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引子:命丧黄泉1932年9月3日下午,张与前来送别的人群在济南火车站寒暄作别。此前,失势的军阀张曾因恶行昭昭被国民政府通缉,辗转回国后,张对重新掌权仍心存幻想。此行来鲁,正是为与鲁省主席、昔日结拜兄弟韩复榘“共谋大事”。临行时,张所倚靠的军阀张学良曾以此行凶险为由,劝其打消东山再起之念。张却很自信,权力的诱惑使他寄希望于曾有交情的韩复榘,何况前者不日前还向他发出收拾河山的遨请。

  • 标签: 张宗昌 情理 刺杀 政治 法律 国民政府
  • 简介:凡例1.档案原文行文为竖排,一律改为横排,但文中“如左”、“如右”之用语予以保留。2.标点为整理者所加。3.档案原文缺漏破损及无法辨认的字用“口”标明;档案原文缺漏破损及无法辨认的段落,用“……”标明。4.档案原文不清,整理者据上下文推断的,于该字后用“(?)”标明。

  • 标签: 档案 南部县 选录 全宗 原文 “口”
  • 简介:奎案启动再审改判为死刑立即执行是不当的。从刑法学角度切入,从该案再审改判要考虑的主要量刑因素、不符合量刑原则和不符合死刑量刑政策等三个方面来论证:量刑因素主要是指法律上的裁量因素(“自首”和“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和裁量上的量刑因素;再审改判主要是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标签: 量刑 死刑 立即执行 李昌奎案
  • 简介:余棨,字戟门,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生,浙江绍兴人氏。少入京师大学堂学习,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奉派日本学习法政,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曾任清政府度支部候补参事。民国成立后,余綮历任法制局参事、大理院推事、司法讲习所所长、修订法律馆顾问、大理院院长、修订法律馆总裁、北京大学法政科学长等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余棨怠倦政治,以教书为要务,先后在北京大学、朝阳大学等校讲授民法、票据法等课程,为当时著名的法学教授。

  • 标签: 民法学 开拓者 京师大学堂 中国 北京大学 浙江绍兴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克功因逼婚未遂杀害刘茜案(以下简称“克功案”)的诸多讨论,主要集中在对该案的事实还原及所确立的法律平等原则。但是,处于革命法制转型阶段的这一历史名案,其真正的法律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窗口,使我们得以了解在国共合作抗战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革命法制是否以及如何借鉴国民政府法制,实现从苏维埃法制向抗日民主法制的转型。

  • 标签: 法律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法制转型 “黄克功案” 法律平等原则 中国革命
  • 简介:密教六字真言源于梵文,亦称六字大明咒。密教相传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护持。本文通过回顾田野实物、佛教文献和民间故事,并总结和分析了饶颐、季羡林的相关研究,对之进行了释义。文章认为,从佛教密咒学界、教界对"六字真言"等的不同诠释取向可见,对于学者来说,重要的是文字及其后面的意义,有意义才有意思;对于信众来说,并不需要它的意义,有了意义就失去了意思,没有意义才有意思。对意义的追求,和对意义的排拒,这两种态度共同推动了文化的自觉与传承。

  • 标签: 六字真言 密教 梵文 诠释
  • 简介:传统理论依赖于将外国法归属于事实问题抑或法律问题的定性来确定涉外民事诉讼中法官与当事人在外国法查明问题上的责任划分,但在比较研究中忽略了各国在诉讼模式等制度背景上的重要差异和在裁判方法上异曲同工的原理。而我国诉讼模式正处于转型和不确定状态,由于缺乏基本裁判思维和方法训练所导致的对事实与法律之间逻辑关系的普遍误解在外国法查明问题上很具有典型性。从裁判技术角度来看,国际私法研究领域中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外国法究竟属于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主要是一种概念争议,甚至争议各方已忘记了问题的出发点——各国在外国法查明问题上是如何配置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义务和权限的?从这个功能视角出发,在概念上看似迥异的事实问题或法律问题之定性或归类,在特定诉讼模式之中如果按照事实问题或法律问题相应的逻辑和规则进行调查,并不会导致查明义务主体的重大差异。因此,中国对于外国法查明问题的研究重点不应停留于事实问题抑或法律问题的符号之争,而应当置于转型之中的中国民事诉讼模式对法官-当事人权限配置关系这一特定的制度语境下,以"外国法"为对象,以"查明"为目标,对现行外国法查明的具体制度进行功能性考量,探索其适用规范。

  • 标签: 审判方法 裁判方法 裁判思维 外国法查明
  • 简介:<正>1989年7月上旬,从某炮团政治处传出一条消息:老战士薛英自学法律成才。薛英1987年退伍回乡后办起家庭法律服务站,两年来调解民事纠纷100余起,最近被河南省郏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法律工作者"。薛英是1984年11月从河南省郏县农村入伍的战士。到部队后他在紧张的训练生活之余,自费参加了

  • 标签: 法律服务 民事纠纷 河南省 自办 家庭 法律工作者
  • 简介:绿林成荫人山环抱果香馥郁玉米成片核桃盛产之乡的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木桥村。座落在黄龙县西北最边远的山区,西邻304省道相距4公里,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令村分为2个自然村,

  • 标签: 黄龙县 延安市 新农村建设 示范村 乡政府 自然村
  • 简介:2006年12月中旬李XX带领其开办的Y市三间时装店的店长、财务负责人,电脑管理人等往Y市为开办服装店筹备开张、验收装修工程、培训人员等事宜。12月14日发生交通事故,车上六人死亡。刘X思时任XX服装店的业务负责人,在此次出差途中同时遇难。经Y市交警认定,李XX负全部责任,刘X思无责任。

  • 标签: 交通事故 法律思考 司法为民 案件管辖 赔偿案 财务负责人
  • 简介:一件“寻车案”折射出法定制度的乏力与法外救济的相对正当性,弱势群体涉黑路径类型分为求助黑社会、冒称黑社会、参加黑社会,三者呈纵深渐进态势。弱势群体涉黑透示出对法律的规避与逆动,虽不必然完全导致社会秩序的紧张或混乱,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法定制度与自生秩序及其背后的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乏力。

  • 标签: 弱势群体 黑社会 类型 乏力 秩序
  • 简介:遵宪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思想家。其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宪政制度现状的客观评介,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全新宪政思想,也为清末宪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 标签: 黄遵宪 《日本国志》 宪政改革
  • 简介: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观日道人、东海公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其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和研究。出于对中日如何收回“治外法权”问题的关心,遵宪对日本刑法改革进行了细心的考察,并对日本仿照法国而制定的刑法典进行了较大篇幅的翻译和评介。遵宪的《日本国志》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全新刑法思想和法典范式,对清末的刑法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日本国志》 刑法改革 中国近代 黄遵宪 百科全书 明治维新
  • 简介:尊敬的罗豪才先生、江平先生、张晋藩先生、潘汉典先生、王泽鉴先生,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室外寒风呼啸,室内却春意盎然。我们同来自各地的比较法学学人一道,在这里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成立大会,这是一个欢聚和喜庆的大会。首先,请允许我对比较法学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由衷的感谢!

  • 标签: 比较法学 成立大会 研究院 跨越式发展 法学学科 致辞