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髋部外伤患者采用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ceramic-on-ceramic,CoC)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第四代CoC界面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有髋部外伤且随访8年以上的患者128例(132髋),男87例、女41例,年龄(49.26±14.18)岁(范围17~76岁)。病因为创伤性髋关节炎50髋、股骨头坏死74髋、股骨颈骨折8髋。髋部外伤包括:髋臼侧骨折15髋(11.4%)、股骨侧骨折90髋(68.2%)、髋关节脱位5髋(3.8%)、其他或不明确骨折部位22髋(16.7%)。记录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异响等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十年生存率。结果手术时间(135.61±41.65)min(范围64~320 min)。随访时间(9.62±0.82)年(范围8.2~11.3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07±19.7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03±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55,P<0.00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0°±28.05°提高至117.14°±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6,P<0.001)。不同外伤病因(车祸伤、摔伤、扭伤、其他)及不同骨折部位(髋臼侧骨折、股骨侧骨折、髋关节脱位)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髋(0.8%,1/132)、关节脱位2髋(1.5%,2/132),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或陶瓷界面碎裂发生;髋关节异响13髋(9.8%,13/132),包括摩擦音9髋(6.8%,9/132)和咔哒音4髋(3.0%,4/132),均未引起髋部疼痛及影响生活,未行处理。关节假体十年生存率为100%;以再手术为终点,生存率为99.24%(95%CI:97.8%,100%)。结论采用第四代CoC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髋部外伤的患者长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异响发生率约为10%,但对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髋骨折 股骨头坏死 骨关节炎,髋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自1984年我国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来,经过几代心血管医生的探索、学习、借鉴和创新,冠心病介入事业不断开启新的篇章。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笔者全面回顾了我国PCI技术的开创与发展、治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向党的百岁诞辰献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以文献为准、以时间为序,梳理中国显微外科1960-1973年这个阶段的历史。方法检索收集公开及内部出版中、英文科技期刊、学术专著等,精读分析中、英文"显微外科"及"显微外科相关"文献,重点记录确认手术、交流、报道时间等。结果中国显微外科起步,得益于1963年初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报道;此后3年,多个单位开展显微血管技术实验研究、探索断指再植,于1964年世界首例断腿再植,于1966年世界首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世界首批完全离断手指显微血管缝合再植成功;1972年广州全国断肢再植经验交流会,完全断指260例,再植存活率44.9%;首次使用"显微外科"术语;1973年3月,完成世界第2例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1973年5月,北美再植代表团访华,开启中、外显微外科学术交流先河。近十年临床实践、原创性、先进的中国断肢(指)再植技术与原则被国际同行认可。结论中国显微外科考证:艰难起步(1960-1973)——中国显微外科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

  • 标签: 中国显微外科 断肢再植 断指再植 足趾移植 拇指再造 学科史
  • 简介:摘要中国博物馆馆藏彩绘本《内经图》,是一幅用于指导内丹炼养图式,属于中医导引医学之神仙家一脉在民间的传承,是祖国传统医学养生学精华,其核心要旨在于神气双修、一气合道。具体炼养过程包括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4个程序,涵盖内丹小周天、过关服食大周天、阳神成就、形神俱妙等不同层级进阶。其重要价值在于能够通过炼养实践而治未病、治已病。

  • 标签: 中国医史博物馆 《内经图》 内丹炼养 导引
  • 简介:摘要中国近代口腔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口腔医学作为医学与口腔医学教育研究的分支,对其研究多为通史性研究,但其医学知识的传播与体系、发展历程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当下均未能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近代口腔医学的研究现状、内容特征进行分类总结,以期思考与创新口腔医学的研究方法,从实证与文化性互证的角度推动口腔医学史研究,启发对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视。

  • 标签: 医学史 近代中国 口腔医学史 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 实证研究 文化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陈列馆于2015年建院60周年之际开放。馆内收藏院相关文件29 504页,图片26 836张,实物1 050件,涵盖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创建与发展的主要历程。2020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5周年,以馆藏87组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为例,简要回顾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重要人物、科研、医疗、教育、产业成果。

  • 标签: 中国中医科学院 院史 院史陈列馆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陶瓷砖在玉溪市易门县的发展状况,从多次玉溪市监督抽查和生产企业委托检验的结果,分析了该产品的质量状况和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指导企业生产和控制关键技术环节有所助益。

  • 标签: 陶瓷砖 质量分析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程之范(1922—2018)是中国当代著名医史学家和医教育家。先后担任《中华医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和名誉总编辑,与医史学家共同努力,将《中华医杂志》发展为中国医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程之范在《中华医杂志》总计发表论文46篇,青年和中年时期发表的论文侧重于西医史研究,晚年将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医学教育和中西比较医学史研究。程之范毕生致力于医学教学与科研,关心《中华医杂志》发展,为中国医学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程之范 医史学家 医史教育家 《中华医史杂志》
  • 简介:摘要全科医学最早官方确立是在美国,1947年成立全科医学学会,之后欧美国家均开始了对全科医学的研究及体系建设,1966年英联邦启动了全球第一个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全科医师培养体系。1988年全科医学概念引入中国;1989年,中华医学会成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正式开始;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全科医学学科在中国的诞生。相较于西方欧美国家,中国全科医学起步晚,对全科医师的培养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目前正在与国际培养模式相接轨。

