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实施13年来并未进行过实质性修正。其颁行之初,票据市场刚起步,立法技术不很成熟,漏洞和不足在所难免;加之中国经济生活十余年的巨大变化,许多规定已不适应当今票据市场及经济生活的需

  • 标签: 票据法 被背书人 票据权利 无因性 持票人 空白背书
  • 简介:<正>2006年《公司法》第5条第1款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然而,从我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到美国金融企业在金融危机后一边裁员一边给高管加薪等一系列事件可以发现,纸面的法律要转变为生活中的准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背景下,考究企业社

  • 标签: 社会责任制度 金融危机 经济活动 社会责任标准 社会责任报告 社会责任承担
  • 简介:日前,我国著作权法的新一轮修订工作已经启动。和90年法的制定以及2001年、2010年的两次修订相比,此次修订的社会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重大的变化有两点:1、前三次立法或多或少地与外部压力有关,以符合国际准则为主要目标,属于"达标型"立法,因此在立法思路方面并无太多的自主选择;

  • 标签: 立法思路 著作权法 修订工作 2001年 2010年 社会背景
  • 简介:<正>一、公司社会责任内涵的二元性长期以来,关于公司社会责任实现的标准共有两种:一是守法论,一是超越守法论。哈佛大学法学院的C1ark教授将前者称为"温和理想主义"。其基本观点是:以追求股东的最大利润作为公司的单一目标,并不必然侵害其他利害相关人的利益;员工的利益可以透过合同或特别立法保护;像环境

  • 标签: 公司合并 利害相关 交易相对人 解散公司 代表诉讼 我国合同法
  • 简介:<正>一、商法理念的内涵界定(一)法理念的一般学说所谓理念,根据我国《辞海》的解释,是指"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理念"一词的解释,其一为信念;其二为思想和观念。因此,理念是一种理性认识和思想观念,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在西方语境中,"理念"(idea)一词则包括思想、观念、观点、见解、想法、意见、计划等多重含义。西方最早

  • 标签: 思想观念 现代汉语词典 实现机制 商事立法 词则 商事通则
  • 简介:海外仓在实体仓库的背后,更加考验的是中国物流行业在智慧科技和现代管理上的水平,这也成为国内物流业发展升级的缩影王先生是北京一位经营外贸生意的老板,每天都要从北京向全球各地发货,近年来,海外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给王先生的公司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但每次提到"物流",他就不禁皱起了眉头。海外物流耗时长、费用也高,同时,国际物流市场透明度很低,容易产生纠纷。国货不缺少"卖点",

  • 标签: 物流设施 进出口贸易 国内物流 市场透明度 王先生 国际物流
  • 简介:在于广州召开的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会暨版权协会秘书长会议上,与会同志讨论了本属协会今后两年的工作思路。大家认为,中国经济、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版权涉及的领域非常宽阔,协会在其中处于一种什么位置,如何发挥作用,是应当深入探讨的问题。

  • 标签: 中国经济 协会 版权 秘书长会议 常务理事会
  • 简介:<正>在大陆法系的商法理论和立法例中,商人和商行为是两个基本范畴。而无论是对商人概念的界定还是对商行为理论的建构,都离不开"商事能力"与"营业"。中外著述中多有对两者的论述,但两者的关系问题却鲜有述及。笔者在长期的商法教学中,尤其是商法总论的教学中,自认为形成了较粗略的想法,希望借此机会得到同仁的赐教。

  • 标签: 商事能力 营业权 大陆法系 营业活动 商行为 一般人格权
  • 简介:在当下制定民法典的背景下,又将特定民事与商事规则是否应当分别规范的问题提了出来,总体而言,这实质上是个老问题,即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对此,笔者仅从具体制度适用层面分析民商一体化模式下面临的困境,说明一体化模式的弊端。~①

  • 标签: 一体化模式 商事主体 民商分立 民商合一 私法主体 民事权利体系
  • 简介:引言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科学认识的成果,都是通过形成各种概念来加以总结和概括的。"~①就法律而言,概念不仅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更是构建法律的一种技术手段。每

  • 标签: 法典编纂 概念形成 商法体系 新世纪中国 民事主体 民事法律行为
  • 简介:<正>引言公司的传统理念是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这一理念一直深深影响着公司法和公司治理。但是,公司法人和人一样,它既是一个私法上的主体,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成员。而传统理念只反映了私法上的人的一面,却没有完全反映社会的人的一面;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会与实践经常发生冲突,受到来自实践的挑战。1920年德国公司法学者开始赋予公司以"公共性"。1924年,英国学者谢尔顿在其"经营者的社会责任"一文中提出了"社会责任",第一次倡导公司"面向公共服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者中出现了有利于扩大企业社会责任的相互联系的三个观念,即受托人观念、利益平衡观念和服务观念,并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所接受与实践。他们甚至相信,公司不仅是一个经济机构,还是一个社会和政治机构。1956年,日本经济界提出了"经营者的社会性责任"。但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性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且,伴随着各国企业社会运动的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不断扩

  • 标签: 公司法理论 公司法人 利益平衡 谢尔顿 股东价值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 简介:<正>自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以来,有关合伙的法律人格问题就一直是民商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1997年颁布的《合伙企业法》则使争论进一步深化。在修订《合伙企业法》的过程中,合伙企业的法律人格的定位再次引起人们关注,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制度设计方案。虽然大家对合伙企业是民商事主体这一观点已经达成共识,但对其具体的法律人格定位仍然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将合伙企业的法律人格定位于自然人和法人之外的"第三民商事主体";二是将合伙

  • 标签: 法律人格 商事主体 民法通则 民商法学 法人制度 有限合伙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别除权是破产程序中债权人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权利,结合新颁布的《物权法》,笔者设计一案例,旨在引出本文论述之问题。假设债权人A对债务人B的债权始终是100元,并且约定债务履行期限为3个

  • 标签: 浮动抵押 《破产法》 别除权 破产程序 担保物权 债务人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