龄db/db小鼠血清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1),10周龄时miR-155表达最明显(P<0.01);6、8和10周龄db/db小鼠肾组织中的miR-155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均P<0.01),10周龄时上调最明显(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ts-1、eNOS和AGTR1均定位于肾小球内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8和10周龄db/db小鼠肾组织中Ets-1、eNOS、AGTR1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下调(均P<0.05),10周龄时下调均最为明显。Western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周龄db/db小鼠肾组织Ets-1、eNOS和AGTR1表达均无明显变化,8周龄时eNOS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10周龄时AGTR1蛋白表达水平开始下调(P<0.05),Ets-1和eNO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1)。结论db/db小鼠血清、肾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随着DKD的进展逐渐升高,而miR-155靶基因Ets-1、eNOS和AGTR1随着DKD的进展表达逐渐降低。miR-155可能通过抑制其靶基因Ets-1、eNOS和AGTR1,影响内皮细胞功能而参与DKD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微RNAs 一氧化氮合酶 MiRNA-155 肾小球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各项高科技科学技术的诞生也为无线电监测工作的进行带来了一切新的要求。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对无线电的各项参数进行测试,并对无线电的传播过程进行监督和保护,从而确保无线电通信的安全性能。本文介绍了一些关于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内容,随后分析了我国无线电监测工作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最后分析未来我国无线电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无线电监测 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过卵巢局部注射和尾静脉注射两种不同的移植方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卵巢损伤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和增殖,探讨最佳移植途径。方法取8周龄ICR雌性小鼠12只,采用环磷酰胺(CTX)200 mg/kg+白消安(BUS)3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方式建立卵巢损伤小鼠模型;采用慢病毒转染途径构建标记有荧光素酶(Luc)的UCMSCs;将卵巢损伤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尾静脉移植(2×106个细胞)和单侧卵巢局部移植(2×105个细胞),移植后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IVIS)技术示踪UCMSCs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及增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化疗药物处理后1周小鼠血清FSH水平[(17.971±0.311) μg/L]显著高于化疗药物处理前[(14.420±0.622) μg/L]、化疗药物处理后1周小鼠血清E2水平[(320.321±8.682) ng/L]显著低于化疗药物处理前[(175.383±19.40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6、4.800,P<0.05);卵巢局部移植Luc-UCMSCs后在小鼠卵巢部位可观察到荧光信号(d1:2.61×105±0.33、d2:1.35×105±0.23、d3:3.09×105±0.29、d4:4.12×105±0.43),其余部位未见荧光信号,并且在移植第2天开始荧光信号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1、8.311、4.562,P<0.05),第5天信号消失,而尾静脉移植组小鼠在移植后7 d内各部位均未见到明显荧光信号。结论UCMSCs通过卵巢局部注射可以在小鼠受损的卵巢局部聚集并存活,与尾静脉注射比较,卵巢局部注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卵巢 活体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普外科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各医院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各医疗单位普外科护士57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调查量表,以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3个选项进行评价,根据综合评分对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医疗单位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护理证据判断、数据库运用、证据资源整理、评判性思维应用和研究参与经历高度相关(P<0.05),而资料检索程序、文献资料评价和证据应用质量评估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各医疗机构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护理实践能力,是提高专科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循证护理 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江阴市人民医院在医联体模式下,构建专科护理同质化管理模式,建立医联体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微信联系平台,实施静脉治疗、伤口造口、管道护理等专科护理技术及疑难并发症会诊指导,定期开展专科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比较患者在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前后的护士工作能力;对100例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对100例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各项护理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的护理并发症较开展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开展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能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临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 标签: 护理会诊 医联体 专科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体内回肠通道术(ICUD)或体外回肠通道术(ECUD)的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95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RARC,其中行ICUD 37例,行ECUD 58例。ICUD组男32例,女5例;年龄(68.0±7.8)岁;体质指数(24.1±3.4)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2分4例(10.8%),3~5分33例(89.2%);术前血红蛋白(126.5±14.2)g/L,白蛋白(39.0±2.2)g/L,C反应蛋白4.0(2.0~8.5)mg/L。ECUD组男53例,女5例;年龄(67.5±9.0)岁;体质指数(24.2±3.6)kg/m2;ASA评分1~2分16例(27.6%),3~5分42例(72.4%);术前血红蛋白(129.0±12.4)g/L,白蛋白(38.2±3.1)g/L,C反应蛋白4.9(3.1~14.4)mg/L。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ARC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方法相同,ICUD组在完全腔镜下行回肠通道术,ECUD组经下腹正中切口直视下完成回肠通道术。ICUD组和ECUD组术中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别为32例(86.5%)和46例(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并发症进行分级。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结果ICUD组和ECUD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30±63)min和(410±69)min(P=0.163),估计失血量分别为(435±233)ml和(388±277)ml(P=0.182),术中输血分别为10例(27.0%)和12例(20.7%)(P=0.4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和ECUD组术后白蛋白分别为(31.5±2.4)g/L和(31.0±2.8)g/L(P=0.387),C反应蛋白分别为30.9(10.4~52.1)mg/L和29.5(14.4~58.5)mg/L(P=0.655),血红蛋白分别为(110.0±13.8)g/L和(113.7±13.4)g/L(P=0.187),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4(3~5)d和4(3~5)d(P=0.752),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0~19)d和13(11~18)d(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和ECUD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Ta/T1/Tis期分别为17例(45.9%)和19例(32.8%),T2期分别为12例(32.4%)和18例(31.0%),T3期分别为5例(13.5%)和19例(32.8%),T4期分别为3例(8.1%)和2例(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切除淋巴结数量分别为(18.2±6.7)枚和(16.5±7.9)枚(P=0.178),淋巴结阳性分别为6例(16.2%)和11例(19.0%)(P=0.733),两组均无切缘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和ECUD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4例(37.8%)和21例(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术后90 d内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4例(37.8%)和24例(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Clavien-Dindo Ⅲ~Ⅴ级并发症均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其中ICUD组1例肠吻合口瘘和ECUD组1例机械性肠梗阻行再次手术。ICUD组术后90 d内再次入院率低于ECUD组[3例(8.1%)与11例(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ICUD组和ECUD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3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91.9%和91.4%,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术后3、6个月及1年复查泌尿系CT或B超,共13例(20侧)发生输尿管扩张合并肾积水,ICUD组和ECUD组输尿管扩张并肾积水发生率分别为4.1%(3/74侧)和14.7%(17/116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与RARC+ECUD相比,RARC+ICUD不会增加术后9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且可降低上尿路扩张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 回肠通道术 体内尿流改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自动化合成Al18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04,并进行体内显像,评估其诊断肿瘤的效能。方法利用All-in-one型自动合成模块合成Al18F-NOTA-FAPI-04,并进行质量分析;取3只正常BALB/c小鼠和3只4T1小鼠乳腺癌荷瘤小鼠进行PET/CT显像,观察体内Al18F-NOTA-FAPI-04分布情况;对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男,51岁)进行Al18F-NOTA-FAPI-04和18F-FDG PET/CT显像,评估其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自动化合成Al18F-NOTA-FAPI-04的时间约为35 min,合成产率约为(25.2±1.9)%(衰减校正后,n=3),产品为无色透明溶液,pH值为7.0~7.5,其比活度为(46.11±3.07) GBq/μmol(衰减校正后,n=3),放化纯大于99.0%,室温放置6 h后放化纯仍大于98.0%。小鼠体内显像示Al18F-NOTA-FAPI-04的生理性摄取主要在胆道系统和膀胱中,且高度浓聚于肿瘤病灶区域;肝细胞肝癌患者PET/CT显像示Al18F-NOTA-FAPI-04和18F-FDG PET/CT在胸骨旁淋巴结、膈上前组淋巴结、肝门区淋巴结、胰十二指肠韧带区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靶本比值(TBR)分别为4.1、8.9、5.4、4.8、2.2和1.0、2.8、5.0、2.1、1.1。结论基于All-in-one型自动合成模块合成Al18F-NOTA-FAPI-04,合成时间较短、产率高、稳定性好,高度浓聚于病灶区域,其PET图像对比度高,诊断性能优异。

