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直立性震颤是一种少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特征是站立时不稳,坐位或行走时可缓解,神经电生理显示患者站立时腿部及躯干存在13~18 Hz的快速震颤。目前国内关于直立性震颤的研究报道较少,多数临床医生缺乏对该病的认识而易造成误诊。因此,笔者现对直立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近年来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直立性震颤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不耐受儿童和青少年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与多种维生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直立不耐受症状为主诉,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14(10.5±2.0)岁],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根据HUTT结果分为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1、B1、B2、B6、B9、B12、C、E水平。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UTT阴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HUTT阳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28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5例。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年龄、男女比例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HUTT阳性组维生素B1水平显著低于HUTT阴性组[(77.43±16.70) nmol/L比(88.56±18.98) nmol/L,t=-2.513,P<0.05],2组维生素A1、B2、B6、B9、B12、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UTT阳性患儿存在维生素B1水平相对不足,提示维生素B1缺乏可能参与儿童和青少年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发生。

  • 标签: 直立不耐受 直立倾斜试验 维生素 儿童 青少年
  • 作者: 王强 龙章彪 钱敏 冯俊 郭潇潇 杨爱明 游燕 费贵军 专家登录方式(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00730,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合肥23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
  • 简介:摘要患者男,57岁,因腹泻10个月,头晕4个月入院。患者每天1~2 L水样便,不含脓血,禁食试验阳性,胃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大致正常;同时伴有双下肢感觉异常以及显著的直立性低血压症状。既往有多年的血糖异常及长期大量饮酒史。入院后经多科讨论,通过腓肠神经活检找到了淀粉样变的证据,并结合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游离轻链及心肌核磁检查,确诊为轻链型淀粉样变。予马法兰联合地塞米松化疗后病情缓解。

  • 标签: 腹泻 低血压, 直立性 腓肠神经 淀粉样变性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NOH)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时,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拟交感神经药物,如米多君(midodrine)、屈昔多巴(droxidopa)和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等增加周围血管阻力;以及使用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等增加中心血容量。药物的选择取决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以及周围的交感神经神经失神经支配的程度。治疗的同时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低血压,直立性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OH)的患者在确诊后就可以给予非药物治疗,包括患者教育、补水治疗、补钠治疗、快速饮水、紧身衣物、阻力运动、饮食调整、温度调整、体育锻炼、睡眠姿势调整以及调整药物等,还要指导患者监测和记录平时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相对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酌情选择,并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低血压,直立性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神经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186例,根据其临床晕厥发作频率分为偶发组68例(晕厥发作1~2次)和反复组118例(晕厥发作≥3次),所有患儿均行HUTT,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试验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及HUTT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试验前降低(P<0.05),且反复组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低于偶发组(P<0.05)。186例患儿中127例出现HUTT阳性反应,诱发发作时间为(21.37±5.43)min,其中反复组HUTT阳性率(77.12%,91/118)高于偶发组(52.94%,36/68),P<0.05。反复组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阳性反应比例均高于偶发组[59.32%(70/118)比44.12%(30/68),13.56% (16/118)比4.41%(3/68)],P<0.05。与试验前比较,血管抑制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心率变快;心脏抑制型患儿试验后心率减慢而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混合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下降(P均<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UTT可作为儿童VVS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儿在HUTT中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可明确其HUTT阳性反应类型。