  • 标签: 全科医学 家庭医学 全科医师
  • 简介:摘要氧化锆陶瓷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美学性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然而,临床常用的四方相氧化锆陶瓷在口腔环境中可发生低温老化,导致修复体表面粗糙度增加、微裂纹产生、力学性能下降等。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受晶体大小、应力、稳定剂含量和类型、表面处理、烧结条件等因素影响,本文就口腔修复学领域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氧化锆陶瓷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陶瓷制品 牙瓷料 生物力学 美学,牙科 氧化锆 低温老化
  • 简介:摘要电力营销稽查是电力营销环节内部约束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电力营销稽查在电力建设初期的工作内容及工作局限性,,接着分析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形势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做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呼吁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将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 标签: 电力营销 用电稽查 功能 推进
  • 简介:摘要从性激素的发现到将其研制成口服避孕药直至上市,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口服避孕药诞生已有61周年,第一种口服避孕药“异炔诺酮(以Enovid为商标)”于1960年5月由美国联邦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目前口服避孕药仍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节育形式。口服避孕药的研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在这期间,一大批优秀的内分泌学家和化学家为口服避孕药的诞生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口服避孕药的诞生不仅缓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局面并且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催化出了性解放运动。

  • 标签: Enovid 性激素 口服避孕药
  • 作者: 项东 林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材料研究室 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氧化钇稳定四方氧化锆多晶瓷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但其羟基含量低且不含二氧化硅,无法通过氢氟酸酸蚀的方法产生有利于微机械固位的表面,因此氧化锆陶瓷的粘接问题是临床难点。氧化锆粘接前的表面预处理是提高其粘接强度和粘接耐久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对喷砂、激光蚀刻、酸蚀、硅涂层以及等离子体等氧化锆陶瓷的表面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优缺点,并展望相关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陶瓷制品 牙粘合 氧化锆 表面预处理
  • 简介:摘要耐火陶瓷纤维(RCFs)作为石棉的主要替代品,因其耐高温和良好的绝热性被广泛使用。在生产和使用场所空气中的RCFs属于可吸入纤维,易在肺部发生沉积。多项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RCFs与肺部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从RCFs致胸膜增厚、肺纤维化、肺功能损伤和肿瘤及遗传损伤角度进行综述,并对RCFs对呼吸系统损伤相关研究的前景加以展望。

  • 标签: 呼吸系统 纤维 陶瓷纤维 胸膜增厚 肺纤维化 肺功能 肿瘤 遗传损伤
  • 简介:摘要李经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医文献学专家,1958年拜陈邦贤为师,从事相关科研工作,与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有多次交流。20世纪80年代,李经纬作为医学史研究领域的代表与泰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他先后参加了1983年泰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会、1984年美国科学促进会150周年学术会议、1985年日本医史学会第86届学术年会,以及1990年英国举办的国际中国科技史学术会议等活动,与满晰博、宫下三郎、吴燕和等国外学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李经纬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学术交流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 标签: 医史学 国际学术交流 陈邦贤 李约瑟 宫下三郎 李经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Perthes病患儿早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病程演变,探讨早期手术治疗Perthes病的意义。方法收集自199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7例Perthes病患儿资料,分为手术组(35例)和保守组(32例)。手术组35例,男32例,女3例,年龄(8.3±1.0)岁(范围7.0~11.8岁),左侧21例,右侧14例;保守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8.4±1.4)岁(范围7.1~12.0岁),左侧22例,右侧10例。每3个月摄取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参照改良Waldenström分期评估Perthes病的病程演变,在系列观察未发现改良WaldenströmⅡb期视为跳过碎裂期。在愈合期后的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根据Stulburg分级评估结果,并且测量患侧与健侧干骺端宽度比值和股骨头骺高度比值。结果35例手术组进入Ⅲa期所需时间(0.58±0.33)年(范围0.1~1.5年),32例保守组(0.96±0.30)年(范围0.4~1.8年),进入修复期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9,P<0.05);手术组病程跳过碎裂期共11例(31%),保守组5例(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26,P<0.05);手术组干骺端患侧与健侧比为108.0%±6.0%(范围101%~123%),保守组115.8%±11.2%(范围10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0,P<0.05)。手术组股骨头骺高度患侧与健侧比为82.5%±8.2%(范围61%~96%),保守组74.7%±1.3%(范围3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1,P<0.05)。手术组改良Stulberg分级为Ⅰ类髋关节29髋,Ⅱ类髋关节6髋,Ⅲ类髋关节0髋;保守组Ⅰ类髋关节16髋,Ⅱ类髋关节10髋,Ⅲ类髋关节6髋。两者进入Ⅳ期后Stulber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6,P<0.05)。结论早期手术改变了Perthes病的自然演变,早期手术治疗缩短Perthes病碎裂期病程,使其更早进入修复期,并且有机会跳过碎裂晚期,改变其自然病程,愈合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更接近正常。

  • 标签: 累-卡-佩三氏病 股骨头 儿童 对比研究 X线透视检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