  • 标签: 膜蛋白质类 成纤维细胞 氟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小鼠 拮抗剂和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对山西省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52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患者均按3+按需(3+PRN)注射的方法眼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0.5 mg),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后1、2、3及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治疗前(t=13.010、15.980、7.530、4.051,均P<0.05);治疗后黄斑中心区厚度均低于治疗前(t=17.92、12.32、5.58、0.41,均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效果良好,可以改善视力和减轻黄斑水肿。

  • 标签: 黄斑水肿,继发性 康柏西普,注射,玻璃体内 视网膜静脉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常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管理现状,为提升医联体内各级医院感控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3月,采用自制电子问卷对常州市分属8个区域型医联体的91所医院进行在线调查,内容包括医院一般情况、感控负责人情况及其他人员配备、医院感控项目监测、培训需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等。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3个级别医疗机构的组间差异。结果三级医院在组织结构、专业人员配备及目标性监测等方面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医疗机构培训最重要的需求是传染病/医源性感染/感染暴发判定与报告相关知识培训;最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议是制定基层医疗机构感控操作细则,统一规范工作流程。结论基层医疗机构感控人员能力有待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平台不健全,重点科室同质化管理较为困难。三级公立医院应发挥医联体龙头作用,做好医联体内部规范化、同质化、信息化的感控管理工作。

  • 标签: 医联体 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培训 信息化 同质化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相关皮层功能区重组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例同期临床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扫描,通过SPM8软件观察不同时期脑功能区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区激活进行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区进行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部分(FM-UL)评分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跟踪评定。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区及双侧SMA区。不同患者早期BOLD-fMRI感兴趣区激活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患者以患侧为主,双侧SMC区及SMA区激活;1个月及3个月时健侧SMC区激活逐渐减弱,患侧SMC区激活逐渐增强。Ⅱ型患者单纯患侧SMC区及SMA区激活,1个月时表现为以健侧为主双侧SMC区及SMA区明显激活;3个月时患侧SMC区激活进一步增强,健侧减弱。Ⅲ型患者仅患侧SMC区或M1区激活,1个月时患侧SMC区激活轻度增加;3个月时患侧SMC区激活进一步增强,SMA区未见激活表现。发病初期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患肢FM-UL评分分别为(10.0±3.3)分、(10.6±5.7)分及(9.2±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52.3±4.6)分、(36.6±2.4)分及(12.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63.7±2.9)分、(59.2±3.1)分及(13.3±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功能重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侧SMC区的早期及动态激活增强、健侧半球SMC区及双侧SMA区的早期激活在脑卒中康复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Coats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29例(29眼)Coats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儿童组(14例)和成人组(15例)。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视力(BCVA)、视网膜光凝次数及眼压。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儿童组视力、CMT均优于治疗前(P<0.05)。成人组治疗后2个月及3个月的视力、CMT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视力及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Coats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视力,降低CMT,而儿童患者效果更明显。

  • 标签: Coats病 注射,玻璃体内 药物,抗VEGF 雷珠单抗 阿柏西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