  • 标签: 儿童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儿童及青少年直立不耐受(OI)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引起心电学指标变化。心电学指标包括心率变异性(HRV)、心室晚电位(VLP)、P波离散度(Pd)、QT间期离散度(QTd)、Tp-Te间期等。现就儿童及青少年OI心电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直立不耐受 自主神经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直立不耐受(OI)为最常见类型,因其不能耐受体位变化或长时间站立,故常在此类情况下发生头晕、头痛、黑矇,甚至突然晕倒等临床症状。OI虽无器质性损害,但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对OI患儿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对于OI虽有一定认识,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体液调节异常等相关,现着重介绍神经体液调节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儿童OI中的变化及意义,并探讨OI患儿相关治疗对RAAS的影响。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直立不耐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直立性高血压患儿的12导联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进行诊治的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34例作为OHT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卧位、立位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儿童卧、立位心电图T波振幅差和ST段振幅差。结果OHT组患儿的Ⅱ、V5、V6导联T波振幅差分别为(0.07±0.11)mV、(0.13±0.12)mV、(0.14±0.11)m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2±0.07)mV、(0.05±0.06)mV、(0.03±0.04)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3.48、5.48,P=0.029、0.001、< 0.001),两组儿童其余导联T波振幅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儿童的12导联ST段振幅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Ⅱ导联、V5导联T波振幅差在预测儿童OHT上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6、0.67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71%、55.88%和70.59%、61.76%,诊断效能相对较低。V6导联T波振幅差的AUC为0.73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47%、67.65%,诊断效能中等。结论V6导联卧、立位T波振幅差对于预测诊断儿童OHT具有一定诊断价值,12导联心电图检查能够为儿童OHT的临床预测和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高血压 儿童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心电图描记法 卧位心电图 立位心电图 T波振幅 ST段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检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7例,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和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倾斜过程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每5 min测量1次血压。并分析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前)与硝酸甘油激发阶段(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LFnorm、HFnorm、LF/HF)和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QTe/RR斜率、QTP/RR斜率)。结果47例反复发作晕厥患者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阶段均未出现阳性反应,进一步行硝酸甘油激发试验,表现出阳性21例,阴性26例。阴性组QTc间期明显长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心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倾斜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均下降,舒张压在阴性组中上升,阳性组中下降,但服用硝酸甘油前与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立倾斜试验结束时阳性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阳性组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LFnorm、LF/HF出现下降,HFnorm出现升高,其中LFnorm明显低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前后LFnorm、HFnorm、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硝酸甘油后阳性组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QTe/RR斜率、QTP/RR斜率明显高于服用硝酸甘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中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突然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转变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中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及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自主神经活动 直立倾斜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希望能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400例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按照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205例、阳性组195例。阴性组中,男性104例,女性101例,年龄(41.62±8.15)岁;阳性组中,男性102例,女性93例,年龄(40.84±7.63)岁。对两组患者的P波时限、P波电轴、校正QT间期(QTc)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阳性组患者晕厥时的P波时限为(95.63±38.47)ms,阴性组为(88.59±17.07)ms(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P波电轴为(69.85±18.16)°,阴性组为(65.79±16.48)°,阳性组明显右偏(P<0.05),而阳性组患者晕厥时、晕厥后的P波电轴分别为(62.85±25.37)°、(56.85±22.43)°,阴性组分别为(68.45±15.28)°、(68.46±16.33)°,阳性组则显著左偏(均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QTc为(418.67±92.33)ms,明显短于阴性组的(435.74±59.27)ms(P<0.05)。结论对于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来讲,其心电图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P波时限、P波电轴以及QTc能为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提供依据。

  • 标签: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电图特点
  • 简介:摘要自2019年末,始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COVID-19疫情已蔓延至全国及境外多个国家,引起国际高度关注。COVID-19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儿童及青少年是受到重点关注的人群之一。为了尽快控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儿科陆续推出相关领域在防控COVID-19疫情方面的专家共识或诊疗建议。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儿童及青少年晕厥诊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检查是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COVID-19疫情防控要求,通过国内专家讨论论证,本文提出HUTT检查的预检筛查、防护措施及环境消毒等流程,以确保疫情期间HUTT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及血压变异系数在可疑直立不耐受(OI)患儿快速识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诊治的379例因OI症状入院患儿为病例组;选取20名无晕厥及晕厥先兆症状的门诊健康查体儿童为无症状对照组。病例组根据直立试验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HUTT阴性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POTS合并VVS组。分析所有入组儿童试验过程中的血压及心率数据,分别计算各组研究对象卧立位及卧立倾斜位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及心率变异系数(HRCV)。5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3法;5组内卧立位与卧立倾斜位变异系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卧立位心率及血压变异系数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379例患儿中,HUTT阴性组79例、VVS组208例、POTS组52例、POTS合并VVS组40例,无症状对照组20名。无症状对照组、HUTT阴性组、VVS组、POTS组、POTS合并VVS组患儿卧立位SBPCV分别为(3.8±1.0)%、(5.3±2.2)%、(6.6±3.4)%、(5.9±3.6)%、(6.9±2.8)%,卧立倾斜位SBPCV分别为(4.5±0.8)%、(6.0±1.9)%、(7.1±2.6)%、(6.0±2.1)%、(7.3±2.5)%,卧立位DBPCV分别为(7.3±1.2)%、(9.1±3.7)%、(9.1±4.9)%、(9.1±4.8)%、(11.6±4.6)%,卧立倾斜位DBPCV分别为(7.4±1.1)%、(9.4±2.9)%、(10.1±3.8)%、(9.2±3.3)%、(11.0±4.7)%,卧立位HRCV分别为(7.6±2.6)%、(12.9±3.7)%、(16.2±4.3)%、(21.2±5.9)%、(24.9±5.3)%,卧立倾斜位HRCV分别为(8.1±1.6)%、(10.1±2.7)%、(14.1±4.3)%、(15.6±3.7)%、(18.9±4.0)%,各项指标的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1.91、25.47、19.82、14.65、104.52、92.5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卧立位SBPCV及HRCV分别为4.4%及10.5%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及0.877,其对HUTT阴性组预测价值的灵敏度分别为58.2%及78.5%,特异度分别为80.0%及95.0%。结论心率及血压的变异系数可作为OI患儿自主神经功能评价的一项参考指标;当卧立位SBPCV≥4.4%或HRCV≥10.5%时,建议行HUTT检查。

  • 标签: 晕厥 心率 血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式直立活动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撤机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渐进式直立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率为85.29%(29/34),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胀气、压力性损伤及新发呼吸循环不稳定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直立活动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撤机中的应用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并降低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人工 慢性呼吸衰竭 渐进式直立活动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在预防腰椎手术患者首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腰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流程。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平卧位、站立位3 min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另评价并统计两组患者腰椎术后首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站立位与下床前平卧体位间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年龄31~50岁的中年患者为主要易发人群。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流程能够有效预防腰椎手术患者首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规范化流程 腰椎手术 首次下床 直立性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卧位康复训练在预防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康复团队实施卧位康复训练方案,制订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不同康复阶段针对性康复训练内容及频率,形成完整康复训练管理流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情况、血压、心率、头晕评分。结果最终共有效干预61例,其中干预组32例,对照组29例。干预组患者端坐位时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5、-2.152;P值分别为0.013、0.035)。干预组患者立位3 min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头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5、2.414、-2.048、-2.339;P值分别为0.008、0.019、0.045、0.023)。干预组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13%(1/32),低于对照组的20.69%(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P=0.032)。结论卧位康复训练能降低腹腔镜全脾脏切除术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改善头晕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卧位康复训练 直立性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直立不耐受(OI)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及血清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诊断为OI的6~17岁儿童青少年122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本院儿少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56例儿童青少年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病史中有无晕厥事件发生分为晕厥组和非晕厥组。测量所有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并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及血清蛋白,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OI组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0.98±0.45) mmol/L比(1.28±1.0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5,P<0.05);晕厥组BMI为(17.56±3.23) kg/m2,非晕厥组BMI为(16.46±2.58) kg/m2,晕厥组BMI高于非晕厥组(t=2.085,P<0.05)。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酰甘油是OI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04,95%CI:0.272~0.931,P<0.0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三酰甘油对OI预测价值,结果显示三酰甘油为1.09 mmol/L时诊断OI的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48.2%。结论低三酰甘油、高BMI均可能成为OI发生的易感因素,OI患儿饮食结构需引起临床医师及家长高度重视。

  • 标签: 直立不耐受 体质量指数 血脂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慎食卫生的成立基于改良国人饮食和卫生习惯的出发点,随着时代变迁介入了更为宽广的公共卫生领域,其宗旨为"改良食品,研究卫生,俾免病苦而登寿域"。慎食卫生提倡素食,开办了素食馆;鼓吹"剪发不易服",掀起了沪上剪辫风潮;参与防控上海鼠疫,调和华洋冲突,推动华人自主检疫;劝戒纸烟有益于国民健康与减少贸易逆差。

  • 标签: 慎食卫生会 伍廷芳 素食主义 公共卫生
  • 作者: 李丽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9期
  • 机构:洛阳市偃师区中医院,河南 洛阳471000
  • 简介:阴道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与尿道和肛门相邻,如果日常或性生活不注重卫生,很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进而引起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也就是阴道炎,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根据女性生殖健康状况的相关调查显示,既往患阴道炎疾病的女性约占女性群体的53.86%,且其中约9%左右的女性反复发作高达4次以上。如阴道炎一类的生殖道感染疾病当前已成为困扰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但大多数女性对于阴道炎疾病的认识不足,或存在较多的认知误区,在患阴道炎后,往往过度担心阴道炎会不会传染。

  • 标签: 阴道炎;传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与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获取基线、HUTT 5 min、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10 min时HR与基线HR的差值即HRD(HRD5、HRD10)。结果(1)HR5、HR10、HRD5、HRD10在POTS组高于对照组(P<0.05)。(2)单变量Logistic回归:HR5、HR10、HRD5、HRD10与发生POTS的风险之间存在关联(P<0.0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HRD5、HRD10分别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POTS的风险分别增加27%(OR=1.27,95%CI1.16~1.36)和28%(OR=1.28,95%CI1.20~1.38),这是在分别调整了年龄、性别、HR10或HR5后的独立作用。结论HR和HRD与儿童及青少年POTS发生存在关联,但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发生POTS的效应值大小影响不大。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 心率差 儿童 青少年 逻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